第1题:
湿热的阴阳调理,叶天士说:"救阴不在血,而在(),通阳不在温,而在()。"
第2题:
创立了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学说的医家是:()。
第3题:
师生沟通,不在于对方是否满意,而在于你怎么说,怎么做。()
第4题:
为什么叶天士说温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
第5题:
何谓“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第6题:
叶天士对湿热病的病变中心认为:"在阳旺之躯,();在阴盛之体,()。"
第7题:
形式训练说认为进行官能训练时,关键不在于(),而在于()。
第8题:
血痹虚劳篇在调补阴阳两虚方面,多侧重于
A、温补肾阳
B、甘寒养阴
C、甘温扶阳
D、辛温通阳
E、苦寒坚阴
第9题:
对于湿热病的治疗,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到:“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
第10题:
孔子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