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比较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区别。


正确答案: 白头翁汤证与少阴病桃花汤证,皆可见有下利便脓血,但病机有寒热之异、虚实之分。桃花汤证下利为滑泄失禁,脓血颜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属脾肾阳虚,下焦不固,治宜温中祛寒,涩肠固脱。白头翁汤证为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脓血颜色鲜艳,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属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所致,治宜清热燥湿,凉肝止利。

第2题:

请比较仲景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同主风水在表的病证。但越婢汤证的病机为风水表实夹郁热,主症为一身悉肿,续自汗出,无大热,渴或不渴,治以发汗利水,兼清郁热;防己黄芪汤证的病机为风水表虚,无郁热,主症为身重,汗出,无热象,治以补卫固表,利水散湿。

第3题:

便脓血的病机与肝有关的是()

A.葛根芩连汤证

B.白头翁汤证

C.大承气汤证

D.桃花汤证

E.黄芩汤证


正确答案:B

第4题:

试比较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证的证治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均为邪犯少阳,枢机不利。但大柴胡汤尚兼阳明里实,除小柴胡汤所具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八症之外,尚有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痞硬、腹满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证。治法小柴胡汤证只宜和解少阳;大柴胡汤证宜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药为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两方虽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针对病机、症状有差异,临床宜鉴别应用。

第5题:

简述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类别 主证 汗出 恶风 病机 治则 药物
原因
越婢汤 风水脉浮汗出恶风 一身悉肿 热蒸汗出 风邪袭表 风水表实挟肺胃郁热 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防己黄芪汤 身重腰以下肿无大热 气虚汗出 表气虚 风水表虚不固 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

第6题:

简述四逆散证与四逆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证均以四逆为主症,故两证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但两者的病机却大异。四逆散证之四逆乃阳郁气滞,不达四肢所致,故称为"气郁厥"。其证既无阳虚阴盛之典型的虚寒证,又无阳热内郁之典型的热证,且四逆程度较轻,治以疏畅气机,透达郁阳之法。四逆汤证之四逆乃阳衰阴盛、四肢失煦使然,故称"寒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恶寒蜷卧,脉沉微等症,治当回阳救逆。

第7题:

少阴病下利的汤证有()。

  • A、四逆汤证
  • B、桃花汤证
  • C、白通汤证
  • D、桂枝人参汤证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简述白头翁汤证与桃花汤证的异同。


正确答案: 两证皆可见下利便脓血之症,但病机却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异。白头翁汤证的临床表现为热利下重,大便不爽而带有红白黏液,血色鲜红,口渴,肛门灼热等。属肝经湿热,下迫大肠,治宜清热燥湿,凉肝解毒,方用白头翁汤。桃花汤证以下利滑脱不禁,脓血颜色晦暗,口不渴,小便不利为主要表现。属脾肾阳虚,下焦不固,治宜温阳固脱,涩肠止利,方用桃花汤。

第9题: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的证治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与黄连汤证均属上热下寒证,但黄连汤证未经吐下,胃热尚轻,以腹中痛,欲呕吐为主证,只用一味黄连清上热;而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误下伤脾,误吐伤胃,形成下利与食入口即吐的格拒证,因其上热较重,故芩连并用,以清降胃热。不用甘草、大枣者,因本呕逆较甚,恐草枣甘壅不利于降逆故也。

第10题:

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两证皆以柴胡名方,在病机、证候、治法用药各方面皆有异同。辨析如下:
①共同点:大、小柴胡汤证皆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正邪分争,胆火内郁为基本病机,临床都可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呕吐,脉弦等少阳病主症;治疗用柴胡、黄芩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大枣和胃止呕。
②不同点:小柴胡汤是少阳证主方,故小柴胡汤证就是少阳证的典型证候。“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其正气略显不足,且里热未盛;临床以少阳见证为主,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故治以和解少阳,扶正达邪,而加人参、炙甘草益气补中。大柴胡汤证是少阳阳明合病,临床除少阳证外,尚伴见呕不止,心中痞硬,心下急、腹满痛,不大便或热利,舌红苔黄,脉弦数等阳明里热腑实证。治疗除和解少阳外,不用人参、炙甘草之扶正,而加大黄、枳实泻热祛实,通下阳明;加芍药以缓急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