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题目
问答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危重病人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得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病人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4.依据病人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如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和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
(3)给药途径:
①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病人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②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粘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用于滴耳。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天多次给药。喹诺酮类、氨基苷类等可一天给药1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应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和防止复发。(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有下列指征时方可联合用药。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或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④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⑤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两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为

A、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应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危重患者在末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不能提前选用抗菌药物

D、应按照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选用药物

E、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答案:ABDE

第2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只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即可

D、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E、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参考答案:C

第3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以上都对。


答案:D

第4题:

内科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A、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B、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C、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效

E、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A

第5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是()。

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D.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正确答案:ABCD

第6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规定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C.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D.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E.医生经验使用抗菌药物应充分考虑致病菌及抗菌药物特点,合理使用


答案:E

第7题:

[103 -106](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A.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B.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C.预防性应用抗菌药无效

D.不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E.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

103.外科手术l类切口


正确答案:D

第8题:

论述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1)品种选择:
(2)给药剂量:
(3)给药途径:
(4)给药次数:
(5)疗程: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第9题:

《指导原则》共分四部分

A、“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C、“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D、“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答案:ABCD

第10题:

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A、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B、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C、不需要预防用抗菌药物

D、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无效

E、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