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³/s,坝址至厂房间 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³/s,农业用

题目
单选题
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³/s,坝址至厂房间 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³/s,农业用水量为1.5m³/s。为保障规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 的水量最小应为()。
A

2.0m³/s

B

3.5m³/s

C

5.5m³/s

D

6.5m³/s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河流拟建引水式电站,将形成6km长的减水河段。减水河段内无其他水源汇入,仅有取水口一个,取水量为2m3/s。若减水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m3/s,则电站至少应下放的流量为()。

A:2m3/s
B:8m3/s
C:10m3/s
D:12m3/s

答案:D
解析:
电站至少应下放的流量=取水量+最少需水量=2+10=12(m3/s)。

第2题:

水库校核洪水位为180.2m,总库容3.6×108m3。正常蓄水位为170.0m,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2.9×108m3。主要建筑物包括挡水建筑物(最大坝高130m)、泄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导流建筑等。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
  拟选的3个砂砾料场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2个石料场分布在坝址上游,其中1#石料场距大坝1.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70.0m;2#石料场距大坝5km,石料开采高程控制在150.0m。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最高气温23.0℃,年平均最低气温14.0℃。多年平均降水量1855mm。流域内植被覆盖良好,山林茂盛,多松、栎和竹;上游河谷山高谷深,河道蜿蜒,河岸陡峭,河漫滩及阶地不发育;中下游河谷地势稍缓,河道曲折,两岸有零星小台地和滩地。河床大部为砂砾覆盖。河流中分布有多种鱼类。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拟建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2m3/s,工程拟按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泄放河道最小生态基流。坝址下游河流生态需水分析结果见表5-1。
表5-1 桂溪口水库下游河道生态需水量单位:m3/s

 水库蓄水后河流沿岸有2个自然村落被淹没,库区无文物古迹和具开采价值的矿产。库区下游8km处河道现有1座鱼类增殖放流站。
  经分析,4月份~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km~10km,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km。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 指出本项目可能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说明理由。 简要说明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 指出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本案中可以表明坝址下游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的信息有:   (1)水位和流量。项目可研报告中给出了坝址及下游河道典型断面流量水位关系曲线,建库前后典型断面典型年、月、日径流量和水位过程线,建库前后枯水年年径流量和最枯月流量。   (2)低温水。拟建水库为水温分层型水库,配套建设分层取水装置;4月份~10月份,上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2km~10km,低层取水的低温水影响范围达到20km。   (3)含砂量。在坝址下游河漫滩设3个砂砾料场;河床大部分为砂砾覆盖。   (4)流速变化。大坝设有泄水建筑物和导流建筑。本项目可能影响下游鱼类生境的主要因素及理由如下:   (1)大坝。导致下泄水量、水位、流速、水体含砂量等水文情势的变化而影响鱼类。   (2)下泄低温水。会对鱼类发育、产卵等造成不利影响。   (3)下泄生态流量。如按拟建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11.2m3/s的10%下泄,则不能满足。表5-1中的各月的一般状态生态流量,更不能满足良好状态生态流量,而且影响鱼类的生长。   (4)砂砾料场。3个分布在坝址下游河漫滩的砂砾料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对鱼类生境的影响。砂砾场、石料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重点如下:   (1)砂砾场:选址的环境合理性,对河漫滩形态、结构已有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处于鱼类增殖放流站上游时,应分析对该增殖放流站的影响。   (2)石料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淹没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本项目陆地生态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及质量。   (2)植被类型及主要植物种类(包括山林及松、栎、竹、河漫滩区的植被等),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3)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特别是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趋势。   (5)调查是否涉及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   (6)现状生态问题的调查,包括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

第3题:

某混合式电站在河道上筑拦河大坝,发电引水渠10km长,大坝至电站厂房间原河道两岸分布有需从河道取水灌溉的农田,其间另有一工业取水口,电站厂房上游1km处有一支流汇入河道。为保障电站运行期间河道基本需水,从大坝下泄的水量应考虑( )。

A.工业取水量
B.农业灌溉水量
C.河流最小生态流量
D.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

答案:A,B,C
解析:
引水式和混合式电站引水发电以及堤坝式电站调峰运行将使坝下河段减(脱)水,调水、引水和供水等河道外用水水利工程也将造成下游河道减(脱)水,水文情势的变化将对水生生态、生产和生活用水、河道景观等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为维护河流的基本生态需求,水电水利工程必须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将其纳入工程水资源配置中统筹考虑,使河流水电动能经济规模和水资源配置向“绿色”方向发展。河道生态用水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②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③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④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水量;⑤水面蒸散量;⑥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⑦航运、景观和水上娱乐环境需水量;⑧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D项,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是混合式电站的汇水。

第4题:

西南地区某山区河流A 河为L 江的一级支流,共规划4 级电站,均采用引水式开发。上游3 级电站己建成发电,现拟建第4 级电站,与上游第3 级电站发电尾水衔接。
拟建电站坝址位于A洞洞口上游约11.5km 处,距离上游衔接梯级电站坝扯18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7m^3/s , 经右岸寻|水隧洞引至下游1O.5km 处建地面厂房发电。拟建坝址下游左岸0.5km 有支流B 洞汇入,以下河段无其他支流。B 河洞口处多年平均流量5m^3/s。拟在支流B 洞河口上游约1km 处修建l 座小型取水工程,将支流B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电站装机容量10 万町,设计最大坝高35m ,水库正常蓄水位1248m,回水长度1. 5阳,水库面积0.1km^2 相应库容113万m^3,具有日调节性能,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日调峰任务。
据调查,拟建电站库尾至A 洞洞口段沿岸无工矿企业,散布有农村居民点与少
量耕地和园地,农村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用水均不在A 河干流取用。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 A ~可流域共有6 种鱼类,均为喜流水性鱼类,无泪游习性,仅在鱼类产卵季节(3-4月)进行短距离迁移,未发现珍稀濒危与保护物种:鱼类广泛分布于干、支流,资源量丰富,且在各河段分布有多个鱼类产卵场。近期的水生生态现状调查发现, A ~可流域鱼类种类未发生变化,但受己建3 级电站影响,目前鱼类主要分布于拟建电站坝址以下干、支流河段,且仅在Ar可河口上游0.5km 及支流B 河柯口上游0.3km 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己开发问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
己审查通过的A 河水电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支流B~可应划定为Ar可流域鱼类保护;可流,在电站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充分论证需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
问题:
1. 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2.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3.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河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4. 提出2 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从水生生态保护角度提出工程方案优化调整意见,并说明理由.
建议调整在B~可流建设小型取水工程,因为B~可流划定为鱼类保护河流,且在B 洞河口上游0.3km 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己开发河段鱼类资源严重萎缩可知,若建设B 汩的小型取水工程(B 河流量小5 旷/SI 工程取水80%) 1 将带来B~可流大量减水,难以保障生态流量。

2. 指出拟建电站鱼类现状调查的重点范围与时段.
A 河拟建大坝至流洞口上游0.5km 处; B 河流河口上0.3km 处。重点调查产卵期和枯水期。
学员问题:
l 、为何有枯水期?提干告知"支流B 河约80%的水量引至电站库区用于发电",体现出流量危机。

3. 指出拟建电站坝下凋段水文情势变化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1)水量减少,影响A 润的鱼类产卵场、导致鱼类资源萎缩:
(2)水流变缓,不利于喜流水性鱼类生存。

4. 提出2 项可采取的鱼类保护措施,并说明理由.
(1) 由于己开发问段鱼类资源量严重萎缩,故可采取增殖放流:
(2) 由于虽然在A 洞河口上游及其支流B1可尚存2 处小型鱼类产卵场,但是随着本项目的开展,将影响到产卵场,故建议建设人工产卵场。

第5题:

第六题 新建水库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道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河拟新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108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108m3,坝高40m,回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hm2,需移民1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8×108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104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Ⅴ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a)、城市供水按300L/(人?d)测算]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根据本项目特点,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有:   (1)A河,库区及上游集水区,下游水文变化区直至A河入清水河河口河段,拟建水库库尾至河口的干流河段与周边支流河口段。   (2)清水河,A河汇入的清水河上游500m至下游由于工程建设引起水文变化段。   (3)灌溉引水主干渠沿线区域。   (4)B灌区。   (5)供水城市新区。   (6)移民安置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理由具体如下:   (1)对下游洄游鱼类的阻隔影响。由于在A河上建设大坝,造成河道生境切割,并产生阻隔影响,使下游鱼类不能通过大坝完成洄游。   (2)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与减(脱)水影响。由于库区蓄水、城市供水及引水灌溉,导致A河坝下至清水河汇入口12km的河段将形成一个减水段甚至局部河段断流,天然水文情势明显改变。   (3)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三场”的变化影响。由于坝下河段水文情势的改变,造成水生生物生境的改变,特别是鱼类“三场”将受到不利影响或破坏。   (4)低温水及气体过饱和问题。由于本工程为年调节的高坝水库,如果农灌季节下泄库底低温水,会导致下游出现低温水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下放上层水或下泄方式不当,容易产生气体过饱和;另外,下放上层泥沙含量少的清水,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的冲刷、河岸的塌方。   (5)灌溉回归水(即农田退水)的污染影响。灌溉回归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会对A河拟建水库坝下6km以下河段的水质和干流清水河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6)由于汇入清水河的水量减少,对清水河水文情势及水生生态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7)城市新区排水的水质污染影响。由于城市新区排水直接进入清水河,会对清水河纳污河段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的环境用水需求包括:   (1)农业灌溉用水量及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量。   (2)维持A河河道及清水河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基本用水需求等)。   (3)维持A河河道及清水河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A河及清水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5)A河河道外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6)坝下河段景观用水需求。(1)本工程实施后能满足B灌区农业灌溉和城市新区近、远期的供水要求。   理由:该水库的功能是为城市提供用水和农业灌溉提供用水,根据题中所给信息,   ①B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为:0.7×104×500×15=0.525×108m3/a(1hm2=15亩);   ②城市新区远期供水为:300×10-3×105×365=0.1095×108m3/a;   ③合计0.6345×108m3/a,小于水库设计库容0.9×108m3/a,仅占水库兴利库容的70.5%。   (2)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城市工业用水的需求。   理由:制糖、造纸均为高耗水行业,其规划建设的规模、用水量预测等均未知。   (3)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大坝下游河道及清水河的环境用水。   ①确定生态环境用水的各类指标未确定,A河坝下6km处接纳的农灌回归水,水质较差,会对下游河段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②清水河接纳城市新区的排水后,河流水质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③A河水库下泄水量与水质也有不确定性。

第6题:

某水库建坝前,坝址处十年最枯月流量为30Om3/s ,河流最小生态流量12时ι 建库后枯水期最小下泄流量为150m泪。下列关于建库后坝下河段枯水期环境容量及流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最小生态流量未减少
B、 枯水期稀释容量未下降
C、 枯水期稀释容量上升25%
0、 枯水期稀释容量下降50%

答案:A,D
解析:
最小生态流量与下游生态系统有关,与上游排水库无关。下泄流量由建库前的300m3/s 变为150m3/s ,故枯水期稀释容量下降50%。

第7题:

西南山区某水库位于A 江支流B 河的中游河段,坝址距B 河河口35km,是《A 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确定的一座近期建设的大(2)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和改善下游供水条件。
该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9.8m),电站厂房、泄水建筑物等组成,水库总库容1.15×108 m3,防洪库容0.75×108 m3,为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7 MW,多年平均发电量0.22×108 kw?h。水库回水长27.6km,工程建设征地面积8.07km2。
B 河大致呈北-南流向,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3.1m3/s。支流C 在坝址上游3.7km 处B 河右岸汇入,河道长68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6.9m3/s;支流D 在坝址下游11km 处B 河左岸汇入,河道长43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8.0m3/s。
库区及B 河下游河段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总体良好;坝下区间流域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生活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0.5km 处有一个农灌提水泵站,每年只在灌溉期3 月-5 月取水,取水量400m3/d;灌溉作物有水稻等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水温一般不低于20℃;坝址下游3km 处有一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全年无间断取水,取水量3.0×104m3/d。
据现场调查,B 河坝下干流无拦河筑坝的水利水电工程。B 河干支流共有包括鳃和岩原鲤2 种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在内的69 种鱼类,上述鱼类均无长距离洄游习性,但部分鱼类会在产卵和索饵时作短距离迁移。
鱼类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 月-7 月,大部分鱼类产粘沉性卵,少部分鱼类产漂流性卵。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相对集中的有6 个,坝下3 个产卵场上边界距坝址分别为6.5km、10km、22.4km,产卵场长度分别为0.3km、3.8km、3.3km;坝上3 个在水库建成蓄水后将被淹没。B 河干支流无产票流性卵鱼类的集中产卵场。
鳃和岩原鲤均喜流水生境,特别是在产卵时需要一定水流刺激;鳃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水温在16℃ -32℃之间,近几年已无捕获记录;岩原鲤为产粘沉性卵鱼类,产卵水温约14℃左右,目前尚有一定资源量。
工程设计采用底层取水方式。水库运行后,受径流调节影响,汛期(5 月-10 月)坝下流量有所减少,枯期(11 月-翌年4 月)流量增加较大。电站在日调峰运行时,枯期流量、流速和水位有较大变化,汛期变化较小。环评机构判别该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经数值模拟预测,鱼类产卵期坝址处月平均下泄水温度在8.6℃-24℃之间,其中5 月份水温下降幅度最大,比同期天然月平均降低2.1℃ 为保护B 河水域生态系统及鱼类资源,环评机构提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下泄生态流量、水库生态调度、加强运行期水生生态监测及
渔政管理等多种鱼类保护措施。其中增殖放流种类为岩原鲤等7 种鱼类。
问题
1、本项目水质现状监测布点方案中,至少应有哪些代表性断面。
2、给出本项目水生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3、计算本项目的下泄生态流量时应主要考虑哪些类型的用水需求。
4、环评机构提出的鱼类保护措施是否完善。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1) 坝址上游35km B 河汇入A 江河口;坝址上游27.6km 处;坝址上游支流C 河汇入处;坝址下游支流D汇入处;
(2) 坝址下游城镇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汇入处
(3) 坝址下游0.5km 农灌提水泵站附近;坝址下游3km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附近;
(4) 坝址下游6.5km、10km、22.4km 处的产卵场附近
2.水生生态=水生生物〈浮祷生物、底栖生物、鱼类) +生境〈水环境〉
参考答案:
(1) 评价范围内水生生物的生境条件,包括水位、水流流速、水质、水温等,特别是鱼类产卵场的水温、
水流条件。
(2) 评价范围内水域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的种类、名称、数量、分布。
(3) 评价范围内水域鱼类(特别是鱤和岩原鲤)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态习性;鱼类(特别是鱤和岩原鲤)
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的分布和范围。
(4) 重点保护鱼类鱤和岩原鲤的保护级别、保护状况、保护要求。
(5) 水生生态现状问题的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
3.参考答案:
(1) 生产用水:坝址下游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2) 生活用水:居民生活饮用水取水需求;
(3) 水生生态用水:维持坝址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稳定的用水需求
(4) 水环境用水:维持坝址下游河道水质的稀释净化用水需求
(5) 坝址下游景观用水需求
(6) 坝址下游河岸植被和湿地的用水需求
4.参考答案:
解答:不完善
(1) 坝上3 个鱼类产卵场在水库建成蓄水后将被淹没,应选择适宜河段设置人工产卵场。
(2) 鱤为产漂流性卵鱼类,而B 河干支流无产漂流性卵鱼类的集中产卵场,应选择适宜河段设置人工产卵场。
(3) 部分鱼类会在产卵和索饵时作短距离迁移,应设置过鱼设施。
(4) 鱤为省级重点保护鱼类,近几年己无捕获鱤纪录,应人工增殖放流,并进行栖息地保护。
(5) 该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工程采用底层取水,下泄低温水不利于鱤和岩原鲤等鱼类产卵,应采用分层取水等措施缓解低温水下泄。
(6) 坝下有3 个产黏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在鱼类产卵期3 月-7月应加大下泄流量,满足鱼类产卵需求。

第8题:

北方某流域拟建引水式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为20m3/s,坝址至厂房间河段工业取水量为2m3/s,农业用水量为1.5m3/s。为保障坝址下游河道生态用水,该电站下泄的水量最小应为( )。

A.2.0m3/s
B.3.5m3/s
C.5.5m3/s
D.6.5m3/s

答案:C
解析:
《关于印发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水环境与水生生态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发[2006]11号),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按5%取用)。由此计算下泄的水量最小=工业取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态用水量=2m3/s+1.5m3/s+20m3/s×10%=5.5m3/s,故选C。

第9题:

第六题 新建水库


某市拟在清水河一级支流A河新建水库工程。水库主要功能为城市供水、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城市供水取水工程、灌溉引水渠道工程,配套建设灌溉引水主干渠等。


A河拟建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6*108m3,设计水库兴利库容为0.9*108m3,坝高40m,回水长度12km,为年调节水库;水库淹没耕地12hm2,需移民1 70人。库周及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天然次生林、耕地,分布有自然村落,无城镇和工矿企业。


A河在拟建坝址下游12km处汇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A河汇入口下游断面多年平均径流量


1.8*108m3


拟建灌溉引水主干渠长约8km,向B灌区供水。B灌区灌溉面积0.7*104hm2,灌溉回归水经排水渠于坝下6km处汇入A河。


拟建水库的城市供水范围为城市新区生活和工业用水。该新区位于A河拟建坝址下游10km,现有居民2万人,远期规划人口规模1 0万人,工业以制糖、造纸为主。该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清水河干流。清水河干流A河汇入口以上河段水质现状为V类,A河汇入口以下河段水质为Ⅳ类。


[灌溉用水按500m3/(亩·a)、城市供水按300L*(人·d)测算。]


【问题】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4.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给出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


答:根据本项目特点,本工程现状调查应包括的区域范围有:


(1)A河,库区及上游集水区,下游水文变化区直至A河入清水河河口河段,拟建水库库尾至河口的干流河段与周边支流河口段。


(2)清水河,A河汇入的清水河上游500m至下游由于工程建设引起水文变化段。


(3)灌溉引水主干渠沿线区域。


(4)B灌区。


(5)供水城市新区。


2.指出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说明理由。


答:本工程对下游河流的主要环境影响及其理由具体如下:


(1)对下游洄游鱼类的阻隔影响。由于在A河上建设大坝,造成河道生境切割,并产生阻隔影响,使下游鱼类不能通过大坝完成洄游。


(2)坝下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与减(脱)水影响。由于库区蓄水、城市供水及引水灌溉,导致A河坝下至清水河汇入口12km的河段将形成一个减水段甚至局部河段断流,天然水文情势明显改变。


(3)水生生物生境及鱼类“三场”的变化影响。由于坝下河段水文情势的改变,造成水生生物生境的改变,特别是鱼类“三场”将受到不利影响或破坏。


(4)低温水及气体过饱和问题。由于本工程为年调节的高坝水库,如果农灌季节下泄库底低温水,会导致下游出现低温水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如果下放上层水或下泄方式不当,容易产生气体过饱和;另外,下放上层泥沙含量少的清水,则容易导致下游河道的冲刷、河岸的塌方。


(5)灌溉回归水(即农田退水)的污染影响。灌溉回归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会对A河拟建水库坝下6km以下河段的水质和干流清水河水质造成不利的影响。


(6)由于汇入清水河的水量减少,对清水河水文情势及水生生态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7)城市新区排水的水质污染影响。由于城市新区排水直接进入清水河,会对清水河纳污河段的水质造成不利影响。


3.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哪些环境用水需求?


答:为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需要分析的环境用水需求包括:


(1)农业灌溉用水量及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量。


(2)维持A河河道及清水河生态用水需求(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及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存的基本用水需求等)。


(3)维持A河河道及清水河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A河及清水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


(5)A河河道外生态用水需求(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6)坝下河段景观用水需求。


4.本工程实施后能否满足各方面用水需求?说明理由。


答:(1)能满足B灌区农业灌溉和城市新区近、远期的供水要求。


理由:该水库的功能是为城市提供用水和农业灌溉提供用水.根据题中所给信息,


①B灌区农业灌溉用水为:0.7*104*500*15=0.525*108m3/a(1hm2= 15亩);


②城市新区远期供水为:300*10-3*105*365=0.1095*108m3/a:


③合计0. 6345*108m3/a,小于水库设计库容0.9*108m3/a,仅占水库兴利库容的70.5%。


(2)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城市工业用水的需求。


理由:制糖、造纸均为高耗水行业,其规划建设的规模、用水量预测等均未知。


(3)不能确定是否满足大坝下游河道及清水河的环境用水。


①确定生态环境用水的各类指标未确定,A河坝下6km处接纳的农灌回归水,水质较差,会对下游河段的水质产生不利影响;


②清水河接纳城市新区的排水后,河流水质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③A河水库下泄水量与水质也有不确定性。


第10题:

某拟建水利枢纽工程为坝后式开发。工程以防洪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水库具有年调节性能,坝址断面多年平均流量88.7m/s。运行期电站至少有一台机组按额定容量的45%带基荷运行,可确保连续下泄流量不小于5m/s。 工程永久占地80hm,临时占地10hm,占地性质为灌草地。水库淹没和工程占地共需搬迁安置人口3800人,拟在库周分5个集中安置点进行安置。库区(周)无工业污染源,入库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染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10km处有某灌渠取水口。本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库蓄水将淹没古树名木8株。 库区河段现为急流河段,有3条支流汇入,入库支流总氮、总磷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8~1.3"mg/L,0.15~0.25mg/L。库尾河段有某保护鱼类产卵场2处,该鱼类产黏沉性卵,且具有海淡洄游习性。
【问题】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说明理由。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 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答:(1)工农业生产及生活需水量,尤其是下游10km处某灌渠取水口的取水量;
(2)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水量;
(3)维持河道水质的最小稀释净化水量;
(4)维持地下水位动态平衡所需要的补给水量,以防止下游区域土壤盐碱化;
(5)维持河口泥沙冲淤平衡和防止咸潮上溯所需的水量:
(6)河道外生态需水量,包括河岸植被需水量、相连湿地补给水量等;、
(7)景观用水。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答:(1)库区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因入库支流河水中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在其他因素如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综合作用下,容易产生富营养化。
(2)水质污染问题。若施工期管理不当,则施工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运营期也可能存在面源污染,特别是如果库区清理不当,库区水质还会变差。因本项目具有供水功能,故需严格保持库区水环境质量。
(3)低温水问题。本工程为年调节水库,低温水下泄将影响下游工农业用水。
(4)库区消落带污染问题。本工程具有防洪功能,库区消落带的形成容易导致水环境问题。
(5)鱼类产卵场受到污染和破坏的问题。由于受库区回水顶托的影响,库尾两处受保护的鱼类产卵场的水文情势及水质将可能发生变化,影响鱼类产卵和孵化。
(6)移民安置产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如果移民安置不当,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并加剧库区及河道的水环境污染。 (7)下游河段流量减少,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的问题。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答:(1)大坝建设阻断了受保护鱼类的洄游通道。
(2)库区大量蓄水,受回水的顶托作用,库尾的产卵场环境也受到影响,影响了鱼类产卵和孵化。
(3)库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别是水流变缓,将不适宜急流性鱼类生活,这将导致库区鱼类种群组成的变化,包括受保护鱼类。
(4)库区大面积的淹没区,蓄水及周边面源污染物的排入,特别是如果移民安置不当,都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使库区水质变差,影响鱼类的生存环境。
(5)工程建设导致下游出现减水段,这将影响鱼类的正常生活和洄游。
(6)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保护措施:
(1)库区蓄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清理。
(2)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包括合理选择安置区。
(3)合理调度工程发电,确保下泄一定的生态流量工作的长效性。
(4)采取人工增殖放流、营造适宜的产卵场(如建立人工鱼礁)、建立鱼类保护区、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过鱼通道。(5)加强渔政管理和生态监测,防治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切实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6)分层放水。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1)施工期合理布置作业场所,进一步优化各类临时占地,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减少对植物的破坏。
(2)对临时征占的10hm2灌草地,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
(3)对工程永久征占的80hm2灌草地,在施工建设前,分层取土,剥离土壤层并保护好,用于工程取土场、弃土弃渣场或其他受破坏区域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
(4)对库区蓄水将淹没的8株古树名木予以移植、移植后挂牌保护或建立保护区。
(5)加强施工教育。
(6)进一步优化移民安置区,控制陡坡开垦,尽最大可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7)对受工程影响区域采取切实的水土保持措施。
(8)对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和植被破坏,必要时采取必要的拦挡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破坏植被。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0年案例分析考试试题改编而成,需要考生认真体会,综合把握。
1.确定本工程大坝下游河流最小需水量时,需要分析哪些方面的环境用水需求?
2.《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1)识别环境影响因素与筛选评价因子;(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2.评价水环境影响时,需关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说明理由。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 气体过饱和的含义:水库下泄水流通过溢洪道或泄洪洞冲泄到消力池时,产生巨大的压力并带入大量空气,由此造成水体中含有过饱和气体,这一情况一般发生在大坝泄洪时期,水中过饱和气体主要为氧气和氮气(氮气起决定性作用)。水库泄洪过程中过饱和氧气的产生将在一定范围内加速降解水体中好氧性污染物,溶解氧浓度的维持能使水库水质良好状态得到保证。水体中过饱和氮气对水库水质基本上无影响,但它是影响水生生物的主要物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受体主要是鱼类,鱼类较长时间生活在溶解气体分压总和超过流体静止压强的水中,会使溶解气体在其体内、皮肤下等部位以气泡状态游离出来,这种现象叫"气泡病",发病的鱼类多为中层、上层生活的鱼类,幼鱼死亡率为5%~10%。
3.本工程带来的哪些改变会对受保护鱼类产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环境要素评价专题的主要内容"和"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水利水电项目中此类考题已经多次出现,请考生尤其注意。此题与2013年案例分析考试中第5题堤坝式水电站中"2.给出本项目运行期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的考点几乎一致。真题答案概括如下:
(1)大坝阻隔,影响鱼类洄游;
(2)水库蓄水后水温分层、低温水下泄;
(3)库区淹没特有鱼类的产卵场;淹没部分上游高中山峡谷景观资源(如果淹没区有古树名木或其他风景名胜等也应一并作答)
(4)大坝建成后,坝下水量减少,库区水流流速减缓、水文情势改变、水质恶化;
(5)高坝下泄水,产生过饱和气体。
4.该项目的陆生植物的保护措施有哪些?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生态影响防护、恢复与补偿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