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如需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护()A 面神经下颌缘支B 翼内肌C 翼外肌D 翼静脉丛E 颌内动脉

题目
单选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如需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护()
A

面神经下颌缘支

B

翼内肌

C

翼外肌

D

翼静脉丛

E

颌内动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应诊断为智牙冠周炎合并A、翼下颌间隙感染

B、眶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咽旁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如需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护A、面神经下颌缘支

B、翼内肌

C、翼外肌

D、翼静脉丛

E、颌内动脉

如治疗不及时,最易发生A、腮腺炎

B、路德维希咽峡炎

C、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D、口底多间隙感染

E、脑膜炎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A


问题 3 答案:C

第2题:

翼下颌间隙位于

A、下颌支外侧骨壁与咬肌之间

B、下颌支外侧骨壁与翼内肌之间

C、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内肌之间

D、下颌支内侧骨壁与翼外肌之间

E、翼内肌与翼外肌之间


参考答案:C

第3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如需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护A、面神经下颌缘支

B、翼内肌

C、翼外肌

D、翼静脉丛

E、颌内动脉

如治疗不及时,最易发生A、腮腺炎

B、路德维希咽峡炎

C、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D、口底多间隙感染

E、脑膜炎

应诊断为智牙冠周炎合并A、翼下颌间隙感染

B、眶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咽旁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C


问题 3 答案:C

第4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

应诊断为智牙冠周炎合并
A.翼下颌间隙感染
B.眶下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咽旁间隙感染
E.颊间隙感染

答案:C
解析:
2.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原则: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当炎症转入慢性期后,若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则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再发。

3.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支及其角部附着宽广紧密,故潜在性咬肌间隙存在于下颌升支上段的外侧部位,借脂肪结缔组织与颊、颞下、翼下颌、颞间隙相连。咬肌间隙为最常见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之一。

第5题:

属于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是

A.颌外动脉、翼外肌、翼内肌
B.翼丛、翼外肌、下颌神经及上颌动脉
C.颌外动脉、翼内肌、下颌神经
D.翼丛、翼内肌、下颌神经
E.翼丛、颌外动脉、翼外肌

答案:B
解析:
面侧深区解剖特点:前为上颌骨后面,后为腮腺浅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由浅入深分层为:翼丛、上颌动脉、下颌神经与翼外肌。

第6题:

下列关于面侧深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翼外肌的浅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深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

B.前为上颌骨后面,后界为腮腺鞘,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为界

C.翼丛位于颞肌与翼外肌之间及翼内、外肌之间

D.上颌动脉周围有面部淋巴结

E.翼外肌两头之间有上颌动脉穿人和颊神经穿出


正确答案:A
选项A错误,正确描述应为“翼外肌的浅面有翼丛和上颌动脉,深面有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其他四个选项的描述均正确,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A。

第7题:

属于面侧深区的解剖结构是

A.翼丛、翼外肌、下颌神经
B.翼丛、颌外动脉、翼内肌
C.翼丛、颌外动脉、翼外肌
D.下颌神经、颌外动脉、翼内肌
E.颌外动脉、翼内肌、翼外肌

答案:A
解析:

第8题:

面侧深区前为上颌骨后面,后为腮腺鞘,内为翼外板,外为下颌支,通常被视为面侧深区解剖关键的结构是

A、翼丛

B、上颌动脉

C、上颌静脉

D、下颌神经

E、翼外肌


参考答案:E

第9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

如治疗不及时,最易发生
A.腮腺炎
B.路德维希咽峡炎
C.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
D.口底多间隙感染
E.脑膜炎

答案:C
解析:
2.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原则: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当炎症转入慢性期后,若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则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再发。

3.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支及其角部附着宽广紧密,故潜在性咬肌间隙存在于下颌升支上段的外侧部位,借脂肪结缔组织与颊、颞下、翼下颌、颞间隙相连。咬肌间隙为最常见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之一。

第10题:

女,25岁。右下颌后牙及右面部肿痛3周。检查见右面部肿胀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局部软组织变硬,有凹陷性水肿,开口度1cm。

如需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护
A.面神经下颌缘支
B.翼内肌
C.翼外肌
D.翼静脉丛
E.颌内动脉

答案:A
解析:
2.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原则: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的治疗为主。当炎症转入慢性期后,若为不可能萌出的阻生牙则应尽早拔除,以防感染再发。

3.咬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升支外侧骨壁之间。由于咬肌在下颌支及其角部附着宽广紧密,故潜在性咬肌间隙存在于下颌升支上段的外侧部位,借脂肪结缔组织与颊、颞下、翼下颌、颞间隙相连。咬肌间隙为最常见的颌面部间隙感染之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