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7日甲向乙签发一张本票,乙持票后将该本票背书给丙,丙又背书给丁。丁于6月9日向甲提示付款,因手续欠缺,未得

题目
单选题
2006年4月7日甲向乙签发一张本票,乙持票后将该本票背书给丙,丙又背书给丁。丁于6月9日向甲提示付款,因手续欠缺,未得到付款。丁可以向()行使追索权。
A

B

乙和丙

C

D

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个人或全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4年3月6日甲向乙签发一张本票,乙持票后将该本票背书给丙,丙又背书给丁。丁于5月8日向甲提示付款,因手续欠缺,未得到付款。丁可以向( )行使追索权。

A.甲

B.乙

C.丙

D.甲乙丙中的任何一人、数人和全体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有两个考点。一是,本票自出票日起,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个月,本题中的持票人提示付款已经超过了2个月;二是,如果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所以持票人只能向出票人追索。

第2题:

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乙。乙提示付款时被拒,则乙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对象是( )。

A.甲

B.丁

C.丙、丁

D.甲、丙、丁


正确答案:A
解析:这是关于回头背书的规定。乙只能向其前手甲行使追索权,而不能向其原来的后手丙、丁行使追索权。

第3题:

甲签发一张汇票给乙,乙为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乙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丙,丙是善意的且给付了对价,丙又背书将该汇票背书给丁。丁请求付款时,付款人可以票据无效为由拒绝付款。 (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票据法的一般原理,只要票据取得人没有恶意,即不存在欺诈、偷盗、胁迫等,那么他自然享有票据权利。

第4题:

甲出具一张本票给乙,乙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丙,丁作为乙的保证人在票据上签章。雨又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戊,戊作为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向出票人提示本票。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戊不得行使追索权的有(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签发一张商业汇票,已经甲公司的开户行丙银行承兑,乙公司因业务往来背书给丁,丁又将该商业汇票捐赠给某慈善基金会,则该慈善基金会应向()要求付款。

A、甲

B、丙

C、丁

D、乙


本题答案:B

第6题:

甲出具一张本票给乙,乙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丙,丁作为乙的保证人在票据上签章。丙又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戊,戊作为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向出票人提示本票。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戊不得行使追索权的有(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甲出具一张本票给乙,乙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丙,丁作为乙的保证人在票据上签章。丙又将该本票背书转让给戊,戊作为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向出票人提示本票。根据《票据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戊不得行使追索权的有( )。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持票人未按照规定对本票提示付款时的追索权问题。如果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规定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此题戊丧失对甲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所以选择BCD。

第8题:

甲签发一张金额为5万元的本票交收款人乙,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将本票金额改为8万元后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如果戊向甲请求付款,甲只应支付5万元,戊所受损失3万元应向丁和丙请求赔偿。(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解析:丙的行为属于变造票据,甲、乙的签章在变造之前,则甲、乙应当按照5万元承担票据责任;丙、丁的签章在变造之后,则丙、丁应当按照8万元承担票据责任。如果戊向甲请求付款,甲只应支付5万元,戊所受损失3万元应向丁和丙请求赔偿。

第9题:

甲作为出票人出具一张本票给乙,乙又将该票据背书转让给丙,丙又背书转让给丁,丁作为持票人未按规定期限向出票人提示本票,则丧失对( )的追索权。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正确答案:BC
解析:本题考核本票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法律后果。根据规定,本票的持票人未按照期限提示本票的,则丧失对出票人以外的前手的追索权。这里所指的出票人以外的前手是指背书人及其保证人。

第10题:

甲签发一张本票交受款人乙,金额为2万元,乙背书转让给丙,丙取得本票后将金额改为5万元然后转让给丁,丁又背书转让给戊。如果戊向甲请求付款,甲只负责付给2万元。戊已付给丁5万元,其所受损失3万元应向丁和丙请求赔偿。 ( )


正确答案:√
本题考核点是票据的变造。票据上其他记载事项被变造的,在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在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的记载事项负责。甲乙签章在变造之前,应就2万元负责;丙为变造人,应对其所变造的文义负责,即对5万元负责;丁签章在变造之后,应对5万元负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