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某测站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测得某点竖角α=95°28′(仰角),S斜=55m,测站高程为90.5m,仪器高为1.5

题目
问答题
计算题:某测站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测得某点竖角α=95°28′(仰角),S斜=55m,测站高程为90.5m,仪器高为1.50m,切尺2.50m,求该点高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已测得竖直角为仰角α、倾斜距离为S,则初算高差h的计算式()。

A、-S〃sinα

B、S〃sinα

C、-S〃tanα

D、S〃tanα


参考答案:B

第2题:

某高程测量(如下页右图所示),已知A点高程为HA,欲测得B点高H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则B点高程Hb为()。



答案:C
解析:

测定地面上点的高程,采用如图所示,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已知其高程为HA。为了将设计高程HB测定于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先在A点立尺,读得后视读数为a,然后在B点立尺。为了使B点的标高等于设计高程HH,升高或降低B点上所立之尺,使前视尺之读数等于b。B点高程可按下式计算:HB= HA+a-b。

第3题:

在地形测量中,用视距法测量地形点。将经纬仪安置在山顶的控制点上,测定山脚某点,测得上、下丝尺间隔为0.846m,竖盘的盘左读数为L=92º31′,中丝读数V=1.56m,已知仪器高i=1.42m,测站点的高程HO=123.913m,求测站点到立尺点间的平距和立尺点的高程。(竖直角计算公式为α=90°-L,指标差x=0)


参考答案:计算竖直角:α=90°-L=90°-92º31′=-2º31′
计算水平距离:D=Klcos2α=100×0.846×cos2(-2º31′)=84.437m
计算高差:h=Dtanα+i-v=84.437×tan(-2º31′)+1.42+0=2.291m
L—竖直角读数
K—视距常数
l—尺间隔
i—仪器高
v—中丝读数

第4题: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的水平距离和竖角直角计算两点的()。

  • A、高差
  • B、竖角
  • C、坐标
  • D、高程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三角高程测量是根据两点的()计算两点的高差

A水平角

B斜距

C平距

D竖直角

E仪器视线高程


C,D

第6题:

某高程测量,己知A点高程为HA,欲测得B点高程HB,安置水准仪于A、B之间,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则B点高程HB为()。



答案:C
解析:


B点高程等于A点高程加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

第7题:

从已知高程点,经过4个测站水准测量,测定未知点高程,已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8mm,每测站高差测量中误差为2mm。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mm(结果取至整数)。

A:±9
B:±10
C:±12
D:±16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误差传播定律应用题。依据题意,HB=HA+h1+h2+h3+h4,则未知点的高程中误差为:

故选A。

第8题: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由测站向照准点所观测的()和它们之间的()计算测站点与照准点之间的高差。


本题答案:垂直角、水平距离

第9题:

使用精密水准仪N3,在高程为60.315米测站0上进行观测,仪器视准轴高程为61.815m时,测得A点处水准标尺上的读数为219.800厘米,试计算测站点0与A点的高差。


正确答案: A点处标尺实际读数=219.800-0.5=219.3cm
HA=H-a=61.815-2.193=59.622m
h0A=HA-H0=59.622-60.315=-0.693m

第10题:

已知:A点高程HA=15.223米,量得测站点仪器高ι=1.5米,照准B点时标尺中丝读数s=1.21米,求B点的高程?


正确答案: AB点高差hAB=1.5-1.21=0.29米
HB=HA+hAB=15.223+0.29=15.513米
答:B点高程为15.513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