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是指(  )。[2007年真题]

题目
单选题
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是指(  )。[2007年真题]
A

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立即采取的措施

B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的措施

C

针对已发生的不合格,就其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D

对采取的不当措施所采取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7年真题)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监理单位应编制的基本程序文件有( )的文件。

A.质量记录控制
B.不合格品控制
C.纠正措施控制
D.内部审核控制
E.文件控制记录

答案:A,B,C,D
解析:
6大基础程序文件包括:文件控制、质量记录控制、不合格品控制、内部审核控制、纠正措施控制和预防措施控制。

第2题: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主要是规定对不合格品的( )。[2010年真题]
A.预防措施 B.控制措施 C.处置权限 D.处置职责
E.用户补偿


答案:B,C,D
解析: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为识别和控制不符合质量特性要求的产品,并规定不合格品 控制措施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第3题:

以下对不合格品纠正措施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正确答案:ACDE
“纠正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这一原因,而不是对不合格的处置,所以B项的表述不正确。

第4题:

简述不合格品控制与纠正措施的区别。


正确答案:首先,不合格品控制:主要针对识别出的产品或服务中的不合格实施控制和处置,防止他们不正确地被使用和交付。纠正措施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活动和手段,其意图是纠正产生问题的原因,防止再发生。其次,不合格品控制是针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而纠正措施是针对不合格的原因的采取措施。

第5题:

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足指( )。[2007年真题]
A.对已经发生的不合格立即采取的措施
B.为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采取的措施
C.针对巳发生的不合格,就其产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D.对采取的不当措施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C
解析:
纠正措施是生产组织为消除产品不合格发生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只要措施正确、 有效,就可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第6题:

关于不合格纠正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2年真题]
A.纠正措施是指为消除已发现的产品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B.纠正措施的对象是不合格和不合格责任者C.纠正措施是对不合格及不合格品的一种处置方式D.纠正措施的投入应和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E.正确有效的纠正措施可以防止不合格再次发生


答案:A,D
解析:
BC两项,“纠正措施”的对象是针对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消除这一原因,而不是 对不合格的处置。E项,仅仅“纠正”是不够的,它不能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在产品形成 过程中再次发生。

第7题:

从广义上讲,质量检验的预防功能是指( )。[2008年真题]
A.通过对生产不合格品的作业人员的处罚,警示其不要再出废品
B.通过对不合格品的统计,分析产品质量情况
C-分析质量检验数据,找出质量波动的规律,采取措施保持波动不超出规定范围
D.通过对发生不合格品的设备性能进行改进,防止不合格品再发生


答案:C
解析:
广义的预防作用,实际上对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进货检验,对中间产品转序或入库 前的检验,既起把关作用,又起预防作用。前过程(工序)的把关,对后过程(工序)就是 预防,特别是应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就能找到或发现质量变异的 特征和规律。利用这些特征和规律就能改善质量状况,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

第8题:

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有( )。[2006年真题]
A.降价 B.纠正 C.让步 D.报废
E.回收


答案:C,D
解析:
在质量检验的确认和处置阶段,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否可以“接收”、“放行”做出处置。具体内容包括:①对合格品准予放行,并及时转入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准予入库、交付(销售、使用)。 对不合格品,需要立即施加标志区分、隔离存放,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混淆。并告知相关部门由有关人员按其程度分别情况做出返修、返工、让步接收或报废处置。②对批量产品,根据产品批质量情况和检验判定结果分别做出接收、拒收、复检处置。

第9题:

对不合格品采取返工,降级、报废等措施都属于对不合格的()。

  • A、让步
  • B、纠正
  • C、纠正措施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不合格品的控制就是纠正措施。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