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题目
问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特征:以基本感知和动作作为适应世界的主要方式;客体永久性的获得(物体恒常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


正确答案:

第2题: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将认知结构称为图式,图式是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皮亚杰提出人类发展的实质是对环境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他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儿童思维开始萌芽,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主要表现在早期的符号功能、自我中心性和思维的片面性三个方面。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去自我中心”得到发展,获得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一成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

第3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正确答案:
答:(1)感知运动阶段(0q岁)。(2分)
(2)前运算阶段(2—7岁)。(1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1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1分)

第4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
解析:
不可逆性刻板性

第5题: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认知发展分为________、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


正确答案:
感知运动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第6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分析人发展的各个阶段。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客体永久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都应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适当的发展任务
(2)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形象的,有趣的材料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8题:

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正确答案: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的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要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第9题:

教师资格考试: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简述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三、皮亚杰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

  ①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可据此编制新的智力测验;②课程专家应据此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③教师可据此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第10题: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试分析儿童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描述。


答案:
解析: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认为其他的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本阶段儿童的思维还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退的不可逆性;本阶段儿童在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时往往忽略其他的方面.即思维具有刻板性;与思维的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相联系,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作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作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