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抗拔基桩桩顶拔力为800kN,地基土为单一的黏土,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50kPa,抗拔系数取为0.8,桩身直

题目
单选题
某抗拔基桩桩顶拔力为800kN,地基土为单一的黏土,桩侧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50kPa,抗拔系数取为0.8,桩身直径为0.5m,桩顶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桩身混凝土重度为25kN/m3,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情况下,基桩桩长至少不小于下列哪一个选项?(  )[2011年真题]
A

15m

B

18m

C

21m

D

24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5条规定,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验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Nk≤Tuk/2+Gp
式中,Tuk为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6条规定,按下式计算:Tuk=∑λiqsikuili;其中,ui为桩身周长,对于等直径桩取ui=πd;qsik为桩侧表面第i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本规范表5.3.5-1取值,题中规定为50kPa;λi为抗拔系数,可按表5.4.6-2取值,题中规定为0.8。故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Tuk=∑λiqsikuili=0.8×50×3.14×0.5l=62.8lGp为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计算如下:
Gp=(γ-γwlπd2/4=15l×3.14×0.52/4=2.94l由Nk≤Tuk/2+Gp,代入Tuk、Gp,可得800≤62.8l/2+2.94l,故桩长l≥23.3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关于承受上拔力桩基的说法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正确()
A.对于二级建筑桩基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试验确定B.应同时验算群桩呈整体破坏和呈非整体破坏的基桩抗拔承载力
C.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桩自重之和
D.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与群桩基础所包围的土的自重之和


答案:A,B
解析:
AB。《建筑桩基规范》5.4.5和5.4.6规定,甲级和乙级建筑桩基,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承受拔力的桩基,应同时验算群桩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承载力,满足公式Nk≤Tuk/2 + Gp和Nk≤Tgk/2 + Ggp。由公式可知,群桩基础成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力标准为桩侧极限摩阻力标准值的一半与桩自重之和;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力为桩侧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的一半与群桩基础所包围的土的自重除以总桩数之和。CD将抗拔力验算与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求值弄混了,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只与侧摩阻力有关,与桩或桩土的重力无关。

第2题:

某膨胀土地基上建一栋三层房屋,采用桩基础,桩顶位于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径500mm,桩端阻力特征值为500kPa,桩侧阻力特征值为35kPa,抗拔系数为0.70,桩顶竖向力为150kN,经试验测得大气影响急剧层内桩侧土的最大胀拔力标准值为195kN。按胀缩变形计算考虑,桩端进入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的长度应不小于下列哪个选项(  )

A. 0.94m
B. 1.17m
C. 1.50m
D. 2.00m

答案:D
解析:
根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 50112—2013)第5.7.7条第2款规定,桩顶标高位于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内的三层及三层以下的轻型建筑物,按变形计算时,桩端进入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以下或非膨胀土层中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按膨胀变形计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代入数据计算得:



②按收缩变形计算时,应符合下式要求:



代入数据计算得:



第5.7.7条第3款规定,按胀缩变形计算时,计算长度应取式(5.7.7-1)(即①的计算结果)和式(5.7.7-2)(即②的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值,且不得小于4倍桩径及1倍扩大端的直径,最小长度应大于1.5m。
即:la≥1.17m,la≥4d=4×0.50=2.00m,la≥1.5m。
综上:la≥2.00m。

第3题:

下列关于正常周结土层中抗拔桩和抗压桩的论述中,何项是正确的(  )

A. 抗压桩桩身轴力和桩身压缩变形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增
B. 抗拔桩桩身轴力和桩身拉伸变形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增
C. 抗拔桩的摩阻力发挥顺序为由下而上逐步发挥
D. 抗压桩的摩阻力发挥顺序为由上而下逐步发挥

答案:D
解析:
抗压桩主要是承受建筑物的竖向压力,以承受压力为主;抗拔桩主要用于一些地下建筑物低于周边土壤水位,为了抵消土壤中的水对结构的上浮力作用。正常周结土层中,抗压桩(不产生桩侧负摩阻力的场地)桩身轴力和桩身压缩变形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抗拔桩桩身轴力和桩身拉伸变形也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故AB两项均不正确;抗压桩、抗拔桩的摩阻力发挥顺序均为由上而下,故D项正确。

第4题:

计算题:某单桩抗拔静载试验,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000kN。采用试桩两侧的地基土作反力,钢筋混凝土反力板对称布置在试桩两侧。已知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请问反力板宜取多大面积?


正确答案: 两块反力板对称布置,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一块反力板面积A≥1000×2×0.5÷(100×1.5)=6.67m2

第5题:

如图4 -22所示,某泵房按丙级桩基考虑,为抗浮设置抗拔桩,上拔力设计值为 600kN,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d=550mm,桩长l= 16m,桩群边缘尺寸为20m×10m,桩数为50根,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群桩基础及基桩的抗拔承载力,下列哪一组与结果最接近?( )(抗拔系数λi:对黏性土取0.7,对砂土取0.6,桩身材料重度y=25kN/m3;群桩基础平均重度y =20kN/m3)
A.群桩和基桩都满足要求
B.群桩满足要求,基桩不满足要求
C.群桩不满足要求,基桩满足要求
D.群桩和基桩都不满足要求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 4. 5条和5. 4. 6条计算如下:

第6题:

某地下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作抗浮桩,桩径0.6m,桩长15.0m,承台平面尺寸27.6m×37.2m,纵横向按等间距布桩,桩中心距2.4m,边桩中心距承台边缘0.6m,桩数为12×16=192根,土层分布及桩侧土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如图所示。粉砂抗拔系数取0.7,细砂抗拔系数取0.6,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内的桩土平均重度取18.8kN/m3,水的重度取10kN/m3。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计算,当群桩呈整体破坏时,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基桩能承受的最大上拔力接近下列何值(  )


A. 145kN
B. 820kN
C. 850kN
D. 1600kN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5条规定,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的抗拔承载力:
Nk≤Tgk/2+Ggp
根据第5.4.6条第2款规定,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




将数据代入上式,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可得:Nk≤Tgk/2+Ggp=294.2/2+679.4=826.5kN

第7题:

如图所示,某泵房按二级桩基考虑,为抗浮设置抗拔桩,上拔力设计值为600kN,桩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d=550mm,桩长l=16m,桩群边缘尺寸为20m×10m,桩数为50根,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计算群桩基础及基桩的抗拔承载力,下列()组与结果最接近。(桩侧阻抗力分项系数γs=1.65,抗拔系数λi:对黏性土取0.7,对砂土取0.6,桩身材料重度γ=25kN/m3;群桩基础平均重度γ= 20kN/m3)

A.群桩和基桩都满足要求 B.群桩满足要求,基桩不满足要求
C.群桩不满足要求,基桩满足要求 D.群桩和基桩都不满足要求


答案:B
解析:

第8题:

地下列关于抗拔桩基的论述中,哪一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相同地基条件下,桩抗拔时的侧阻力低于桩抗压时的侧阻力
(B)抗拔群桩呈整体破坏时的承载力高于呈非整体破坏时的承载力
(C)桩的抗拔承载力由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和桩身重力组成
(D)钢筋混凝土抗拔桩的抗拔承载力与桩身材料强度无关


答案:A
解析:

第9题:

某地下车库作用有141MN浮力,基础及上部结构和土重为108MN。拟设置直径 600mm、长10m的抗拔桩,桩身重度为25kN/m3。水的重度取10kN/m3。基础底面以下10m内为粉质黏土,其桩侧极限摩阻力为36kPa,车库结构侧面与土的摩擦力忽略不计。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按群桩呈非整体破坏,估算需设置抗拔桩的数量至少应大于下列哪个选项?(取粉质黏土抗拔系数λ= 0. 70) ( )
A. 83 根 B. 89 根 C. 108 根 D. 118 根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当埋设有桩身应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时,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以直接测量()。

  • A、桩侧抗拔摩阻力
  • B、桩端抗拔摩阻力
  • C、桩端上拔量
  • D、桩侧偏移量

正确答案: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