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湿陷性黄土一般当液限小于()时,湿陷性较强。A 20%B 30%C 35%D 40%

题目
单选题
湿陷性黄土一般当液限小于()时,湿陷性较强。
A

20%

B

30%

C

35%

D

4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施工时,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 规范》(GB 50025-2004)应满足(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B.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C.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
D.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答案:A,D
解析:
取土坑至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12m;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25m。

第2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答案:D
解析:
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UJ 25—90)4.1.4条。

第3题:

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g

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70mm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或计算值>70mm时,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黄土的湿陷性应按室内压缩试验在一定的压力下测定的湿陷系数值判定,当湿陷系数值等于或大于( )时,定为湿陷性黄土。

A.0.010
B.0.015
C.0.020
D.0.025

答案:B
解析:

第5题:

下列关于黄土湿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主要为粉土颗粒组成,其次为砂及黏粒
B.孔隙比较大,一般在0. 85?1. 24之间
C.饱和度较大时湿陷较小
D.液限较小时湿陷较小


答案:A,B,C
解析:
黄土组成主要为粉粒(0.005 ~0.075mm)为主,同时含有砂粒及黏粒;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约为1.0;土的天然含水量和湿陷性关系较大,含水量低,湿陷性就越强烈。当含水量超过23%时就不具有湿陷性或者湿陷性很弱。饱和黄土是指饱和度St≥80%的黄土,饱和黄土的湿陷性已经退化。

第6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正确的是(  )。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15cm。

答案:D
解析: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6.1.4条第2款规定,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150mm。

第7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消除地基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压缩层厚度的2/3
B.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2/3,并应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不大于20cm
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答案:A,B,C,D
解析:
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要求:①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地基压缩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应小于100KPa。②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深度的2/3,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湿陷性黄土场地甲类建筑消除地基全部湿陷量的处理厚度应符合的要求:①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底面以下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大于湿陷起始压力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地基压缩层的深度止。②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底面以下的全部湿陷性黄土层。

第8题:

对黄土湿陷性的叙述中,(  )是正确的。

A.黄土主要为粉土颗粒组成,其次为砂及黏粒
B.孔隙比较大,一般在0.85~1.24之间
C.饱和度较大时湿陷较小
D.液限较小时湿陷较小

答案:A,B,C
解析:
一般而言,土的天然含水量和湿陷性关系较大,含水量低,湿陷性就越强烈。当含水量超过23%时就不具有湿陷性或者湿陷性很弱。

第9题: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答案:A,B,C
解析:
A项,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025—2004)第6.1.5条第1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B项,根据第6.1.5条第2款规定,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对多层建筑,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CD两项,根据第6.1.5条第3款规定,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或Ⅳ级时,对多层建筑宜采用整片处理,地基处理厚度分别不应小于3m或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单层或多层建筑均不应大于200mm。

第10题:

湿陷性黄土一般当液限小于( )时,湿陷性较强。

A.20%
B.30%
C.35%
D.40%

答案:B
解析:
湿陷性黄土物理力学性质之一。一般当液限小于30%时,湿陷性较强;当液限大于30%时,湿陷性较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