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工程场地中0~5m为黏性土,硬塑状态,r=19kN/m3,5~10m为砂土,稍密状态,10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

题目
单选题
某公路工程场地中0~5m为黏性土,硬塑状态,r=19kN/m3,5~10m为砂土,稍密状态,10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深为5.0m,场地位于7度地震烈度区,在8.0m处,地震剪应力比为()。
A

0.075

B

0.15

C

0.20

D

0.3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黏性土,埋深15m,地下水位埋深5m,测得的前期固结压力为Pc=300kPa,则该黏性土属于(  )。

A.超固结土
B.欠固结土
C.正常固结土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超固结土OCR等于土的前期固结压力Pc与上覆土体的有效自重压力P0之比,即OCR=Pc/P0。当OCR>1,为超固结土;OCR=1为正常固结土;OCR<1为欠固结土。
黏性土的最大天然重度小于25KN/m3,则该题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为P0<5×25+10×15=275(kPa),P0<Pc。

第2题:

某公路工程场地中0~4 m为黏性土,4~15 m为砂土,15 m以下为基岩γ=19 kN/m3,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地下水位为4.0 m,该场地中,5.0 m、10.0 m、15.0 m处的地震剪应力比的关系为( )。

A 15.5 m处最大,5.0 m处最小
B 5.0 m处最大,15.0 m处最小
C 10.0 m处最大,15.0 m处最小
D 10.0 m处最大,5.0 m处最小

答案:D
解析:
① 5.0 m处剪应力比
KH=0.2,Cv=0.965
σc=19×4+20×(5-4)=96
σe=19×4+(20-10)×(5-4)=86
② 10.0 m处剪应力比
K1=0.2,Cv=0.902
σ0=19×4+20×(10-4)=196
σe=19×4+(20-10)×(10-4)=136
③ 15 m处剪应力比
KH=0.2,Cv=0.794
σ0=19×4+20×(15-4)=296
σe=19×4+(20-10)×(5-4)=186
答案为(D)。

第3题:

当基础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挖成直坡式而不加支护,但挖深不宜超过“( )”的规定。

A.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B.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25m
C.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5m
D.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
E.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2.0m

答案:A,C,D
解析:
当基础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标高时,挖方边坡可挖成直坡式而不加支护,但挖深不宜超过“密实、中密的碎石类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粉质黏土1.5m;硬塑、可塑的黏土及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5m”的规定。

第4题:

某公路工程位于河流高漫滩上,地质年代为第四系全新统,地质资料如下:0~8.0 m,亚黏土,8.0~16.0 m砂土,黏粒含量为14%,稍密,16 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埋深为2.0 m,地震烈度为8度,该场地液化初步判别结果为( )。

A 液化
B 需考虑液化影响
C 不液化
D 不考虑液化影响

答案:D
解析:
① 地质年代晚于Q3,需考虑液化影响。
② 砂土,不可用黏粒含量进行初判。
③ du=8.0 m,dw=2.0 m,查图[2.2.2.(b)]知,该土层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第5题:

某住宅区建筑采用片筏基础,埋深为4.0m,宽度为10m。场地条件为:自0~3m为黏性土,3?10m为液化砂土,相对密度Dr=0.60。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基底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压力为160kPa,该建筑物地震时的液化震陷量为( )m。
A. 0.2 B. 0.4 C. 0.6 D. 0. 8


答案:C
解析:

第6题:

某场地勘察时在地下10m砂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一次,实测击数为35击,地面以上标准贯入杆长2.0m,地下水位为0.5m,该点砂土的密实度为( )。
A.松散 B.稍密 C.中密 D.密实


答案:D
解析: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一2001 ) (2009年版)第3. 3. 8条,碎石土的密实度可根据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按表1-5确定,N= 35,砂土为密实状态。

第7题:

6层普通住宅砌体结构无地下室,平面尺寸为9×24m,季节冻土设计冻深0. 5m,地下水埋深7.0m,布孔均匀,孔距10.0m,相邻钻孔间基岩面起伏可达7.0m,基岩浅的代表性钻孔资料是:0~3.0m中密中砂,3. 0~5. 5m为硬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 基岩深的代表性钻孔资料为0~3.0m为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5. 5 ~ 14m 为可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根据以上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做物探查明地基内的溶洞分布情况
B.优先考虑地基处理,加固浅部土层
C.优先考虑浅埋天然地基,验算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D.优先考虑桩基,以基岩为持力层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具体分析如下:
①6层普通住宅基底压力一般为100kPa左右,砂层及硬塑黏土承载力均可满足要求,不需加固处理;
②假设基础埋深为0.5m左右,宽度1.5m左右,主要受力层影响深度约为0. 5 + 3×1.5=5.0m;
③从地层及基岩的分布情况看,场地是典型岩溶及土洞发育的地段且岩层在主要受力层之下。

第8题:

在黏性土的状态中,液性指数0<IL≤0.25 土的状态为( )。
A.硬塑 B.可塑
C.软塑 D.坚硬


答案:A
解析:

第9题:

某民用建筑场地勘探资料如下:
0~7 m黏性土,硬塑,Ps=5800 kPa; 7~10 m砂土,中密,Ps=8700 kPa,Rf=0.5; 10 m以下为基岩,地下水位埋深为2.0 m,场地地震烈度为8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判定砂土层的液化性为( )。

A液化 B非液化 C不能判断

答案:B
解析:
αw=1-0.065(dw-2)=1-0.065×(2-2)=1 αu=1-0.05×(7-2)=0.75 αp=0.6 Pscr=Ps0dwαuαp=12.25×1×0.75×0.6=5.5(MPa) Ps=8.7 MPa>Pscr,砂土层不液化。

第10题:

某建筑场地位于冲积平原上,地下水位3.0m,地表至5m为黏性土,可塑状态,水位以上容重为19kN/m3,水位以下容重为20kN/m3,5m以下为砂层,黏粒含量4%,稍密状态,标准贯入试验资料如表4所示,拟采用桩基础,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8度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B 50011—2010)判定砂土的液化性,不液化的点数为(  )。
表4


A.1
B.2
C.3
D.4

答案:A
解析: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
8度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第一组时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为13。
液化判别深度:对桩基,液化判别深度应为20m
15m以上的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的临界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