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轻型建筑采用短桩基础,场地标准冻深为2.5m。地面以下20m深度内为粉土,土中含盐量不大于0.5

题目
单选题
某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轻型建筑采用短桩基础,场地标准冻深为2.5m。地面以下20m深度内为粉土,土中含盐量不大于0.5%,属冻胀土。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30kPa,桩型为直径0.6m的钻孔灌注桩,表面粗糙。当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自地面算起,满足抗冻拔稳定要求的最短桩长最接近下列何值?(NG=180kN,桩身重度取25kN/m3,抗拔系数取0.5,切向冻胀力及相关系数取规范表中相应的最小值)(  )[2014年真题]
A

4.7m

B

6.0m

C

7.2m

D

8.3m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下列地基抗液化措施中,除哪一条外均满足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措施的要求?( )
A.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小,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值不大于4
B.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小,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值不大于6
C.8度区(一组)场地,采用冲振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小于10
D. 7度区(二组)场地,采用冲振加固后,桩间土的标准贯入锤击数不小于8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第4. 3. 8条,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中要求:①处理深度应使处理后的地基液化指数减少,当判别深度为15m时,其值不宜大于4,当判别深度为20m时,其值不宜大于5;对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尚不应小于基础底面下液化土特征深度和基础宽度的较大值;②处理深度范围内,应挖除其液化土层或采用加密法加固,使处理后土层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值不宜小于相应的临界值;③基础边缘以外的处理宽度与全部清除地基液化沉陷时的要求相同。

第2题:

某建筑物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宽度为2.5m,场地自0~5.0m为硬塑黏性土,5.0~9.0m为液化中砂层,相对密度为0.40,9.0m以下为泥岩,基础底面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压力为250kPa,场地位于7度烈度区,则砂土层的平均震陷量估算值为( )m。

A0.2
B0.4
C0.6
D0.8

答案:B
解析:
7度烈度时非液化土特征深度d0=7m
不考虑液化影响时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du应满足
du>d0+db-2=7+2-2=7m
直接位于基础底面以下的非液化土层厚度为
5-2=3.0m

第3题:

以下关于在寒冷地区考虑冻土地基的基础埋置深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Ⅰ.对各类地基土,均须将基础埋置在冻深以下;Ⅱ.天然含水量为18%的粉土且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深3m,可不考虑冻胀的影响;Ⅲ.黏性土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Ⅳ.细砂(粒径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大于10%)可不考虑冻胀对基础埋置深度的影响

A.Ⅰ
B.Ⅱ、Ⅲ
C.Ⅲ
D.Ⅱ、Ⅳ

答案:D
解析:

第4题:

某8度烈度区场地位于全新世一级阶地上,表层为可塑状态黏性土,厚度为5 m,下部为粉土,粉土黏粒含量为12%,地下水埋深为2 m,拟建建筑基础埋深为2.0 m,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初步判定场地液化性为( )。

A 不能排除液化
B不液化
C 部分液化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① 场地位于全新世一阶地上,地质年代为Q4,不能排除液化。
② 8度烈度,粉土的黏粒含量为12%,不能排除液化。
③ 按非液化土层厚度du及地下水位判别。
d0+db-2=7+2-2=7>du=5
d0+db-3=7+2-3=6>dw=2
1.5d0+2db-4.5=1.5×7+2×2-4.5=10>du+dw=7
该土层初判不能排除液化可能性。

第5题:

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某城市市区内建设住宅楼。地基土为粘性土,标准冻深为1.60m。冻前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w=21%,塑限含水率为wp=17%,冻结期间地下水位埋深hw=3m,该场区的设计冻深应取以下哪个选项的数值?
(A) 1.22m (B) 1.30m
(C) 1.40m (D) 1.80m


答案:B
解析:

第6题:

某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基上的轻型建筑采用短桩基础,场地标准冻深为2.5m。地面以下20m深度内为粉土,土中含盐量不大于0.5%,属冻胀土。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为30kPa,桩型为直径0.6m的钻孔灌注桩,表面粗糙。当群柱呈非整体破坏时,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自地面算起,满足抗冻拔稳定要求的最短桩长最接近下列何值?(  )(NG=180kN,桩身重度取25kN/m3,抗拔系数取0.5,切向冻胀力及相关系数取规范表中相应的最小值)

A、4、7m
B、6、0m
C、7、2m
D、8、3m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4.6条第2款规定,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第7题:

季节性冻土地区在城市近郊拟建一开发区,地基土主要为黏性土,冻胀性分类为强冻胀,采用方形基础,基底压力为130kPa,不采暖。若标准冻深为2.0m,基础的最小埋深最接近下列哪个数值?()
A. 0.4m B. 0.6m C. 0.97m D. 1.22m


答案:D
解析:

第8题: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则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长7.0m

答案:A,C,D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9.1.1条、11.1.1、14.1.1条。

第9题:

某季节性冻土层为黏性土,冻前地面标高为250.235m,ωp=21%,ωL=45%,冬季冻结后地面标高为250.396m,冻土层底面处标高为248.181m。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该季节性冻土层的冻胀等级和类别为下列哪个选项(  )

A. Ⅱ级,弱冻胀
B. Ⅲ级,冻胀
C. Ⅳ级,强冻胀
D. Ⅴ级,特强冻胀

答案:B
解析:
场地冻结深度zd=250.235-248.181=2.054m,场地地表冻胀量Δz=250.396-250.235=0.161m。
平均冻胀率为: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附录G,查表G.0.1得:冻胀等级Ⅳ,强冻胀。又Ip=ωL-ωP=45-21=24>22,冻胀性降低一级。该土层最后判定为Ⅲ级、冻胀。

第10题:

某淤泥质土场地,淤泥质土层厚度为10m,10m以下为基岩,场地中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埋深为2.0m,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为300kPa,地表下10m处的附加应力为100kPa,地基采用粉体喷搅法处理,搅拌桩桩径为0.5m,桩间距为1.5m,三角形布桩,桩体材料压缩模量为300MPa,桩间土压缩模量为4MPa,该筏形基础的沉降量为( )mm。
A. 18 B. 24 C. 30 D. 47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11. 2. 9条计算如下:
de=1.05s = 1.05×1.5 = 1.575m; m=d2/d2e =0.52/1.5752 =0. 101 ;
Esp=mEp + (1-m)Es=0. 101×300 + (1-0. 101)×4 = 33. 9MPa,Ep、Es为分别为搅拌桩的压缩模量和桩间土的压缩模量。

式中,pz为搅拌桩复合土层顶面的附加
压力值;pz1搅拌桩复合土层底面的附加压力值。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