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依据:以服务国土资源管理为主,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覆盖特征、利用方式、土地用途、经营特点及管理特性等因素。
(2)图例利用现状分类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
②实用性原则
③开放性原则
④继承性原则

第2题:

简述土地信息的分类与分级的区别与联系。


正确答案: 土地信息编码基础的分类体系,主要是有分类与分级方法形成的。分类是把研究对象划分成若干个类组。分级则是对统一类组对象再按某一方面量上的差别进行分级。分级大都采用数学方法,如数列分级、最优分割等级等。分类和分级,共同描述了第五之间的分类关系、隶属关系和等级关系。土地信息的分类方法也可以是成因分类,即以成因作为主要的分类指标进行地物分类,这种方法通常称为面分类法。分类体系中的分级方法所依据的指标,一般以土地特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为主。例如,对河流的分级描述、土地利用类型的确定等。

第3题:

公安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A.分类必须适合使用者的要求。
B.分类要考虑将来出现同类信息的可能性。
C.分类要合乎逻辑性,而且要尽量穷尽本部门各方面的信息。
D.分类方法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需要。


第4题:

决策信息分析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则:
(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2)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3)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5)合理与合意相结合
方法:
(1)定性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
(2)定量分析方法:平均数法、相对数法、动态数列法、数学模型法

第5题:

信息资源采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主要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则:目的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可靠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方法:定向采集法、定题采集法、定点采集法、主动采集法、跟踪采集法、社交采集法、现场采集法、积累采集法、委托采集法、间谍采集法。

第6题:

土地信息分类的原则与基本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分类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按照土地信息特征进行严密的科学分类,采用层级分类法,形成树形结构。
(2)系统性原则。土地信息分类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排列成一个有机整体。
(3)稳定性原则。土地信息分类应以我国使用多年的基础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分类为基础,能较长时间不发生重大变化。
(4)完整性和可扩展性原则。能容纳耕地检测系统所涉及的各专业领域现有和将来可能产生所有信息。分类既能反映要素属性,又能反映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空间关系),具有完整性,代码结构和具体编码时应保留适当的余地和给出补充办法。
(5)易用性原则。分类名称应尽量沿用专业习惯名称,代码应尽量简短和便于记忆。
(6)灵活性原则。现有系统的分类和编码可灵活转换成标准的分类和代码。
(7)不受比例尺限制原则。即在不同的比例尺数据库中,同一要素具有一致的分类和代码,以达到分类和编码的一致。分类和编码应当包容各种比例尺数据库所涉及的全部要素。
(8)与有关国家规范和标准相协调一致的原则。凡已经颁布实施的相关国家标准都可以直接引用,与有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求得最大限度地协调一致。
(9)考虑数据来源原则。土地利用数据一级分类应该能从卫星遥感影像识别,便于卫星遥感监测土地资源。
2分类的基本方法:
(1)线分类法,又称层次分类法,是将初始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依次分成若干个层次目录,并编排成一个有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同层级类目之间存在并列关系,不同级类目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同层类目互不重复、互不交叉。
(2)面分类法,是将给定的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分成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方面,每个面中又分成许多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这些面中的类目组合在一起,形成符合类目。

第7题:

信息分类的基本原则包含()。

  • A、层次较少原则
  • B、分类最多原则
  • C、重要性与保密原则
  • D、结构清晰原则

正确答案:A,D

第8题:

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利用分类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统一性:2002年以后采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标准》,全国同一定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分类和编码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全国土地的统一管理和调查成果的汇总统计及应用。
科学性:
(1)按土地利用的综性差异划分大类,然后按单一性差异逐级细分。
(2)同一级的类型要坚持统一的分类标准。
(3)分类层次要鲜明,从属关系要明确。
(4)同一种地类,只能在一个类中出现,不能同时在两个大类中并存。实用性:为便于实际运用,土地分类标志应易于掌握,分类含义力求准确,层次尽量减少,命名讲究科学并照顾习惯称谓,以利于为多部门服务。

第9题: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区别:
分级:
1.空间个体单位的划分或合并
2.采用区域研究法,自上而下划分或自下而上合并,单位系列为(由低到高):相(地块)—限区(地段)—地方
3.地域(空间)上相邻,不重复出现
4.等级越高,内部共同性越小,结构越复杂
分类:
1.对每一级个体单位的分类(类型)概括
2.采用类型研究法,对同级土地单位内个体进行特征抽象、归类,得出级别高低不同的土地类型,即:科—属—种
3.地域(空间)上不要求相邻,可重复出现
4.级别越高,特征相同性越少
联系: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是全面认识土地系统的两个必要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分级是分类的基础,不同的分级单位有不同的分类系统,土地单位是多级的,所以分类是多系列的。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纵向划分,分类是对土地横向类型归并。

第10题: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特征
②反映土地利用的地域性
③多层次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