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大面积烧伤已6天,体温突然下降至常温以下,白细胞减少、脉速、血压下降,全身情况恶化,应考虑发生(  )。

题目
单选题
病人大面积烧伤已6天,体温突然下降至常温以下,白细胞减少、脉速、血压下降,全身情况恶化,应考虑发生(  )。
A

毒血症

B

菌血症

C

脓毒血症

D

革兰阴性杆菌脓毒血症

E

革兰阳性球菌脓毒血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
解析: 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脓毒血症常较严重,多见于肠道、胆道、泌尿道感染和大面积烧伤时。此类细菌的内毒素及其介导的多种炎症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微循环淤滞,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临床特点为全身寒战或间歇发热、四肢湿冷和“三低”现象(体温不升、低血白细胞计数、低血压),早期即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且持续时间长。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感染性病人体温突然上升达39.4°C或突然下降到()以下,表示休克将发生。


本题答案:36°C

第2题:

弛张热

A.体温常持续在40℃以上,1d温差在1℃以内

B.体温常在39℃以上,1d温差在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

C.体温波动在正常与高热之间,或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

D.1d体温波动在4~5℃之间,自高热降至常温以下

E.体温逐渐上升,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至低热或常温,如此反复


参考答案:B

第3题:

患者,女性,60岁,因肺炎入院,体温39.5℃,在退热过程中护士应注意监测患者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虚脱的症状是

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B.头晕,恶心,无汗

C.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D.脉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

E.脉速,面部潮红,无汗


正确答案:D
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临床表现:患者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退热的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患者,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第4题:

成人,男,农民,在饱食后被车撞伤,送至医院急诊时,血压下降至0,积极抢救后,稍有好转,诊断脾破裂,在全身复合麻醉下急症手术。问: (1)该病人术前饱食情况下,进行手术,可以发生什么危险?麻醉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病人才能安全? (2)手术经过顺利,结束时病人尚未清醒,应有哪些护理措施以保证病人清醒前的安全?


正确答案: (1)该病人在术中或术后有呕吐物窒息的危险。麻醉前插粗胃管尽量抽去胃内液体,但固体食物不能吸出,应考虑麻醉改用硬膜外阻滞,以便病人在清醒情况下能自行吐出呕吐物。但该病人血压过低,硬膜外阻滞属禁忌。采用复合全麻在手术中比较安全,而必须作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2)手术结束时,病人尚未清醒,仍有呕吐窒息危险,此时不能拔管。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师应护送病人回病房,向病房护士详细交班,待病人完全清醒后,即能认识事物,回答问题后,方可通知手术室来拔除气管导管。其他手术常规护理,如观察生命体征,清醒前去枕平卧,或侧卧,静脉输液,接好种种引流导管,防止清醒前损伤等均须执行。

第5题:

病人,男性,30岁,从高处跌下,发生左侧第10、11肋骨骨折,腹软,观察天后突然腹部剧痛,且脉速,血压下降,诊断应首先考虑为( )。

A.肠穿孔

B.肾破裂出血

C.血胸加重

D.延迟性脾破裂

E.食管贲门黏膜撕裂


正确答案:D
解析:脾破裂的护理评估

第6题:

颅内压增高病人早期生命体征表现为

A、体温高、呼吸快、血压升高

B、呼吸急促、脉速、血压降低

C、呼吸困难、脉速、脉压缩小

D、体温高、脉搏快、血压升高

E、呼吸慢、脉搏慢、血压升高


参考答案:E

第7题:

抗菌药物在外科疾病应用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抗菌药物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手术安全性

B.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应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C.全身情况不良的病人,应尽量选择用杀菌性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D.严重感染者,在体温正常、全身情况和局部感染灶好转后3~4天即可停药,不需使用更长时间


正确答案:D

第8题:

创面清创,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应首先对烧伤创面进行充分、彻底的清创

B、二度烧伤的水疱皮应彻底清除,以减少沾染

C、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的创面清创,需在全身情况相对稳定情况下进行

D、深二度创面,坏死表皮均应彻底清除,以减少沾染

E、拟进行暴露疗法的烧伤创面,无需清创


参考答案:C

第9题:

患者女性,60岁,因肺炎入院,体温39.5℃,在退热过程中护士应注意监测患者情况,提示可能发生虚脱的症状是

A、头晕,恶心,无汗
B、脉搏,呼吸渐慢,无汗
C、脉速,四肢湿冷,血压下降
D、脉速,面部潮红,无汗
E、皮肤苍白,寒战,出汗

答案:C
解析:
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临床表现:病人大量出汗,皮肤温度下降。退热的方式有骤退和渐退。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第10题:

大面积皮肤烧伤休克病人,在无法测定血压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哪一项指标()。间接判定血压情况。

  • A、心率
  • B、呼吸频率
  • C、颈静脉充盈情况
  • D、尿量
  • E、体温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