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该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计划工期是多少?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哪些工作?

题目
问答题
该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计划工期是多少?施工中应重点控制哪些工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掘进施工任务。所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见图2G320030-2,施工单位在工作H的施工中,由于不可预见地质因素造成工作面冒顶事故,处理事故耽误工期10d。由于发生冒顶事故,工作H发生工期拖延后,造成工作I的工期拖延10d,那么( )。


A.该工程的总工期不会改变
B.该工程的总工期会拖延10d
C.工作C有了机动时间
D.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发生变化
E.网络计划需要重新规划和调整

答案:B,C,D
解析:
P127-128
施工单位编制的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为D→E→G→C(或①→③→④→⑤→⑥→⑧),计算工期为30+150+30+30=240d。在施工中H处理事故耽误10d,由于H发生工期拖延,造成工作I的工期拖延10d,故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发生变化,关键线路变为D→E→H→I(或①→③→④→⑦→⑧),计算工期为30+150+30+10+20+10=250d。工作C有了机动时间10d。

第2题:

关于井巷工程施工的关键路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矿山井巷工程的内容包括井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主要石门、运输大巷及采区巷道等
B. 部分前后连贯的工程构成了全矿井延续距离最长,施工需时最长的工程线路,被称为总进度计划图表上的关键路线,如井筒-井底车场重车线-主要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上山-最后一个采区顺槽或与风井贯通巷道等
C. 井巷工程关键路线决定着矿井的建设工期
D. 优化矿井设计,改变主要关键路线的开始时间,是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优化矿井设计,缩短主要关键路线的长度,是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

第3题:

为了保证本工程的建设工期,在施工总进度计划中应重点控制哪些工作?


正确答案:
重点控制的工作为:A、C、F、J、K;因为它们都是关键工作。

第4题: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风井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主井装载系统位于副井运输水平上方,主、副井井筒深度基本相同,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如图1所示。矿井施工组织安排主井先于副井3个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短路贯通后,主井改为临时罐笼提升,副井进行永久装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如图2所示。?




问题?
1.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如何安排?贯通点选择在何处??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如何组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
3.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矿井施工组织安排的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有何不当之处?如何调整??
4.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如果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应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


答案:
解析:
1.加速井巷过渡期设备的改装,是保证建井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和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之一。井巷过渡期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主副井短路贯通;服务于井筒掘进用的提升、通风、排水和压气设备的改装;井下运输、供水及供电系统的建立;劳动组织的变换等等。一般应尽量利用原设计的辅助硐室和巷道,如无可利用条件,则施工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在主、副井之间选择和施工临时贯通巷道。临时贯通道通常选择主副井之间的贯通距离最短、弯曲最少、符合主井临时改装后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车主要出车方向要求,以及与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岩柱,并且应考虑所开临时巷道能给生产期间提供利用价值。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可安排:主井井底清撒硐室?→联络巷→副井东侧马头门;贯通点宜选择在联络巷与车场绕道的连接处。??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迅速组织矿井建设二三期工程的施工,安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时。车场巷道施工顺序的安排除应保证主副井短路贯通与连锁工程项目不问断地快速施工外,同时还必须积极组织力量,掘进一些为提高连锁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条件所必需的巷道。如:尽快形成环形运输系统,提高运输能力;沟通通风环路,改善通风条件,改变独头通风的困难;沟通排水系统,改善工作面掘进条件等。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组织是:?
(1)主、副井首先短路贯通;?
(2)保证矿井关键线路工程施工不间断;?
(3)尽快形成改绞井筒的调车系统;?
(4)加快临时设施和硐室施工;?
(5)保证副井永久装备完成时相关巷道及硐室施工同步完成;?
(6)保证巷道及硐室的连续施工。?
3.结合图1和图2,理解网络计划与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安排,然后结合图1,查找不合理之处。由图1和图2可见,只有先施工?“水仓人口”后,内、外水仓才具备施工作业面,才能开展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不当之处是:外水仓的施工安排,调整方法是:将外水仓施工安排在“水仓人口”工作之后。?
4.主井井筒到底时间与装载硐室施工顺序有关。装载硐室有三种施工顺序:一是与主井井筒及其硐室一次施工完毕,此方法工期较长,但是不需要井筒二次改装,而且安全性较好;二是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预留硐口,待副井罐笼投入使用后,在主井井塔施工的同时完成硐室工程;三是主井井筒第一次掘砌到运输水平,待副井罐笼提升后,施工下段井筒,装载硐室与该段井筒一次作完,这种方式只有在井底部分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或地质条件出现意外恶劣情况时)才采用。目前,由于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在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是需要保证主、副井筒同时到底进行贯通,根据装载硐室施工方案,可不安排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副井同时到底。箕斗装载硐室可安排在副井提升系统移交后,主井永久装备前施工。?

第5题:

某矿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施工网络计划如案例图2G320030-3所示,图中箭线下方 数据为工作时间,单位为月。施工中,工作E由于业主修改设计,使其耽误工期2个月, 为维持原工期不变,经业主同意,施工单位增开了一辅助巷道,安排在D工作后面,G、 H工作前面,工作名称L,时间1个月,可使工作G的施工时间缩短到3个月。
问题
(1)该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计划工期是多少?施工中重点应控制哪些工作?
(2)该工程需要安排多少个施工队伍?通过网络优化后的施工队伍数目是多少?
(3)工作E出现拖延后,根据施工单位的安排,该工程实际工期是多少?
(4)绘制施工单位进行调整后的网络计划。


答案:
解析:
(1)该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计划工期是18个月,施工中重点应控制关键线路上的工 作,具体是:A、C、E、G、K。
(2)该工程需要安排4个施工队伍。通过网络优化后(优化结果见下图),施工队伍数 为3个。

第6题:

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的掘进施工任务。所编制的施工进度计 划见图2G320030-2,施工单位在工作H的施工中,由于不可预见地质因素造成工作面冒 顶事故,处理事故耽误工期10天。由于发生冒顶事故,工作H发生工期拖延后,造成工 作I的工期拖延10天,那么()

A.该工程的总工期不会改变
B.该工程的总工期会拖延10天
C.工作
D有了机动时间
E.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发生变化

答案:B,C,D
解析:

第7题:


(二)



【背景资料】



某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风井位于井田东部边界,主井装载系统位于副井运输水平上方,主、副井井筒深度基本相同,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如图1所示。矿井施工组织安排主井先于副井3个月开工,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主、副井同时到底;短路贯通后,主井改为临时罐笼提升,副井进行永久装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如图2所示。





【问题】



1.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如何安排?贯通点选择在何处?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如何组织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



3.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矿井施工组织安排的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有何不当之处?如何调整?



4.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如果后续并筒施工进度不变,应如何安排才能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




答案:
解析:

(二)


1.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一般应尽量利用原设计的辅助硐室和巷道。贯通点的选择应使主、副井之间的贯通距离最短、弯曲最少、符合主井临时改装后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车主要出车方向要求,以及与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岩柱,并且应考虑所开临时巷道能给生产期间提供利用价值。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车场巷道施工顺序的安排除应保证主、副井短路贯通与连锁工程项目不间断地快速施工外,同时还必须提高连锁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条件所必需的巷道。在组织井底车场硐室施工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与井筒相毗连的各种硐室(马头门、装载硐室、井底水泵房等)在一般情况下应与井筒施工同时进行,装载硐室的安装应在井筒永久装备施工之前进行。


(2)各机械设备硐室的开凿顺序应根据使用先后和安装工程的需要来安排。


(3)服务性的硐室,如等候室、调度室和医疗室等,一般可作为平衡工程量用。但为了改善通风、排水和运输系统,有时也应提早施工。


(4)在车场内每挖掘到巷道或硐室的交岔点处,若不能一次筑成时,应向交岔道掘进5m长,一般可作为平衡工程量用。


3.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矿井施工组织安排的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网络计划的不当之处:变电站、水泵房、水仓、硐室施工组织安排不当。调整:先施工井下变电站、永泵房和水仓;装载硐室的安装应在井筒永久装备施工之前进行。


4.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个月,如果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应压缩副井永久装备的工期。


第8题:

某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网络计划如图所示,图中时间单位为月。实际施工过程中,F工作在通过断层破碎带时,由于施工单位排水水泵故障造成巷道被淹,进行处理费用增加30万元,耽误时间1个月;L工作由于工作面出现瓦斯突出,造成施工巷道部分损坏,施工单位及时制定了瓦斯抽放的应急处理方案,L工作最后耽误了8个月的时问,增加费用100万元。

问题:
1.该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是多少 施工中重点应控制哪些工程
2.对F工作延误,施工单位的索赔能否得到补偿
3.对L工作延误,建设单位应如何处理施工单位的索赔


答案:
解析:
1、计划工期为22个月,施工中重点应控制的工程是关键线路的各项工程,具体是:A、D、M、N、R。
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和工期可通过网络计算求得。计划工期为2+2+6+8+4=22个月,施工中重点应控制的工程是关键线路的各项工程,具体是:A、D、M、N、R。
2、对F工作延误,施工单位的工期和费用索赔不能得到补偿。
F工作耽误,属于施工单位自己的责任,处理事故所发生的费用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工期不应给予补偿。
3、费用100万元给予补偿,总工期顺延1个月。
L工作由于出现瓦斯突出,属于不可预见问题,其责任不在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及时制定了瓦斯抽放的应急处理方案,L工作最后耽误了8个月的时间,增加费用100万元。进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100万元应当得到补偿,工期应当顺延.但影响总工期1个月,因此总工期顺延1个月。

第9题:


原施工网络计划中,关键工作是哪些?计划工期是多少?


答案:
解析:
利用逐条线路对比法确定:①→②→③→④→⑤的持续时间为70+112+42+77=301(天);①→②→③→⑤的持续时间为70 + 112 + 98 = 280(天)①→②→④→⑤的持续时间为70 + 98 + 77 = 245(天);所以关键线路为①→②→③→④→⑤。关撻工作是:基础工程、主楼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计划工期是:301天。

第10题:

1.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担一矿井井底车场的施工任务,合同工期12个月,施工单位根据该矿井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关系,绘制了井底车场施工网络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单位月),并组织了3个施工队进行施工。各施工队的施工内容分别是:甲队A、C、H,乙队:B、E、M、N,丙队:D、G、J。
施工网络计划图



工程施工进行3个月后,施工单位发现井下巷道工作面涌水较大。向建设单位建议在井底车场增加临时水仓及泵房,该工作名称为K,工期为2个月;工作K必须安排在工作D和E完成后才能开始。并应尽早组织施工,建设单位同意增加设置临时水仓及泵房,但要求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合同工期不变。
施工单位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及时调整了施工安排,由乙队承担临时水仓及泵房工作K施工,安排在工作D、E结束后开始,K完成后再进行工作M的施工。该施工安排及时报告给了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据此安排还提出了补偿新工作K的费用和延长工程工期的索赔。
2.问题:
(1)确定施工单位编制的原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和计算工期,施工安排中应优先确保那个施工队伍的施工?为什么?
(2)增加临时水仓和泵房工作后,按着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该工程的工期将是多少?需要优先确保哪个施工队伍的施工?
(3)监理单位能否同意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为什么?
(4)施工单位应如何安排工作K的施工?由此能获得哪些补偿?


答案:
解析:
(!)答:施工单位编制的原网络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是A-C-H,计算工期12个月。施工安排中应优先确保甲队的施工,因为甲队施工的是关键线路。
(2)答:增加临时水仓和泵房工作后,按着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该工程的工期将是13个月。需要优先确保乙队的施工,因为乙队施工的内容变更为关键线路。
(3)答:监理单位不能同意施工单位的安排。
因为施工单位的施工安排不满足合同工期的要求,且在增设临时水仓及泵房后,建设单位仍要求确保合同工期不变。所以监理单位不能同意。
(4)答:施工单位应将K工作交由丙队来完成,这样能确保合同工期不变。
由此可获得增加K工作增加的费用补偿,但不能得到工期的补偿,因为工期没有拖延。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