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某工序加工零件,有尺寸公差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规格限如图1所示,这说明(  )。A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B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C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D需要提高加工精度E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题目
多选题
某工序加工零件,有尺寸公差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规格限如图1所示,这说明(  )。
A

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

B

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

C

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

D

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E

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序加工零件,尺寸公差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公差如图所示,这说明________。


正确答案:BD
某工序加工条件尺寸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公差如图所示,这说明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需要提高加工精度。此图能满足公差要求,分布的中心值基本取中,不需要进行调整;能满足公差,不是说不需要进行调整而是需减少波动就要调整。

第2题:

共用题干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
A:2.2052
B:1.635
C:1.414
D:0.625

答案:D
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CP可以用下式来表示:CP=T/(6σ)。若过程总体均值或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则这种状态被称为过程无偏,反之,则称为过程有偏。当过程无偏时,则CP=T/(6σ)≈(TU-TL)/(6S)。则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P=T/(6σ)≈(TU-TL)/(6S)=[0.15-(-0.15)]/(6*0.08)≈0.625。


过程(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通常采用如表5-3所示的过程能力指数判别准则。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Man)、机器(Machine)、原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5M1E。

第3题:

尺寸公差愈大,表示零件的加工精度愈_____,生产成本愈_____,因此,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取_____的公差等级。


参考答案:低;低;较低

第4题:

某工序加工零件,有尺寸公差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规格限如图8-2所示,这说明( )。

A.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
B.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
C.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
D.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E.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答案:B,D
解析:
图8-2中,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 小值的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属于标准型(对称型)直方图。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过程能力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波动。E项是当直方图不满足公差要求时所采取的措施。

第5题:

共用题干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若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为1.5,可以判断该工序的工序能力()。
A:充足
B:正常
C:不足
D:严重不足

答案:A
解析:
工序能力指数无偏公式:CP=T/6σ=(Tu-TL)/6δ,式中,T表示工序公差,Tu和TL表示公差上限和下限,Tm表示公差中心,δ表示样本标准偏差。CP=0.3/(0.08*6)=0.625。
根据工序能力指数判断标准,如下表。

可以判断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是充足。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机器、原料、方法和环境,简称4MIE。

第6题:

某工序加工零件,有尺寸公差规定。该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直方图和规格限如图所示,这说明( )。

A.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要进行调整
B.过程能力已经不充分
C.已无法满足公差要求
D.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E.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答案:B,D
解析:
标准型(对称型)直方图的特征是: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题中所给的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波动。E项是当直方图不满足公差要求时所采取的措施。

第7题:

共用题干
某型号零件的内径设计尺寸为20mm,公差为(+0.15,-0.15)mm。某道工序承担该零件内径的最后加工,现需要通过随机抽样对该工序的工序能力进行评估,共抽取200个样本,经测算,该样本平均值和公差中心重合,标准差为0.08mm。

在该型号零件的生产过程中,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可能是()。
A:人
B:方法
C:价格
D:机器

答案:A,B,D
解析:
过程能力指数CP可以用下式来表示:CP=T/(6σ)。若过程总体均值或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则这种状态被称为过程无偏,反之,则称为过程有偏。当过程无偏时,则CP=T/(6σ)≈(TU-TL)/(6S)。则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P=T/(6σ)≈(TU-TL)/(6S)=[0.15-(-0.15)]/(6*0.08)≈0.625。


过程(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通常采用如表5-3所示的过程能力指数判别准则。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影响过程(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人(Man)、机器(Machine)、原料(Material)、方法(Method)、测量(Measurement)和环境(Environment),简称5M1E。

第8题:

某轮轴直径加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p=l.45,Cpk=0.83。此时,应首先采取的改进措施为( )。

A.减小轮轴直径的波动

B.缩减公差要求

C.改变技术要求,调整公差中心

D.调整轮轴直径加工的平均值接近或落在公差中心


正确答案:D
Cp=1.45>1.33,表明过程波动基本能够满足要求,Cpk=_(1-K)Cp=0.83,与Cp差距较大,表明过程均值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较大,应缩减。

第9题:

某轮轴直径加工工序的过程能力指数为Cp = 1.45,Cpk = 0.83。此时,应首先采取的改进措施为()。
A.减小轮轴直径的波动
B.缩减公差要求
C.改变技术要求,调整公差中心
D.调整轮轴直径加工的平均值接近或落在公差中心


答案:D
解析:
。Cp = 1. 45>1.33,表明过程波动基本能够满足要求,Cpk= (1-K) CP = 0.83,与Cp差距较大,表明过程均值与目标值的偏离程度较大,应缩减。

第10题:

根据某工序加工的零件尺寸绘制的直方图和公差限如下图,从图中表述的信息可知( )。


A.工序满足公差要求,不需调整 B.过程能力不充分
C.应改变公差 D.可能需要提高加工精度
E.需要调整加工分布的中心值


答案:B,D
解析:
。从图形可以看出,零件尺寸的平均值接近规格的中间值,不需调整,因此选项E错误,零件尺寸的分布基本与公差等宽,能满足公差要求,但显然过程能力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减少波动。因此选项A错误,B、D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