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  )。

题目
单选题
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  )。
A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

B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

C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

D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

E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

A、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

B、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

C、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

D、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

E、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参考答案:A

第2题:

可摘义齿口腔就位后,出现摆动现象,多发生在

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

B.侧切牙缺失义齿

C.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D.第二前磨牙缺失义齿

E.上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正确答案:C

第3题:

可摘义齿口腔就位后,出现摆动现象,多发生在

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

B、侧切牙缺失义齿

C、第二双尖牙缺失义齿

D、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E、中切牙缺失义齿


参考答案:D

第4题:

患者,男,67岁,左上颌缺失,余留牙稳固。要求可摘义齿修复。

此类牙列缺损的义齿可能出现的不稳定现象如下,除了
A.翘起
B.下沉
C.弹跳
D.转动
E.摆动

答案:C
解析:
1.可摘局部义齿各种不稳定现象表现为:①翘起;②摆动;③旋转;④下沉。

第5题:

男,56岁。戴上颌义齿,戴义齿时前牙区牙龈疼痛。查:缺失。托式黏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唇、颊基托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前牙区牙槽较突。引起疼痛的原因是

A.力大
B.义齿下沉
C.基托伸展过长
D.基托进入倒凹内
E.基托过厚

答案:D
解析:
前牙区牙槽较突,基托进入倒凹内,可引起戴义齿时前牙区牙龈疼痛,前牙区牙槽较突可以不放基托。

第6题:

患者,女性,67岁。戴上颌义齿1天就出现义齿摘戴困难。检查:18、17、16、15、12、11、21、22、25、26、27、28缺失。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唇、颊侧基托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前牙区牙槽骨较突。引起摘戴困难的原因是

A.基托进入倒凹区

B.验力大,义齿下沉

C.基托伸展过长,刺激黏膜转折处

D.义齿支持不足,压迫黏膜

E.基托不密合,翘动引起


正确答案:A
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第7题:

一年轻患者,义齿修复后3周主诉义齿压痛,查:缺失,余留牙正常,义齿覆盖黏膜红、肿、痛,铸造支架义齿,对颌咬合紧,均设计双臂卡环,义齿贴合,固位尚可。该患者出现黏膜压痛的原因是A、基托翘动

B、咬

C、义齿下沉

D、基托过小

E、基托不密合

解决该问题的办法为A、坚持戴用

B、义齿组织面重衬

C、调,人工牙减轻

D、重新设计

E、按原设计重新制作义齿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C

第8题:

可摘义齿口腔就位后,出现摆动现象,多发生在

A、第一磨牙缺失义齿

B、侧切牙缺失义齿

C、下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D、第二双尖牙缺失义齿

E、上颌双侧游离端义齿


参考答案:C

第9题:

患者,男,67岁,左上颌缺失,余留牙稳固。要求可摘义齿修复。

该病例若设计为整铸支架式义齿,前腭杆离牙龈缘的距离不宜小于
A.4mm
B.5mm
C.6mm
D.7mm
E.8mm

答案:C
解析:
1.可摘局部义齿各种不稳定现象表现为:①翘起;②摆动;③旋转;④下沉。

第10题:

某女患者,67岁。戴上颌义齿1天后,出现义齿摘戴困难。查:缺失。黏膜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唇、颊侧基托边缘伸展至黏膜转折,前牙区牙槽骨较突。引起摘戴困难的原因是

A.基托伸展过长,刺激黏膜转折处
B.力大,义齿下沉
C.义齿支持不足,压迫黏膜
D.基托不密合,翘动引起
E.基托进入倒凹区

答案:E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