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频滤波的方式消除肌电伪迹,当使用15~20Hz的高频滤波时,肌电活动伪迹会出现()。

题目
单选题
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频滤波的方式消除肌电伪迹,当使用15~20Hz的高频滤波时,肌电活动伪迹会出现()。
A

少数高频肌电活动被衰减

B

肌电活动波形变锐

C

肌电活动频率变快

D

使肌电伪迹更容易辨认

E

可能变成异常快节律或多棘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频滤波的方式消除肌电伪迹,当使用15~20Hz的高频滤波时,肌电活动伪迹会出现( )。

A、少数高频肌电活动被衰减

B、肌电活动波形变锐

C、肌电活动频率变快

D、使肌电伪迹更容易辨认

E、可能变成异常快节律或多棘波


参考答案:A

第2题:

当高频保护频繁启动时,应( )。

停用高频保护$; $对耦合电容器进行特巡$; $合上结合滤波器接地隔离开关$; $对结合滤波器进行特巡

答案:B
解析:

第3题:

肌电伪迹与脑电的快波活动或棘波相比,正确的是( )。

A、肌电伪迹时限较长

B、肌电伪迹时限极短

C、肌电伪迹波幅较高

D、肌电伪迹波幅较低

E、应使用高频滤波消除肌电伪迹


参考答案:B

第4题:

单选题
患儿,男,7月龄。视频脑电图监测中,其母以左侧乳房哺乳时最不可能出现(  )。
A

双枕12Hz的α节律

B

3Hz的心电伪迹

C

2Hz的心电伪迹

D

节律性的吸吮动作伪差

E

节律性的拍打动作


正确答案: E
解析:
母亲怀抱婴儿,尤其是左侧哺乳,婴儿头部与母亲的皮肤直接接触,可记录到与婴儿心电活动不同步的成人心电活动,二者心电活动相叠加,可在一定时间内呈现2Hz或3Hz的伪差。A项,7月龄患儿的后头部基本节律为5~7Hz,无法达到12Hz。

第5题:

心电图面板上,滤波器选择键中HUM指的是()

  • A、抗高频干扰
  • B、抗低频干扰
  • C、抗交流干扰
  • D、抗肌电干扰
  • E、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C

第6题:

可进一步证实某导联电位为心电伪迹的方法是( )。

A、常规增加一导联记录心电

B、调整耳电极

C、在出现伪迹电极附近增加一电极

D、降低出现伪迹电极阻抗

E、调整地线电极


参考答案:A

第7题:

关于刺激伪迹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刺激伪迹由外加的刺激和电紧张电位产生。
  • B、刺激伪迹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 C、刺激伪迹是双相的。
  • D、刺激伪迹是单相的。
  • E、刺激伪迹会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肌电伪迹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经常出现,以下最可能为脑电图上肌电伪迹来源的是( )。

A、拍打婴儿

B、血管搏动

C、颞区肌肉紧张

D、拍手

E、刷牙动作


参考答案:C

第9题:

单选题
肌电伪迹与脑电的快波活动或棘波相比,正确的是(  )。
A

肌电伪迹波幅较高

B

肌电伪迹波幅较低

C

肌电伪迹时限极短

D

肌电伪迹时限较长

E

应使用高频滤波消除肌电伪迹


正确答案: C
解析:
C项,肌电伪差时限更短,波形更尖,类似针形,在连续出现时,肌电活动的频率和波幅均呈不规则多变。E项,在出现肌电伪差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高频滤波方式消除伪差,因为这样处理会引起脑电波形失真的问题。

第10题:

单选题
在脑电记录过程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嘱患者放松去除肌电伪差

B

检查皮肤电阻

C

发现伪差可调整滤波带宽,以保证脑电图的光滑清楚

D

对伪差图形需要立即判断并标记

E

检查周围环境,去除其他带电设备的干扰


正确答案: E
解析:
仪器的抗干扰能力与对脑电信号的保真性能是一对矛盾,很多干扰信号比脑电信号强得多,剔除干扰伪差的同时也可能使某些脑电信号消失,导致脑电波形失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