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给定资料7”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消费的做法,请谈谈这些做法对我国政府促进消费提供了哪些启示。(10分)要求:分析准确

题目
问答题
二、“给定资料7”介绍了发达国家推进消费的做法,请谈谈这些做法对我国政府促进消费提供了哪些启示。(10分)要求:分析准确,内容全面,表述清楚。不超过250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给定资料中反映了关于我国“空巢老人”的诸多问题,请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30分)

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答案提示

(1)针对子女孝道观念淡薄的问题,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倡导新时代的孝文化,使子女认识到孝道和感恩的重要性。

(2)针对“空巢老人”经济收入没有保障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使医疗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使“空巢老人”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3)针对“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困难的问题,要积极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模式,同时积极宣传敬老院、养老院的功能,使“空巢老人”能够接受敬老院、养老院养老,从而得到更好的照料。

(4)针对“空巢老人”精神上的孤寂感,在倡导子女尽量多回家探望父母的同时,应切实发挥社区的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设施,使“空巢老人”找到精神寄托。

第2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6~8,简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

要求:概括准确。对策可行,表述简明。400字左右。


正确答案:
主要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困难,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充分重视,切实将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村文化事业的基础设施状况,保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经费需要,为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要努力培养本土化的农村基层文化队伍。通过公共财政引导的方式,奖励和补贴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支持农村文化精英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乡土化、本土化的农村文化队伍。
再次,要积极发展农村特色文化。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特色文化展示和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
最后,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积极发掘利用农村蕴藏的乡土文化资源,聚集优势文化资源,力促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向产业化发展,大力开拓市场,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先进文化开辟新路。

第3题:

音乐教师的做法对你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
启示:①学生是发展的人,教师要全面公正地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不能片面否定学生。②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③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4题:

材料5中,针对“消费券”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请指出争论的焦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简析。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作答A:
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消费券能否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展开。
一种观点认为,消费券的作用是积极而明显的。消费券发挥了保障民生、提升消费信心、拉动内需的作用,能够打破消费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开工不足导致员工失业,失业导致消费能力低下的恶性循环。
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券只是一时之需,拉动内需的力量有限,意义不大。消费券的持有者并非主力消费人群,消费的能力有限;而且消费券的持有者更多的将消费券使用在米和油等生活必需品上,这种刚性需求消费不可能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消费券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对现有财税金融秩序造成冲击。
评析:该作答首先指出了争论的焦点,并对两种观点进行了简单阐述,思路清晰,概括简洁,是较好的答案。
作答B:
一种观点认为,总体看来,这些消费券的发放,在促进国内市场繁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各地仍处在探索阶段,发券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问题存在,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完善。
另一种观点认为,市面上流通的各种各样的消费券,“忽悠”和“作秀”的成分居多,其作用类似于“打折卡”,只能算是政府仿效商家的低劣促销伎俩,而有违消费券的初衷。消费券首先应是政府行为,其次应是在使用过程中不带有任何附加条件,而且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
评析:该作答虽然对争论的内容进行了概括,但是没有指出争论的焦点,这是该答卷的失分点。

第5题:

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正确答案:

第6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8~10,简要归纳公务消费方面不合理支出的表现,并分析公务消费之风为何难以刹住。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深刻,表述简明。不超过400字。


正确答案:
请根据给定资料8~10,简要归纳公务消费方面不合理支出的表现。并分析公务消费之风为何难以刹住。
要求:全面准确,分析深刻,表述简明。不超过400字。
主要表现:一是公车私用。用公车外出旅游、迎亲、送葬、钓鱼、接送亲属,过路、过桥、汽油费全由公家报销。
二是公款吃喝。原本正常的工作餐被某些人扩大化,把工作餐变成了胡吃海喝,造成浪费。
三是公款送礼。以接待经费开支的名义,向上级机关和领导遥礼,腐蚀机关风气,造成吏治腐败。
四是借公务之名,集体娱乐。如借考察之名,出国旅游等。
造成公务消费腐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权力缺少制约。任何一级政府。只要想扩大开支,就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力从所管辖的领域内得到。所以,对于某些实权部门来说,公务卡是没有用的。同时,凸显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财政支出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监督机制不完善,问责制度不健全,对政府行政成本缺乏有效制约,导致浪费现象愈来愈严重。要有效抑制公务消费腐败,必须加快实施公务消费制度改革,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标本兼治。

第7题:

试分析“给定资料6—9”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正确答案:
第2题:这是一道比较明显的对策性试题,主要从给定材料6—9中概括出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对策即可。“启示”的设问方式也是2008年国考试题的再现。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首先要使农民享有与城市市民相同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其次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再次就是政府要做好统筹规划,理顺城乡管理机制和机制方面的关系,最后要注意因地制宜,从农民意愿出发,稳步推进。
参考答案:
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农民可以自愿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而获取在城市的住宅、社会公共服务和就业岗位,从农民转变为市民。
二是扩大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全部参保。设置多种缴费基数,使城乡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参保,政府给予参保人员一定补贴。
三是推进农业规划化和集约化经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将分散农户集中安置,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田规划化集约经营。
四是要善于从机制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各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打破地域的行政界限,尝试加强区镇合作。

第8题:

本课程介绍了促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的哪些措施?()

A、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

B、稳定汽车消费

C、支持和带动新品消费

D、加快提升消费品质量


答案:ABCD

第9题: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请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20分)

要求: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湖)相似。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具体说来,就是要: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第10题:

请联系“给定资料”提供的云南丽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案例,反思为什么经济发展了,一些地方非理性群体事件仍会不断发生?“玉湖水利群体事件”妥善处置给我们处理复杂问题哪些启示?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观点明确,言简意明,字数不超过300字。(满分15分)


正确答案:

  基层组织弱化、社会权威结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体制性根源;基层的财力较弱,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弱化;村民们只顾眼前利益、无视国家法律;村干部思路不协调科学;新建县城周边农民变市民的问题,项目区内群众与开发商的矛盾等等。也存在个别不法分子蛊惑、煽动不明真相群众聚集堵截水源。
    启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群众工作。遵循“一切从群众立场出发,决不能与群众对立”的精神处理事件,领导带队深入群众,制度建设过硬,领导干部作风的扎实过硬,倾听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感动教育了多数群众。村两委班子成员直接挂钩到村民小组,村民们“有事找党员、发展*支部”。设法财力下沉,让基层“有钱办事”,实施多种支持项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