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历代名画记》作者为()。A 朱景玄B 裴孝源C 张彦远D 李重润

题目
单选题
《历代名画记》作者为()。
A

朱景玄

B

裴孝源

C

张彦远

D

李重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述绘画功能


参考答案: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这是张彦远关于人物画的功能说,其核心是成教化,助人伦。概括绘画功能一个是教化,一个是抒情。


第2题:

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的是( )。

A. 顾恺之《论画》
B. 谢赫《古画品录》
C.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D.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答案:D
解析:
晚唐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丰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顾恺之在《论画》中的理论主张,强调人物画的“传神”,重视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并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创作思想。南朝谢赫撰写的《古画品录》(又称《画品》)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其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绘画的六条标准,即“六法”。朱景玄的
《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在品评画家等级上最早提出了“神、妙、能、逸”的概念。

第3题:

简述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评画“四品”。


参考答案:

所谓“四品”:精品,妙品,神品,逸品。二:张彦远五等中之“精”实等于张怀孉(孉王字旁)三品中之“能”;其“谨而细者”,乃“精之为病”,实同于“能品”中之劣者;除“自然”而外,彦远实亦等于以神,妙,能分品。他以“自然”为“上品之上”,实同于北宋。黄休复列“逸格”于神,妙,能三格之上。彦远在黄休复前约百年,故画中首推逸品,不始于黄休复,而实始于张彦远。


第4题:

《历代名画记》作者为()。

  • A、朱景玄
  • B、裴孝源
  • C、张彦远
  • D、李重润

正确答案:C

第5题:

《历代名画记》的创作者是()。

  • A、吴道子
  • B、张彦远
  • C、范宽
  • D、朱景玄

正确答案:B

第6题:

《历代名画记》的作者是( )。


A.宗炳
B.郭若虚
C.邓椿
D.张彦远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绘画论著《历代名画记》的作者是张彦远。本书属于一部绘画通史。D项正确。

A项:宗炳作品是《画云台山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郭若虚作品是《图画见闻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邓椿作品是《画继》。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7题:

被称中国第为一部绘画通史的是( )。


A.顾恺之《论画》
B.谢赫《古画品录》
C.朱景玄《唐朝名画录》
D.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对我国古代绘画理论的掌握。晚唐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①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②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③画家传记及作品。D项正确。

A项:顾恺之在《论画》中的理论主张,强调人物画的“传神”,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重视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并提出了“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的创作思想。在阐明表达人物神情气质的同时,又强调绘画技巧的重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南齐谢赫撰写的《古画品录》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论”,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6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文中首先提出绘画的功能是:“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十分明确地概括出绘画创作与政教密切相关的理论主张。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在品评画家等级上最早提出了“神、妙、能、逸”的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8题:

简述唐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征,并解释“龟字效灵,龙图呈宝”:


参考答案:

《历代名画记》共十卷,结构恢弘,内容博大精深。卷一至卷三,共十五篇,十篇为主题论文,另外五篇则为记述古代“能画人名”。“跋尾押署”、“公印私印”、“两京州寺观面壁”、“秘画珍图”的文章。卷四至卷十为历代画家小传和品评,包括轩辕至唐代会昌年间三百七十二个画家。其艺术特征是:第一、他在肯定谢赫等前人关于绘画具有道德的、政治的功能之外,更重视绘画的形而上的意义。这是关于艺术最根本的、最原始的来源的探询和假设。第二、张彦远强调绘画需要天才,贵乎创造,贵乎写实。贵乎气韵,贵乎自然,反对谨细刻板,外露巧密的死画。他强调绘画和技巧是根本在于立意和用笔:“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的这一主张,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画的根本性格。第四、他强调绘画艺术的文化品位,特别看重画家的人格境界,他最早提出绘画上有教养,有文化、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的事业。第五、他首先对中国绘画作了分时代的概括性的描述:“上古之画,迹简意淡而雅正,顾、陆之流是也;中古之画细密精致而臻丽,展、郑之流是也;近代之画,焕烂而求备;今人之画,错乱而无旨,众人之迹是也。”但他并不盲目地厚古薄今,这从他对同代人吴道玄的高度评价,便可看出他是坚持艺术的客观标准的。“龟字效灵,龙图呈宝”的意思是说,古代传说伏羲氏是,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又称“龙图”),又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神图和“书”演成八卦,著成《周易》。古代依次作为帝王受命于天因而有天人感应征兆的证据。


第9题:

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家是()。

  • A、裴孝源
  • B、朱景玄
  • C、张彦远
  • D、张璪

正确答案:D

第10题:

《历代名画记》中说到“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作者是()

  • A、阎立本
  • B、吴道子
  • C、张彦远
  • D、张懆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