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一般资料: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述别人讨论她,说她下流,内心极其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3个月前的一天因不舒服在宿舍休息,不想看书就上网,不知怎么就到了一个成人网站。有些东西她从来没见过,看得脸都红了,但由于好奇,并没有关掉。也许是有些入神,同学回来她都没发现。那个同学见她正聚精会神地上网,没有喊她,悄悄地来到她身后,一拍她的肩膀大声说:“看什么呐!”求助者没有防备,吓了一大跳,自己觉得看的东西很不好,脸涨的通红,竟哭了起来。接着宿舍内的其他同学纷纷回来了,见她的样子很

题目
单选题
一般资料:女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主述别人讨论她,说她下流,内心极其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3个月前的一天因不舒服在宿舍休息,不想看书就上网,不知怎么就到了一个成人网站。有些东西她从来没见过,看得脸都红了,但由于好奇,并没有关掉。也许是有些入神,同学回来她都没发现。那个同学见她正聚精会神地上网,没有喊她,悄悄地来到她身后,一拍她的肩膀大声说:“看什么呐!”求助者没有防备,吓了一大跳,自己觉得看的东西很不好,脸涨的通红,竟哭了起来。接着宿舍内的其他同学纷纷回来了,见她的样子很奇怪,询问是怎么回事,求助者只是哭并不回答。自此以后求助者总是对同学说:“别人在讨论我,说我下流”。上课时总觉得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自己觉得受不了,要求回家。老师、同学说求助者变了。现已回到另外城市自己的家,求助者整天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觉得世界太可怕,觉得自己家乡的人也在讨论自己,说自己下流。为此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着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家长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的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严格。求助者性格内向,很听大人的话,很少与其他同学来往,从小学习认真,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在父母的眼中她是一个非常乖的孩子,只有一次因为发现她不穿衣服呆在自己家里而严厉地批评了她,她感到很委屈,但后来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求助者回家后,父母向老师同学了解情况,证实没有人在议论,多次解释都无法说服。求助者也说不出到底谁在说自己,但就是坚信不移。求助者回家后常常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或自言自语,或呆坐,几乎不外出,甚至不洗脸刷牙,家人没有办法,带她来心理咨询。 该求助者的思维障碍包括()。
A

关系妄想

B

影响妄想

C

被害妄想

D

钟情妄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个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紧张、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引起该求助者情绪反应的因素包括()。多选
A:学校环境
B:同学关系
C:考试压力
D:师生关系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案例中没有介绍求助者的具体人格特征,这可能是造成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案例中的求助者觉得学习痛苦,讨厌考试,但没有自己关于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信息,而为了判断求助者是否因为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才出现问题,是需要了解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已经比较充分,不属于还需要了解的资料;而求助者因为觉得学习痛苦,还讨厌考试,就造成对学校的恐惧和焦虑,不清楚求助者在学校是否遇到其他刺激事件,可以作为引发问题的诱因进一步了解。故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躯体症状的整理【试题解析】生理症状直接从案例中寻找,求助者主要躯体方面的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汗等,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心理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了对学校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对考试感到厌烦,同时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断提出要求却很少给予肯定而感到委屈,但是没有情绪低落的表现。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主导症状【试题解析】求助者目前主要以紧张、恐惧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及回避行为,因此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在没有明显现实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症状,以及心慌、出冷汗等躯体症状,同时伴有回避行为,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求助者病程不足3个月,没有器质性疾病,因此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疾病史、遗传史),心理因素(认知、人格)和社会学因素(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求助者是年龄为16岁的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是由于特殊年龄阶段的情绪波动或逆反心理而引发的问题。另外,求助者的妈妈逼着她上补习班,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求助者感到痛苦,所以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视为较为重要的因素。求助者学习成绩不错,从案例中表现的问题来看,其对学习成绩的看法似乎与其问题关系不大,因此可以不作为考虑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既可针对症状,也可针对原因。该求助者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可以选择系统脱敏疗法缓解;厌恶疗法主要用于去除一些成瘾、过度或不当等不良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需要去除的行为,无法确定靶症状,所以厌恶疗法无法使用;该求助者觉得学习很痛苦,因此讨厌考试,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加以改变;求助者目前虽有对学校的回避行为,但没有达到完全回避的程度,因此不适用于冲击疗法。故本题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引起症状的原因分析【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中的介绍和以上题目中的分析,求助者出现情绪反应问题与同学和老师没有密切联系,主要是对于学校的恐惧和考试的厌恶,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试题解析】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一般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周围人士的评价、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对比、咨询师的观察评定、症状改善程度等,不包括解决家庭矛盾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恢复生理功能、解决学习成绩问题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只有改善恐惧程度比较适合。故答案为B。

第2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可以认为是( )。单选

A. 对事实的反映
B. 不想上学的借口
C. 需要进行核实
D. 出现了关系妄想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求助者觉得别人都在议论自己,结合后面的,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主观和客观的不一致。可以认为是出现关系妄想。

第3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

引起该求助者情绪反应的因素包括( )。多选

A. 学校环境
B. 同学关系
C. 考试压力
D. 师生关系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一进学校就感到恐惧,说明学校环境给求助者的内心造成压力。她讨厌考试,说明考试给她造成一定压力。

第4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

对该求助者还应重点了解的资料包括( )。多选

A. 人格特征
B. 学习动机
C. 情绪症状
D. 学校情况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求助者的情绪状态为焦虑和恐惧,在案例当中已经明确指出。求助者的人格特征、学习动机和在学校的情况还是应重点了解的资料。

第5题:

案例八:
一般资料:张某。女性,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张某以高分考入某重点大学,她学习认真,乐观开朗,热情助人,人际关系良好,很受同学的喜欢。但这学期开学后同学们纷纷反映张某变了,有时很兴奋,不停地自言自语说着什么,但同学们听不懂她在说什么,说话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有时默默地坐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不去洗漱就睡觉了,同学们提醒她但她好像没有反应。开学后可能是由于回学校没有买到卧铺,张某看起来很疲劳,经常躺在床上,有时晚上别人都睡了,她却四处溜达。最近情绪很低落,向家长提出想回家。因为总听到班里的男生骂自己下流,连老师也这样说。一天,突然离校出走,坚决不肯回学校,说系里几个女生合计好了要勒死自己。父母来到学校,她坚决不见母亲,说母亲是某一个同学变的,是来害自己的。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学校要求张某休学,由其父母强行带来就诊。张某从小自我要求严格,学习成绩好,人际关系良好,老师、同学证实张某没有谈恋爱。


A. 意志下降
B. 习惯改变
C. 意志薄弱
D. 行为退缩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确定工作范围
意志缺乏(abulia)表现为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要求,生活处于被动状态,处处需要别人督促和管理,严重时本能的要求也没有,行为孤僻、退缩,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个人及居室卫生极差。

第6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

该求助者目前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 )。单选

A. 情绪问题
B. 害怕上学
C. 性格问题
D. 害怕考试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这种症状可以用害怕上学来概括。

第7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个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紧张、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对该求助者可采用的咨询方法包括()。多选
A:系统脱敏疗法
B:厌恶疗法
C:认知行为疗法
D:冲击疗法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案例中没有介绍求助者的具体人格特征,这可能是造成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案例中的求助者觉得学习痛苦,讨厌考试,但没有自己关于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信息,而为了判断求助者是否因为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才出现问题,是需要了解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已经比较充分,不属于还需要了解的资料;而求助者因为觉得学习痛苦,还讨厌考试,就造成对学校的恐惧和焦虑,不清楚求助者在学校是否遇到其他刺激事件,可以作为引发问题的诱因进一步了解。故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躯体症状的整理【试题解析】生理症状直接从案例中寻找,求助者主要躯体方面的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汗等,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心理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了对学校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对考试感到厌烦,同时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断提出要求却很少给予肯定而感到委屈,但是没有情绪低落的表现。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主导症状【试题解析】求助者目前主要以紧张、恐惧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及回避行为,因此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在没有明显现实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症状,以及心慌、出冷汗等躯体症状,同时伴有回避行为,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求助者病程不足3个月,没有器质性疾病,因此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疾病史、遗传史),心理因素(认知、人格)和社会学因素(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求助者是年龄为16岁的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是由于特殊年龄阶段的情绪波动或逆反心理而引发的问题。另外,求助者的妈妈逼着她上补习班,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求助者感到痛苦,所以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视为较为重要的因素。求助者学习成绩不错,从案例中表现的问题来看,其对学习成绩的看法似乎与其问题关系不大,因此可以不作为考虑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既可针对症状,也可针对原因。该求助者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可以选择系统脱敏疗法缓解;厌恶疗法主要用于去除一些成瘾、过度或不当等不良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需要去除的行为,无法确定靶症状,所以厌恶疗法无法使用;该求助者觉得学习很痛苦,因此讨厌考试,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加以改变;求助者目前虽有对学校的回避行为,但没有达到完全回避的程度,因此不适用于冲击疗法。故本题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引起症状的原因分析【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中的介绍和以上题目中的分析,求助者出现情绪反应问题与同学和老师没有密切联系,主要是对于学校的恐惧和考试的厌恶,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试题解析】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一般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周围人士的评价、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对比、咨询师的观察评定、症状改善程度等,不包括解决家庭矛盾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恢复生理功能、解决学习成绩问题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只有改善恐惧程度比较适合。故答案为B。

第8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个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紧张、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不包括()。单选
A:咨询师的观察
B:心理测验前后对比
C:求助者的体验
D:解决家庭矛盾问题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诊断阶段的资料搜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中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诊断和进行病因分析。案例中没有介绍求助者的具体人格特征,这可能是造成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需要进一步了解。案例中的求助者觉得学习痛苦,讨厌考试,但没有自己关于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信息,而为了判断求助者是否因为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才出现问题,是需要了解的。案例中求助者出现了焦虑、恐惧情绪,已经比较充分,不属于还需要了解的资料;而求助者因为觉得学习痛苦,还讨厌考试,就造成对学校的恐惧和焦虑,不清楚求助者在学校是否遇到其他刺激事件,可以作为引发问题的诱因进一步了解。故本题答案为ABD。
【考察重点】躯体症状的整理【试题解析】生理症状直接从案例中寻找,求助者主要躯体方面的表现为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汗等,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心理症状的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因学习压力较大而产生了对学校的焦虑和恐惧,而且对考试感到厌烦,同时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不断提出要求却很少给予肯定而感到委屈,但是没有情绪低落的表现。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主导症状【试题解析】求助者目前主要以紧张、恐惧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症状及回避行为,因此最主要的心理问题可能是情绪问题。故答案选A。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在没有明显现实刺激的情况下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症状,以及心慌、出冷汗等躯体症状,同时伴有回避行为,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求助者病程不足3个月,没有器质性疾病,因此初步诊断为可疑神经症。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原因【试题解析】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以从生理因素(年龄、性别、疾病史、遗传史),心理因素(认知、人格)和社会学因素(生活事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际关系、风俗文化)等方面进行。求助者是年龄为16岁的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可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是由于特殊年龄阶段的情绪波动或逆反心理而引发的问题。另外,求助者的妈妈逼着她上补习班,虽然成绩很好,但是求助者感到痛苦,所以在家庭教养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视为较为重要的因素。求助者学习成绩不错,从案例中表现的问题来看,其对学习成绩的看法似乎与其问题关系不大,因此可以不作为考虑的重点。故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心理咨询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既可针对症状,也可针对原因。该求助者表现为明显的恐惧、焦虑情绪,可以选择系统脱敏疗法缓解;厌恶疗法主要用于去除一些成瘾、过度或不当等不良行为,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需要去除的行为,无法确定靶症状,所以厌恶疗法无法使用;该求助者觉得学习很痛苦,因此讨厌考试,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可能存在错误认知,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加以改变;求助者目前虽有对学校的回避行为,但没有达到完全回避的程度,因此不适用于冲击疗法。故本题答案为AC。
【考察重点】引起症状的原因分析【试题解析】根据案例中的介绍和以上题目中的分析,求助者出现情绪反应问题与同学和老师没有密切联系,主要是对于学校的恐惧和考试的厌恶,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试题解析】评估咨询效果的维度一般有求助者的自我评价、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周围人士的评价、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的对比、咨询师的观察评定、症状改善程度等,不包括解决家庭矛盾的问题。故本题答案为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试题解析】有效的心理咨询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属于心理学性质、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恢复生理功能、解决学习成绩问题不属于心理学范畴,本案例中求助者没有明显的人际关系问题,只有改善恐惧程度比较适合。故答案为B。

第9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 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对其要求很高,为了将来考上好大学,父母逼着她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大大小小的竞赛奖拿了不少。最终如愿考入市重点中学。上高中后,几乎每门课的成绩她都能在班级排前几名,老师很喜欢她,经常表扬她。两月前的一天,她一进校门就出现了焦虑、恐惧、心神不安、心慌、全身出冷汗等症状,但离开学校就可缓解,这样的情况后来出现了多次。她告诉妈妈,自己不想上学了。她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感到非常紧张,多次带她去医院检查,但检查结果很正常,并未查出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是她妈妈逼出来的,为了保持好的成绩,她每天学习很辛苦,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她讨厌考试,也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她,不断对她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她肯定。 .

该求助者没有出现的心理症状主要是( )。单选

A. 情绪低落
B. 厌烦
C. 内心痛苦
D. 委屈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该求助者讨厌上学,讨厌考试,讨厌妈妈唠叨,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内心委屈,痛苦感明显。案例中没有明显提到求助者有情绪低落的抑郁症状。

第1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苫,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 "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可以认为是( )。多选
(A)回避老师同学 (B)对同学议论的回应
(C)社会功能受损 (D)对老师批评的反抗


答案:A,C
解析:
求助者不能像以前一样做学生该做的事,而是表现回避行为,是社会功能受损。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