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了解业务流程并关注()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风险。

题目
多选题
信息技术审计中,审计人员应了解业务流程并关注()等方面的信息技术风险。
A

数据输入

B

数据处理

C

数据输出

D

数据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注册会计师在“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时,需要考虑的事项有( )。

A.了解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B.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C.不依赖其降低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
D.更多的审计工作将依赖非信息技术类审计方法

答案:A,C,D
解析:
注册会计师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审计,即“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虽然需要了解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但不测试其运行有效性,即不依赖其降低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更多的审计工作将依赖非信息技术类审计方法。

第2题:

针对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应用控制与公司层面控制,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情况代表了该公司信息技术控制的整体环境
B.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决定了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的风险基调
C.注册会计师首先执行配套的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审计,然后再执行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审计
D.信息技术应用控制审计决定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的审计重点、风险等级、审计测试方法

答案:D
解析:
选项D错误,目前审计机构针对公司层面信息技术控制往往会执行单独的审计,以评估企业信息技术的整体控制环境,来决定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的审计重点、风险等级、审计测试方法等。

第3题:

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当熟悉内部审计业务并具备必要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审计的专业知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4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并改变着审计的范围、内容与方式、方法,推动了审计的发展,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述信息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
请按以下层次论述:

(一)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对审计的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管理产生的影响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答案:
解析:
(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扩大了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变小”,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的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需求。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报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审计的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的管理产生的影响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知道,传统审计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查账。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欲对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必须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否则,无法实现对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真正意义的信息系统审计出现了。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业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传统的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是储存在磁盘上的信息至少是“可读(可理解)”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和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是由特别的符号和代码组成的记录,这些电子证据不仅对于一般的审计人员“不可读(不可理解)”,而且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取得。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制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国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初就曾经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除知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信息时代的审计人员还必须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5题:

某内部审计师精通数据处理系统的信息技术知识,则该内部审计员可以:

A.协助信息技术部门的人员设计数据处理系统
B.协助信息技术人员确定系统实施的技术政策
C.协助信息技术人员对系统的有效性进行测试
D.在审计报告阶段与信息技术人员共同实施措施得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选项A、B、D,均破坏了内部审计师的独立性,不属于内部审计师的职责。

第6题:

下列有关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复杂的信息系统意味着信息技术环境也是复杂的
B.当采用“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无需了解和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C.无论被审计单位运用信息技术的程度如何,注册会计师均需了解与审计相关的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D.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答案:C
解析:
选项A,信息技术环境复杂并不一定意味着信息系统是复杂的,反之亦然;选项B,当注册会计师采用“绕过计算机进行审计”时,仍需了解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但不测试其运行有效性;选项D,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的审计目标。

第7题:

关于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改变了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B.信息技术审计的范围与被审计单位在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相关方面的复杂度成正向变动关系
C.尽管注册会计师不依赖信息系统,但仍需了解信息技术一般控制
D.和人工控制一样,自动系统控制同样关注信息处理的四个要素:完整性、准确性、存在和发生

答案:A
解析: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并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基本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目标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

第8题:

下列有关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改变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目标,进行风险评估和了解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
B.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性质
C.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审计内容
D.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选项D错误,被审计单位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影响注册会计师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的数量。

第9题:

证券公司应当定期开展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专项审计,频率不低于每年一次,确保3年内完成信息技术管理全部事项的审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治理、信息技术合规与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属于( )风险管理机制。

A.事前审查
B.事中风险监测
C.事后评估审计
D.事后排查

答案:C
解析:
属于事后评估审计风险管理机制。

第10题:

内部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中,应当了解业务流程,关注信息技术风险。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业务流程层面的信息技术风险的是()

  • A、数据输入
  • B、数据处理
  • C、数据输出
  • D、数据收集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