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拔罐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拔罐时帮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
②选择肌肉丰满的部位进行拔罐。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③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拔罐前检查罐口,应平滑、无裂纹。
④恰当使用燃料、负压,避免烧伤或烫伤皮肤。忌罐内乙醇过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T”形管护理要点及拔管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护理要点: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检查引流管有无折叠、扭曲或受压。观察并正确记录引流液的色、性质和量。引流袋定时更换,引流袋的位置不可高出切口平面,以防止胆汁倒流。  注意事项:拔管前先行夹管,再做“T”形管造影,证实胆总管通畅,无残留结石后,方可拔管。拔管后引流管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

第2题:

有关玻璃罐的拔罐疗法错误的是

A.拔罐前应对患者进行检查,部位和体位是否合适

B.拔罐时火力大则吸拔力大

C.拔罐时扣罐速度快则吸力相对小些


参考答案:C

第3题:

有关拔罐法的注意事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B、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C、初次接受拔罐者,拔罐数量与时间宜少宜短

D、拔罐期间如患者出现晕罐现象,应及时起罐,参照晕针处理

E、用火罐时若出现皮肤起水泡,应涂以甲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包裹


参考答案:E

第4题:

拔罐法有哪些适应范围?


答案:
解析:
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吸拔经络中的风寒湿气外出,还具有引出排脓等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风湿痛、感冒、咳嗽、腰背痛、月经痛、胃痛、疡初期未溃时,以及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等病症。

第5题:

拔罐法有哪些吸拔方法?


答案:
解析:
①闪火法:用止血钳夹住95%酒精棉球,在罐内闪火排去空气,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②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并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
③架火法:用一直径2~3cm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火罐扣上。

第6题:

在肌肉松弛,吸拔不紧处或留罐有困难者以及局部皮肤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拔罐时多选用( )

A、煮罐法

B、走罐法

C、刺血拔罐法

D、闪罐法

E、药罐法


参考答案:D

第7题:

不属于拔罐注意事项的是( )

A.病室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

B.拔罐时动作要稳、准、慢

C.拔罐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局部情况

D.拔罐时应取合理、舒适的体位

E.拔罐过程中,体位切勿移动,以免火罐脱落


正确答案:B

第8题:

拔罐器的选购注意事项有( )。

A.无破损

B.无裂纹

C.无裂口

D.罐口光滑

E.罐口平整


正确答案:ABCDE

第9题:

拔罐法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
解析:
①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合适的火罐。
②拔罐时应选肌肉丰厚的部位,而在肌肉浅薄、骨骼突出、皮肉松弛、毛发较多的部位不易吸拔,罐易脱落。
③体位要适当,拔罐过程中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火罐脱落。
④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孕妇腹部、腰骶部须慎用。
⑤拔罐时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⑥拔罐一般可出现局部红晕或紫绀色,一般不须处理,会自行消退。若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出现水泡,小者当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大的须用消毒针将水放出并包敷,防止感染。
⑦起罐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入,罐即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⑧应用针罐时,应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撞压针入深处,损伤脏器及血管。故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针罐。
⑨使用多罐时,火罐的排列顺序不宜太近,以免皮肤被牵拉产生疼痛。
⑩应用刺络拔罐时,出血量须适当,一般5~7ml。

第10题:

常用的拔罐法有哪些?如何操作?


答案:
解析:
①坐罐:要求主试者用闪火法拔罐,用止血钳夹住一个经95%乙醇浸泡过的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绕1圈迅速退出,并立即将罐口扣在放术部位,使罐吸附在皮肤上。注意棉球沾乙醇不可过多,亦勿在罐口停留,以免罐口烧烫灼伤皮肤。
②闪罐:用闪法火将罐拔上后,立即取下,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取下,取下拔上,直至皮肤潮红充血为度。
③走罐:选用口径较大、罐口平滑的玻璃罐,先在罐口和施术部位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用闪火法将罐吸拔住,然后以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向左、右施术部位往返推动,至较大面积的皮肤出现潮红为度。
④针罐:先将针刺入穴位,待得气后将留置穴位,然后用闪火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将罐拔住,约10~15min,至皮肤潮红充血起罐。
⑤刺络拔罐:在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地叩刺出血,再拔上火罐,留置10~15min后。起罐后擦净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