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学习篆书,有哪些碑帖可作为范本?怎样写篆书?

题目
问答题
学习篆书,有哪些碑帖可作为范本?怎样写篆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也叫籀书,从大的范围来说,钟鼎文,即金文或古文也属大篆范畴。《石鼓文》为代表书体。另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都具有较佳的意趣。其书瑰异奇古,凝炼厚重,久久玩索,必能探得古意盎然的气象,对研习书法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
《石鼓文》石鼓,即刻有籀文之鼓形石。石鼓文为四言诗,记述秦国君游猎之事。鼓有十,大小不一,高度与直径约二尺,文字刻于中间部分,为我国最古之石刻文字,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现陈列展出于该院绘画馆。石鼓所刻文字,书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其字结体繁复,类似西周铭文,或称“大篆”,亦称“籀文”。
小篆亦称秦篆,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为最佳,世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书。用笔劲秀圆健,结构谨严,为秦代小篆之代表作。又有《绎山刻石》、《会稽刻石》,早毁,现存为宋人复刻本。篆书,不论大篆、小篆,其笔法特点均是笔笔中锋,笔笔藏锋,纯系圆笔。运笔贵圆劲流畅,浑厚挺拔,具体运笔方法请参见“中锋”、“圆笔”、“提按”、“转折”、“疾涩”、“擒纵”等条。值得注意的是,除起笔、收笔处外,几乎全是提笔运行。临写篆朽,也同样需要参照墨迹,如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大瀓、吴昌硕、何绍基等的篆书作品均可借鉴。学习篆书,必须先识篆字,然后再写。为此,就需要了解《说文解字》以及金文、甲骨文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学习过程,可先从小篆入手,小篆写好了,再进一步学习大篆。同样,识篆字,也应先识小篆,最好先把《说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个部首记熟,然后再逐渐扩展,就较容易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书法学习内容包含(  )五种书法的学习。

A.篆书、隶书、魏书、楷书、行书
B.隶书、楷书、行书、行楷、草书
C.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D.楷书、行楷、隶书、魏书、篆书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汉字字体演变的顺序()

A甲骨文—篆书—隶书—金文—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篆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隶书—篆书—金文—楷书


C

第3题: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行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简化字


参考答案:D

第4题:

秦朝以后各代都有哪些篆书?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作品?


正确答案: 秦朝以后,在汉、唐、宋、元、清等朝代均有篆书出现。
汉朝的篆书,多见于碑额、题字等,只有《少室神道阙》和《开母庙碑》的碑文为篆书。体貌意象茂密浑劲。近代洛阳又先后出土了两通篆文碑刻,即《袁安碑》、《袁敞碑》,笔画遒劲,结体宽博。以上诸碑,均为小篆。曹魏篆书只有《三体石经》一种。
东吴《天发神谶碑》,传为皇象所书,笔画方起尖收,笔势沉着痛快,结体亦篆亦隶,雄伟开张,别具面目。《封禅国山碑》笔力雄健,体势古茂,笔法圆转,和《天发神谶碑》迥然不同。
唐代李阳冰小篆颇见功夫,其他均不甚出名。
宋人写小篆的人不少,以徐铉、徐锴和郭忠恕较有成就,徐氏兄弟遗有《许真人井铭》、《温仁朗碑额》等,郭忠恕有篆书六行,“阴符三体”和“汗简”传世。
元代亦多有写篆书者,如赵孟頫、吾邱衍、秦不华、周伯琦等,都各有独到之处。赵的篆书仅有碑额及墓志铭盖。秦不华篆书石刻有《王烈妇碑》,其体为小篆,势法《石鼓》,用笔流利,开清代邓石如派先声。周伯琦篆《李公岩》碑,笔势厚重渊雅。
明人篆书流传很少,亦无突出成就。由唐至明末清初,凡作篆者,大都为玉著篆,至邓石如(名琰,号完白)为之一变。后有杨沂孙、吴大澂等,把钟鼎、大篆熔入小篆,写出了自己的风格,开一派新潮。邓的学生吴熙载师承其法,笔锋犀利,结体宽博,创出了一个新局面。吴大澂篆书多秦诏版笔意,而杨沂孙写篆书则参以金文。
清末民初,有丁佛言专写甲骨金文;罗振玉写甲骨小篆;章炳麟以小篆结合大篆,用笔刚劲:吴昌硕专写《石鼓》,并改其结体为长形斜势,面目为之一新。

第5题:

请介绍学习篆书的有关知识。


正确答案: 要学习篆刻,当然要熟悉一点有关篆书的知识。篆书是“真草隶篆”四体书之一,由于历史的演变,现在仅仅作为文字研究和书法艺术保存下来。而在篆刻艺术中,却成为入印的主要书体。秦统一中国前的甲骨文、石鼓文,钟鼎碑铭、六国古文等统称为大篆,秦相李斯整理统一的文字称小篆。因为小篆的字形比较整齐规范化,较易掌握,故初学最好先从小篆入手,待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上溯大篆。小纂的用笔略粗而圆润,线条如一根筷子的称“玉箸篆”(或称“玉筯篆”),用笔稍细而圆劲挺直的称“铁线篆”。写“玉著篆”或“铁线篆”是基本功。初学者可以选择秦代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以及唐代李阳冰书“城隍庙碑”等入手临习。近人王福庵及清代杨沂孙、吴让之、邓石如等的篆书墨迹都宜于初学。有了一定基础可以选学石鼓文或钟鼎文等。学写篆书要注意悬腕中锋,篆书结构一般呈长形,上紧下松,下垂的脚略长,左右对称,笔画均匀。如能看到善书者的铺毫运笔,以熟悉一些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和结体顺序,则更有助于入门。初学宜选用羊毫或以羊毫为主的兼毫。
学习篆书光写够不够,当然不够,还应当结合学习一些古文字学,比如汉代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其中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它分析各篆字的字形和偏旁构造,解释字义辨识声读,就是一部很适宜于初学篆书者的工具书。围绕这部《说文解字》,还有许多帮助学习这本书的指导书,最有名的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学习甲骨文可查阅考古研究所编的《甲骨文编》,学习钟鼎文(即金文)可查阅容庚的《金文编》和《三代吉金文存》(另有“释文”一书)等,学习古玺文则可查阅罗福颐编的《古玺文编》。此外,徐文镜编的《古籀汇编》综合了各种大篆文字,而几年前出版的袁日省、谢景卿等所编《汉印分韵合编》及罗福颐所编的《汉印文字征》是刻印前查玺印文字最简便可靠的工具书。
从学习篆刻的战略上考虑,不学篆书,不研究古文字,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初学者应安排时间,在学习篆书上下点功夫,于日后的学刻,是大有好处的。

第6题:

药品的通用名称不得选用的字体有

A:草书和篆书
B:草书和行书
C:行书和篆书
D:草书和隶书
E:黑体和楷书

答案:A
解析: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要求,药品通用名称应当显著、突出,其字体、字号和颜色必须一致,不得选用苹体、篆书等不易识别的字体,不得使用斜体、中空、阴影等形式对字体进行修饰。故正确答案是A。

第7题:

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

  • A、甲骨文、篆书、金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B、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 C、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书、隶书、行书、楷书 
  •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锴书、行书 

正确答案:D

第8题:

清代擅长篆书的代表书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

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


第9题:

学习篆书,有哪些碑帖可作为范本?怎样写篆书?


正确答案: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也叫籀书,从大的范围来说,钟鼎文,即金文或古文也属大篆范畴。《石鼓文》为代表书体。另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都具有较佳的意趣。其书瑰异奇古,凝炼厚重,久久玩索,必能探得古意盎然的气象,对研习书法艺术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
《石鼓文》石鼓,即刻有籀文之鼓形石。石鼓文为四言诗,记述秦国君游猎之事。鼓有十,大小不一,高度与直径约二尺,文字刻于中间部分,为我国最古之石刻文字,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现陈列展出于该院绘画馆。石鼓所刻文字,书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其字结体繁复,类似西周铭文,或称“大篆”,亦称“籀文”。
小篆亦称秦篆,以《泰山刻石》和《琅琊台刻石》为最佳,世传为秦丞相李斯所书。用笔劲秀圆健,结构谨严,为秦代小篆之代表作。又有《绎山刻石》、《会稽刻石》,早毁,现存为宋人复刻本。篆书,不论大篆、小篆,其笔法特点均是笔笔中锋,笔笔藏锋,纯系圆笔。运笔贵圆劲流畅,浑厚挺拔,具体运笔方法请参见“中锋”、“圆笔”、“提按”、“转折”、“疾涩”、“擒纵”等条。值得注意的是,除起笔、收笔处外,几乎全是提笔运行。临写篆朽,也同样需要参照墨迹,如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赵之谦、杨沂孙、吴大瀓、吴昌硕、何绍基等的篆书作品均可借鉴。学习篆书,必须先识篆字,然后再写。为此,就需要了解《说文解字》以及金文、甲骨文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学习过程,可先从小篆入手,小篆写好了,再进一步学习大篆。同样,识篆字,也应先识小篆,最好先把《说文解字》中的五百四十个部首记熟,然后再逐渐扩展,就较容易了。

第10题:

中国的字体从纯粹的绘画演变为线条符号,按次序分别为()。

  • A、古文、篆书、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 B、古文、隶书、篆书、草书、行书、楷书
  • C、古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D、古文、隶书、篆书、草书、楷书、行书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