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

题目
名词解释题
拓本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藏书,是指凭自己的爱好、评价和鉴赏力而有选择地收藏图书,不仅是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也是为了把某个领域的图书精心、完善地收藏起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藏书的是

A.某围棋爱好者一见到吴清源的书就买下来并妥善保存
B.某古币收藏家一见到关于古代钱币的书就买下并保存
C.某商人批量买下市面上的某套书籍,待价格飙升售出
D.某书法家不惜重金求购各种碑帖拓本,以备临摹鉴赏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凭自己的爱好、评价和鉴赏力而有选择性地收藏图书;
②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为了把某个领域的图书精心、完善地收藏起来。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围棋爱好者见到吴清源的书就买下来,符合“完整地收藏起来”,符合定义;
B项:古币收藏家见到古代钱币书就买下来并保存,符合“完整地收藏起来”,符合定义;
C项:商人批量买下市面上的书籍,待价飙升出售,是为了盈利,不符合“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为了把某个领域的图书精心、完善地收藏起来”,不符合定义;
D项:书法家求购碑帖拓本,以备临摹鉴赏,符合“为了自己参考、阅读或消遣”,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第2题:

古人说过,“读书当用三余”。其中一“余”便是“岁余”。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有诗云,“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鲁迅过年时最喜欢上书市购书。他的日记载有:1913年春节,他曾四去书市购书60册;1915年正月初二“补春节休息,买《说文系统第一图》拓本”;1925年除夕“往琉璃厂买石印《王荆公百家唐诗选》一部六本”。鲁迅买书都是要读的,这也是他别开生面的一种过年方式。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深层涵义是:

A读书可以给人们的心灵以温暖、快乐和充实
B春节长假最适合读书
C古代人喜欢读书过年
D读书过年,更富文化内涵和精神品味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第一句提出了话题“岁余”也即年末、过年。后面分别列举了才子文征明过年时读书、鲁迅过年买书读书这两件事。所以结合整个文段来看,文段一共两个核心信息:过年、读书。

第二步,分析选项得到答案。

根据主题一致法,排除A项;C项只提到了古人,而显然文段中还提到了近代的鲁迅;最后比较剩下的B和D项,B项“最适合”在文中没有体现,而D项的“读书过年”这种方式与文段主题一致,且表述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第3题: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正确答案:B
【解析】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各组每对读音分别是A.diào/tiáo  jiàng/xiáng  sè   B.xǐng/shěng  tà/tuò  qiàn/xiān  C.juàn/quān  bó  chóng/zhòng  D.pǐ  yuè/lè  píng/bǐng

第4题:

拓本


正确答案: 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方法用宣纸受湿蒙于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纸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第5题:

我国流传下来的书法艺术作品,在魏晋六朝以前主要是通过商周鼎彝、()、建筑装饰物雕刻及碑版文字并经复制,成为拓本而流传下来的。


正确答案:秦汉刻石

第6题:

传拓技术在现代,不仅被考古学所利用,成为考古学获取金石文物原始信息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呈现漫漶不清原始图像的一种手段,为现代考古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金石拓本也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在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拓片作为文物的附加价值,作为文物在移动过程中另一种形态的展现,其艺术特质正是那种斑驳的与古代人类文明创造相关联的特别的视觉图像。它与文物不同,又与类如摄影等手段获取的图像不同,是文物图像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金石拓本是考古学重要的研究对象
B.拓片作为文物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C.传拓技术在考古学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D.拓片是一种独特的文物图像呈现形式

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引出“传拓技术”的概念,并介绍其在现代考古学方面的作用,接着指出“金石拓本”在考古研究方面的价值,之后说明了“拓片”的特点,并通过程度词“正是”强调拓片的艺术特质是“特别的视觉图像”,最后通过与“文物”“摄影”的对比,再次强调突出重点,即“是文物图像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对应D项。
A项,“金石拓本”只对应文段中“金石拓本也成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部分内容,属于具体的一类拓本,故表述片面,排除;
B项,“作为??????作为??????”句式相同表并列,故文段不仅强调了“拓片作为文物的附加价值”,还强调了“拓片作为文物在移动过程中另一种形态的展现”,故“附加价值”表述片面,排除;
C项,“传拓技术”对应了文段首句内容,属于话题引入部分,非文段重点,排除。

第7题:

服务式办公室的客户类型包括()等。

A:小企业主
B:初期创业者
C:开拓本地市场者
D:办公空间暂时紧缺者
E:中间过渡使用者

答案:A,C,D,E
解析:
服务式办公室客户类型:①小企业主,通常不愿意花太多的钱来签订一个办公室的长期租赁合同,也不需要雇用行政和支持人员,租用服务式办公室可减少招聘、工资福利和保险等方面的支出,②开拓本地市场者,有的总部在国外或者其他地区的公司,需要在本地有一个办公场所,供销售或者业务发展团队使用,③办公空间暂时紧缺者,典型的是业务快速增长的大公司,传统租赁的办公室不够,这类公司的需求是大量的工作人员的短期办公需求;④中间过渡使用者,客户正在从个办公地点搬到另外一个办公地点,可能面临新办公地点延期完工的问题,需要临时使用办公室,⑤特定项目需求者,基于一个特殊的合同或者项目,客户对办公空间有临时的特殊的需求。

第8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古代称好的书法作品为“法书”,是说这件作品足以为法,“书法”、“书道”、“书艺”是指书写的方法;现在合二为一了,一律叫做“书法”。书法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从书法作品、艺术装饰到书信往来都要用到书法,同时书法活动既可以培养艺术情操,又可以调心养气,收到健身的效果。北朝人曾经说过:“尺牍素书,千里面目”。看到一封来信,感到很亲切,如见其人。书法被人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摘编自启功《金石书画漫谈》)

1.下列关于“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汉语中,“书”既可以指文字符号,也可以是文字学的“六书”之“书”,本文则是从书法艺术上来讲,所谓“书”就是书法。

B.在甲骨文中,不论是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已经很好看了,可见汉字刚一出现,就有了“书”这一方面的要求。

C.在历史上,“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而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D.真书书写方便,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出现,形成颜体、柳体等不同的字体,这些字体是依据“书”的艺术风格划分出来的。


正确答案:B

第9题:

下列各组出版行业用语中,源自竹简木牍的有()。

  • A、勒口、索线、出血
  • B、天头、地脚、卷册
  • C、版图、素书、图谱
  • D、反书、阳文、拓本
  • E、尺牍、书札、篇籍

正确答案:B,E

第10题:

为什么有人喜爱欣赏字迹模糊而残破的碑帖拓本?


正确答案: 这是一个值得研究而有趣的问题。本来刻在石上的字迹,因年代久远,在刀刻、风化、磨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碑石残破,字迹模糊,书迹的本来面目也看不清楚了,而偏偏有人就十分欣赏这种字迹。在清代的碑学家中,有不少人就属于欣赏这种残碑断碣的人。碑学家批评帖学,认为由于《阁帖》年代已久,经过了多次翻刻而失真,这是帖学衰退的主要原因。帖学家们也承认这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可以反转一问:秦砖汉瓦、残碑断碣,不是年代更久远吗?不是破烂得连字迹都模糊不清吗,为啥还被碑学家们崇拜得五体投地,甚至认为凡碑都好呢?这里的道理也不难明白,清代书家王澍说:“江南足拓不如河北断碑。”
梁巘也说:“宋拓怀仁《圣教》,锋芒俱全,看去反似嫩,今石本模糊,锋芒俱无,看去反觉苍老。”接近原作的“足拓”还不如北方的残破碑版,锋芒俱全的宋拓《圣教序》,反不如后世失真了的《圣教序》。王、梁二人说了老实话,清楚地表明了他们是全凭着自己的审美观来评价书法艺术的好坏。在具有这种审美观的人的眼中,秦砖汉瓦、断碑残碣表现出了一种体魄雄强、气象浑穆的壮美,而清代的碑学家们,在欣赏书法时普遍具有这种审美观,其中尤以康有为表现得强烈。他说:“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皆当书之会耶,何其工也?”他还总结出魏碑有十大美,这十大美全属壮美的范畴。碑学家们的书法艺术,就是在这种审美观的指导下进行创作的。清代碑学之所以能兴起,这种审美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评论古代书法艺术的好与坏或美不美的问题,与原作失不失真没有多大的关系。照此所说,即使把一些名家秀丽妍妙的墨迹放在碑学家们的面前,恐怕也不会认为比秦汉石工刀砍斧凿的古拙自然的字迹好。了解了欣赏书法艺术是审美观在起主导作用后,就会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喜爱欣赏字迹残破模糊的碑帖拓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