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认识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

题目
问答题
怎样去认识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四宁四毋”书论见于傅山《霜红完集·作字示儿孙》,原文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看来,这并非是在泛泛论书,而是有鲜明的针对性。
所针对的“临池既倒之狂澜”,是指元代赵孟頫到明代董其昌这段时期书坛出现的复古潮流。这股复古潮流导致了书风流于软美一途,所写的书法,大都缺乏刚健的笔力而浮滑轻弱,竭力摹仿前人书法优美的姿态,而圆滑致俗。特别是比傅山略早的董其昌,他提出了“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是与他直接针锋相对的,表现了与这股复古潮流完全不同的审美观。
“宁拙毋巧”,意思是说宁可字写得笨拙一些,而不去追求精细纤巧。这个“拙”是质朴老辣,如他所言,“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之意。
“宁丑毋媚”,意思是写的字宁可看起来显得粗野不工,而不表现庸俗柔媚之态。这个“丑”是乱头粗服、古朴壮美,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工者,工之极也”之意。而“媚”是柔软甜熟的妖美、俗美。
“宁支离毋轻滑”,即是宁可显得参差不齐,也不坠入轻佻浮滑一途。“支离”是指不整齐、错落有致之意。
“宁直率毋安排”,是主张宁可信笔直书,而不去造作修饰。“直率”即是自然天趣,不卖弄技巧,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四宁四毋”书论,对纠正在复古尚态的书风中出现的巧、媚、轻滑、安排的弊病,无疑是一剂良药。后来,它为清代书法家们反对帖学颓风、摆脱馆阁陋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建立清代碑学时最早的审美理想。客观上而论,傅山“四宁四毋”书论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滥觞。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四宁四毋”理论指的是书法要“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怎样去认识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


正确答案: “四宁四毋”书论见于傅山《霜红完集·作字示儿孙》,原文是:“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看来,这并非是在泛泛论书,而是有鲜明的针对性。
所针对的“临池既倒之狂澜”,是指元代赵孟頫到明代董其昌这段时期书坛出现的复古潮流。这股复古潮流导致了书风流于软美一途,所写的书法,大都缺乏刚健的笔力而浮滑轻弱,竭力摹仿前人书法优美的姿态,而圆滑致俗。特别是比傅山略早的董其昌,他提出了“书道只在巧妙二字,拙则直率而无化境矣”。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书论是与他直接针锋相对的,表现了与这股复古潮流完全不同的审美观。
“宁拙毋巧”,意思是说宁可字写得笨拙一些,而不去追求精细纤巧。这个“拙”是质朴老辣,如他所言,“归于大巧若拙已矣”之意。
“宁丑毋媚”,意思是写的字宁可看起来显得粗野不工,而不表现庸俗柔媚之态。这个“丑”是乱头粗服、古朴壮美,是“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不工者,工之极也”之意。而“媚”是柔软甜熟的妖美、俗美。
“宁支离毋轻滑”,即是宁可显得参差不齐,也不坠入轻佻浮滑一途。“支离”是指不整齐、错落有致之意。
“宁直率毋安排”,是主张宁可信笔直书,而不去造作修饰。“直率”即是自然天趣,不卖弄技巧,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四宁四毋”书论,对纠正在复古尚态的书风中出现的巧、媚、轻滑、安排的弊病,无疑是一剂良药。后来,它为清代书法家们反对帖学颓风、摆脱馆阁陋习提供了理论依据,是建立清代碑学时最早的审美理想。客观上而论,傅山“四宁四毋”书论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滥觞。

第3题:

宁纵毋枉原则


参考答案:

即“宁可逃脱一百个罪人,也不肯冤枉一个好人”。香港刑法贯彻这一原则,是从保障市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犯为出发点设立的。


第4题:

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对书论有何高见?


正确答案: 宋人论书有个特点,就是多作散在语,不似唐人的多宏篇巨制,沈括、蔡襄、苏轼如此,黄庭坚也同样如此。他的书论由于片段而又分散,所以人们便将这些片段从《山谷文集》中一一采摘出来,加以集中,这就是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论书》。在《论书》中,他谈自己对学习《兰亭》的看法说:“《兰亭》虽真、行书之宗,然不必一笔一画为准。譬如周公、孔子不能无小过。过而不害其聪明睿圣,所以为圣人。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兰亭》是行书典范,在这以前,从来也没有人指出过它的瑕疵,而黄庭坚却把它比作周公、孔子的不能无小过。遗憾的是,可惜他没指出这“小过”在什么地方?但不管如何,以《兰亭》作譬,只是说明学习古人书迹必须懂得取舍,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都要心中有个数目,否则即使范本再好,也常会使人走入歧途的。此外,他又认为“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只有把“临摹”和“细看”两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才会取得形神兼似的效果。关键当然还是“用心不杂”,唯其如此,才能“入神”。
在书法学习上,他曾说过“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书无他异,但能用笔耳”的话。所说的“转”,当然作运转、指挥解。文中所说,大要在于指出写字要眼高手高,也就是说要眼界高、技法熟,才能“书字便如人意”。否则眼高手低,眼低手低就不会“如人意”了。又说:“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古人学书,学其工处,今人学书,肥瘦皆病。又常偏得其人丑恶处,如今人作颜体,乃其可慨然者。”看来,学习书法必得汲取帖中的“工处”,若不善学习的话,却也常会把某人的“丑恶处”学来的。总之,不能忘了“肥字须要有骨,瘦字须要有肉”,否则便会“肥瘦皆病”。
在书法审美上,他说:“凡书要拙多于巧。近世少年作字,如新妇子妆梳,百种点缀,终无烈妇态也。”认为写字要有一段天然的风韵,不能“百种点缀”巧作打扮,否则就会舍本逐末,堕入魔道了。

第5题:

“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

  • A、大意
  • B、表意
  • C、意思
  • D、猜测

正确答案:D

第6题:

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傅山提出了“四宁四毋”论,四宁四毋指的是:()。


参考答案: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第7题:

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

  • A、怎样去认识自然
  • B、怎样去认识社会
  • C、怎样去认识自己
  • D、怎样去认识动物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有关傅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八大山人是傅山的文号。

B.傅山被称为“清初第一写家”。

C.傅山的主要书法形式是楷书。

D.傅山提出了一种独特的书体——漆书。


正确答案:ACD

第9题:

下列属于《论语·子罕》中“子绝四”内容的有()。

  • A、毋意
  • B、毋必
  • C、毋忘
  • D、毋我

正确答案:A,B,D

第10题:

冯班的书论、书作怎样?


正确答案:冯班,江苏常熟人。字定远,号钝吟。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公元一六○二——一六七一年),享年七十。因其落拓自喜,动不谐俗,且排行第二,故称其为“二痴”。能诗文,善书,尤工小楷。他对书法理论有精到的见解。其著作《钝吟书要》认为:学习书法,要先学间架结构,间架结构端齐了,再学用笔。学间架可以临写碑文、石刻,而学用笔,必须看前人的墨迹帖本。“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就是他首先提出来的。清杨宾《大瓢偶笔》说:“虞山钝吟老人论书,大概祖陈绎曾《翰林要诀》十二章,本以执笔为第一。是以钝吟训于家庭有笔法、结构法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