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判词中有“公子”的是哪两位?

题目
问答题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判词中有“公子”的是哪两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写的是哪两位主人公?()

  • A、探春、迎春
  • B、宝钗、黛玉
  • C、元春、黛玉
  • D、宝钗、惜春

正确答案:B

第2题:

()曹雪芹写《红楼梦》,大体是在何年?

  • A、1741~1761年
  • B、1739~1759年
  • C、1743~1763年
  • D、1737~1757年

正确答案:A

第3题: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是《红楼梦》里谁的判词?


正确答案:“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是《红楼梦》里晴雯的判词。

第4题:

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判词中有“公子”的是哪两位?


正确答案:曹雪芹在写《红楼梦》判词中有“公子”的是晴雯、袭人。

第5题:

曹雪芹《红楼梦》中“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林黛玉的判词。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


正确答案: 这首判词写的是宝玉的通房丫头花袭人;优伶是指袭人后来所嫁的戏子蒋玉菡;公子指宝玉。

第7题:

《红楼梦》第五回中有一首判词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是谁?请简述此形象的两次改名过程,并说说高鹗对此形象结局的设计与曹雪芹的初衷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香菱(英莲、秋菱)。第一次改名:三岁的小英莲在元宵夜被拐,被强抢到薛家,薛宝钗唤她叫香菱。第二次改名:悍妇夏金桂为争宠百般折磨香菱,并将其改名为秋菱。续书结局:夏金桂死后不久,香菱被扶为薛蟠的正室,但最后却因干血之症凄惨离世。评价:从判词第三句看应是隐喻一个“桂”字,曹雪芹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高鹗的安排明显违背了判词(曹雪芹)的原意。

第8题:

文学巨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祖籍哪?


正确答案: 河北丰润

第9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请问这是对谁写的判词?


正确答案:这是对史湘云写的判词。

第10题: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请问这是对谁写的判词?


正确答案:这是对贾元春写的判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