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

题目
单选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家长诉说:患儿2岁时在当地医院即已确诊为上述疾病,近年来发绀越来越重,而医生检查说心脏杂音越来越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A

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B

肺动脉狭窄有所减轻

C

左向右分流减少

D

肺动脉狭窄显著加重

E

右向左分流减少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选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对初步诊断有意义的首要检查是()
A

作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B

心电图检查

C

心功能测定

D

血气分析

E

详细体格检查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单选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家长诉说:患儿2岁时在当地医院即已确诊为上述疾病,近年来发绀越来越重,而医生检查说心脏杂音越来越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A

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B

肺动脉狭窄有所减轻

C

左向右分流减少

D

肺动脉狭窄显著加重

E

右向左分流减少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家长诉说:患儿2岁时在当地医院即已确诊为上述疾病,近年来发绀越来越重,而医生检查说心脏杂音越来越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 A、支气管动脉与肺血管之间形成侧支循环
  • B、肺动脉狭窄有所减轻
  • C、左向右分流减少
  • D、肺动脉狭窄显著加重
  • E、右向左分流减少

正确答案:D

第4题:

患儿,4岁。自1岁出现口唇青紫,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有震颤,动脉血氧饱和度75%。该病常见的并发症是()

  • A、支气管肺炎
  • B、肺水肿
  • C、充血性心力衰竭
  • D、脑脓肿
  • E、喉返神经麻痹

正确答案:D

第5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对初步诊断有意义的首要检查是()

  • A、作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
  • B、心电图检查
  • C、心功能测定
  • D、血气分析
  • E、详细体格检查

正确答案:A

第6题:

6岁患儿自1岁起即发现口唇发绀,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有蹲踞现象。查: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Ⅱ~Ⅲ级SM,动脉血氧饱和度80%。X线片示心脏呈靴状,心尖钝圆上翘,两侧肺纹理减少。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肺动脉狭窄
  • B、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C、艾森曼格综合征
  • D、法洛四联症
  • E、主动脉瓣狭窄

正确答案:D

第7题:

患儿,4岁,自1岁时出现口唇青紫,活动后加剧,喜坐少动,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有震颤,动脉血氧饱和度75%,此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