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沉陷观测是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水准点的高差,以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所得的高程加以比较,即可获知建筑物的沉陷情况。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沉陷观测是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水准点的高差,以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所得的高程加以比较,即可获知建筑物的沉陷情况。
A

B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沉陷观测的方法()。

A.是在建筑物上安设沉陷标点

B.并以地面上置的工作基准点为标准

C.对沉陷标点进行精密水准测量,以求得建筑物各个部位往不同时期的沉陷量

D.以上说法都对


参考答案:D

第2题:

由同一观测点在不同时期的高程值可计算自开始观测到本次观测以来的()。

A.累积沉降量

B.累积高程

C.累积水平位移量

D.总高度


正确答案:A

第3题:

根据多个探堤身沉降观测就是对固定观测点定期进行水准高程测量,可计算同一观测点的阶段沉降量和累积沉降量,可计算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沉陷观测是定期地测量观测点相对于水准点的高差,以求得观测点的高程,并将不同时期所得的高程加以比较,即可获知建筑物的沉陷情况。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测量工作对箱涵顶进很重要,必须(),做好记录并报告现场指挥。

A、 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
B、 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
C、 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和左、右偏差值
D、 每一顶程测量一次各观测点高程偏差值,左、右偏差值和顶程及总进尺

答案:D
解析:
2018新教材P54,顶进过程中,每一顶程要观测并记录各观测点左、右偏差值,高程偏差值和顶程及总尺。

第6题:

堤身沉降观测,就是对固定观测点定期进行()。

A.平面控制测量

B.距离测量

C.角度测量

D.高程测量


正确答案:D

第7题: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 )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A.控制测量
B.距离测量
C.水准测量
D.角度测量

答案:C
解析: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水准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

第8题:

建筑物沉降观测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周期性地观测建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和基点之间的高差变化值。水准基点和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应适中,相距太远会影响观测精准一般应在80m范围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错误

第9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一个海岛的跨海高程传递测量,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与同步验潮联测的方法进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跨海观测点的选定、埋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海岛局陆地的跨距为9000m,陆地沿岸地区地势起伏较大。有关情况如下:
1.跨海观测点选定
为选定合适的跨海观测点位置,在陆地沿岸和海岛进行了实地勘察,现场地质条件稳定,通视良好,其中,在陆地沿岸初选了A、B、C(见图),同时在跨海两边的观测点附近选定临时验潮站址及辅助水准点站址。

2.跨海观测点埋设
跨海观测点选定后,依据任务要求绘制了跨海观测断面示意图(见图)。在选定的地点进行跨海观测点的埋设,建造跨海观测墩及辅助水准点。
3.测量基准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基准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4.跨海观测
跨海观测墩建成后经过一个雨季,进行跨海观测。跨海观测点之间垂直角使用0.5秒精度的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距离使用双频大地型GNSS接收机测量。
跨海两边临时验潮站与水准点进行水准联测,测得辅助水准高程点6.406m,验潮站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为11.806m。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理论深度基准面在平均海面下1.93m。
5.数据处理
利用上述观测数据进行跨海距离化算、跨海观测高差计算、平差处理和同步验潮观测数据处理后,获得跨海观测点的高程成果。
问题: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答案:
解析:
1.A、B、C哪个地点适合建立跨海观测墩?说明理由。
答: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跨海观测墩既要符合水准观测要求,也要符合GPS观测要求,点位选定应满足以下要求:
(1)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并有利于安全作业,交通应便于作业;
(2)应避开易于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変形的地方;综上,B点位于盐田附近,C点位于采掘场附近,均不利于稳定性,故A点最适合做跨海观测点。
2.说明跨海视线距离海水高潮面的高度是否满足要求。
答:进行跨海水准观测时,两岸仪器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测距三角高程法除外),当跨距长度大于500m,视线高度应不低于4√?? m(S为跨海视线长度千米数,水位受潮汐影响时,按最高潮位计算),根据图11所示,S为9km,所以视线高度为12m,小于图11所示视线高15m,符合要求。
3.当验潮水尺读数为6.27m时,水位改正数为多少。
答:测得辅助水准点H=6.406m,验潮点水尺零点与辅助水准点高差ΔH=11.806m,人工观测水位时,水尺设置零点要求位于最低潮面,可知验潮点水尺零点高程H=-5.4m。
因为该地区的平均海面与似大地水准面重合,①H高程基准面-1.93m=深度基准面;②验潮水尺读数(6.27m)=瞬时海面水位高程(相对于高程基准面)+水尺零点高程(-5.4m);计算得瞬时海面水位高程H=0.87m,而水位改正数即瞬时海面所测高程归算至深度基准面的深度数值。
综上所述,由①②得出瞬时海面高程至深度基准面的水位改正数为-H=-(0.87+1.93)=-2.80m。

第10题:

定期剥变形观测点的高程变化进行监测.这项工作称为()观测。

  • A、裂缝
  • B、位移
  • C、倾斜
  • D、沉降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