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变形观测中,对所布设的基准点进行观测时应按()精度进行。

题目
单选题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变形观测中,对所布设的基准点进行观测时应按()精度进行。
A

一等水准测量

B

二等水准测量

C

三等水准测量

D

四等水准测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港口与航道工程监测网基准点及变形观测点的布设要求中,( );当基准点远离变形体或不便直接观测变形观测点时,可布设工作基点,其点位应稳固,便于监测;当采用视准线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视准线两端应布设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视准线上的变形点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0mm,并应在视准线上至少布设2个检查点。
A. 一个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
B.变形观测点应选择在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位置
C.变形观测点应选择在既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又便于监测的位置
D.基准点宜选在地基稳固、便于监测和不受影响的地点
E.一个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


答案:C,D,E
解析:

第2题:

(2016 年) 对某工程进行变形观测时, 其允许变形值为±40mm。 下列各变形监测网精度能满足对其进行监测的最低精度是() 。

A. ±1mm
B. ±2mm
C. ±3mm
D. ±4mm

答案:D
解析:
本节 2.2 中的内容。 如果监测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变形允许值,从而确保工程安全, 则其测量中误差应小于变形允许值的 1/10 - 1/20

第3题:

船闸基坑施工中,须对基坑进行维护,并进行变形观测。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宜设置在()倍基坑开挖深度以外。

A、2

B、3

C、5

D、10


答案:C

第4题:

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变形测量物理解释的有()。

A、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B、确定变形与变形原因间的关系C、对监测点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D、对观测数据的可靠性进行评估E、对各期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平差

答案:A,C,D,E
解析:
确定变形量和变形原因的分析属于变形测量物理分析过程。?

第5题:

对某工程进行变形观测时,其允许变形值为±40mm。下列各变形监测网精度能满足对其进行监测的最低精度是( )。

A、±1mm
B、±2mm
C、±3mm
D、±4mm

答案:D
解析:
变形监测的等级及精度要求取决于设计变形允许值和监测目的。中误差不超过设计允许值的 1/10-1/20 或 1-2mm。

第6题:

一般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时,对变形测量所布设网点可以分为()。

A、基准点
B、基点
C、备用点
D、工作基点
E、变形观测点

答案:A,D,E
解析:
变形监测网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观测点。

第7题:

为进行变形监测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需要长期保存的测量控制点称为()。

A、基准点
B、工作基点
C、观测点
D、参照点

答案:A
解析:
①.基准点:为进行变形监测测量而布设的稳定的、需要长期保存的测量控制点
②工作基点:为直接观测变形点而在现场布设的相对稳定的测量控制点
③观测点:布设在建筑地基、基础、场地及上部结构的敏感位置上能反映其变形特征的测量点,亦称变形点。

第8题:

当采用视准线法进行水平位移观测时应符合下列(  )等规定。

A.应在视准线上至少布设3个检查点
B.视准线上的变形点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10mm
C.视准线两端应布设基准点或工作基点
D.应在视准线上至少布设2个检查点
E.视准线上的变形点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0mm

答案:C,D,E
解析:

第9题:

下列工作内容中,不属于变形测量物理解释的有()。

A: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B:确定变形量与变形原因的关系
C:对监测点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D:对监测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
E:对各期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平差

答案:A,C,D,E
解析:
变形的几何分析给出了变形体形状和尺寸变化的几何描述,其内容包括基准点稳定性分析和观测点变动分析(周期件叠合分析)。变形物理解释——确定变形体变形值和引起变形因子之间的函数关系,解释变形原因。确定变形量与变形原因的关系属于变形测量物理解释,其他选项都不属于变形测量物理解释。故选ACDE。

第10题:

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变形观测中,对所布设的基准点进行观测时应按()精度进行。

A一等水准测量

B二等水准测量

C三等水准测量

D四等水准测量


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