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往往出现于()

题目
单选题
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往往出现于()
A

化学合成的抗癌药

B

化学药与内分泌药物之间

C

内分泌药物与生物制品之间

D

化学药与生物制品之间

E

天然来源的抗癌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往往出现于

A、化学合成的抗癌药

B、化学药与内分泌药物之间

C、内分泌药物与生物制品之间

D、化学药与生物制品之间

E、天然来源的抗癌药


参考答案:E

第2题: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肿瘤细胞天然既有的

B.用药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获得的耐药性

C.多药耐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对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也有耐药性

D.多药耐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后,对结构类似、作用机制相同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也有耐药性


参考答案:BC

第3题:

多柔比星

A.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B.抗代谢药物

C.抗肿瘤抗生素

D.抗肿瘤植物有效成分

E.抗雌激素类药,用于治疗乳腺癌等


参考答案:C

第4题:

某患者,男,65岁,近期出现血尿、水肿等症状,被诊断为膀胱癌。

该首选药物属于
A.氮芥类抗肿瘤药
B.乙撑亚胺类抗肿瘤药
C.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D.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
E.叶酸拮抗剂

答案:B
解析:
塞替派可直接注射入膀胱,在临床上是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脂肪氮芥类药物在体内转变为乙撑亚胺活性中间体而发挥烷基化作用,这促使对乙撑亚胺基团化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同样为了降低乙撑亚胺基团的反应性,在氮原子上用吸电子基团取代,以达到降低其毒性的作用。此类药物的典型药物为塞替派和替哌。通过拮抗5-HT受体的止吐药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中辅助使用的止吐药,主要有昂丹司琼、格拉司琼、托烷司琼、帕洛诺司琼和阿扎司琼等。

第5题:

分离菌株对1种一线药物耐药

抗结核病药的耐药性A、单耐药

B、多耐药

C、耐多药

D、防止耐药

E、获得性耐药


正确答案:A

第6题:

下列关于紫杉醇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广谱、天然抗肿瘤药

B、长期应用可产生抗药性,出现多药耐药性现象

C、应预防由紫杉醇所致的超敏反应

D、与多西他赛相比,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都较轻

E、紫杉醇常引起外周神经毒性


参考答案:D

第7题:

紫杉醇属于哪一类抗肿瘤药?()

A、烷化剂

B、抗代谢药物

C、抗肿瘤抗生素

D、植物类抗肿瘤药


正确答案:D

第8题:

多柔比星 查看材料

A.抗肿瘤金属配合物

B.抗代谢药物

C.抗肿瘤抗生素

D.抗肿瘤植物有效成分

E.抗雌激素类药,用于治疗乳腺癌等


正确答案:C
C

第9题:

下列关于紫杉醇的描述,错误的是

A.广谱、天然抗肿瘤药
B.长期应用可产生抗药性,出现多药耐药性现象
C.应预防由紫杉醇所致的超敏反应
D.与多西他赛相比,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都较轻
E.紫杉醇常引起外周神经毒性

答案:D
解析:
紫杉醇的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生率为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多数为Ⅰ型变态反应,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性呼吸困难,荨麻疹和低血压。几乎所有的反应发生在用药后最初的10分钟。骨髓抑制:为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少见,一般发生在用药后8~10日。严重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47%,严重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为5%。贫血较常见。神经毒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2%,最常见的表现为轻度麻木和感觉异常,严重的神经毒性发生率为6%。心血管毒性:可有低血压和无症状的短时间心动过缓。肌肉关节疼痛:发生率为55%,发生于四肢关节,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呈剂量依赖性。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和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59%,43%和39%,一般为轻和中度。肝脏毒性:为ALT,AST和AKP升高。脱发:发生率为80%局部反应:输注药物的静脉和药物外渗局部的炎症。

第10题:

什么是多药耐药性?其机制?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多药耐药性(MDR):即肿瘤细胞在接触一种抗肿瘤药后,产生了对多种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的耐药性。
作用机制:1)肿瘤细胞内活性药物减少(摄取减少,活化降低,灭活增加和外排增加)。
2)药物作用的受体或靶酶的改变。
3)利用更多的替代代谢途径。
4)肿瘤细胞的DNA修复增加。
共同特点:1)一般为亲脂性的药物,分子量在300-900KD之间。
2)药物进入细胞是通过被动扩散。
3)药物在耐药细胞中的积聚比敏感细胞少,结果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不足以产生细胞毒作用。
4)耐药细胞膜上多出现一种称为P-糖蛋白(P-gP)的跨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