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试述现阶段我国贫困医疗救助的发展特点。[2011年真题]

题目
问答题
试述现阶段我国贫困医疗救助的发展特点。[2011年真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答案:C
解析:
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贫困理论成为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社会工作的起源从“济贫”开始,因此,贫困救助是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

第2题:

( )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A.教育救助
B.社会救助
C.康复治疗中心
D.医疗救助

答案:D
解析:
医疗救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第3题: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核心概念是( )。

A.教育救助

B.医疗救助

C.贫困救助

D.灾害救助


正确答案:C

第4题:

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1)资助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3)对城乡贫困群众患病住院的给予一定比例的救助;
(4)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低收入家庭患慢性病需要长期药物治疗或维持的对象给予定额门诊救助;(5)定点医疗救助单位按当地规定为救助对象提供医疗优惠减免服务。

第5题:

试述我国现阶段发展多条贸易渠道的客观必然性。


正确答案: (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2)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客观要求
(3)消费发展多样性,多层次性,多变性的要求
(4)商品自身属性差异的客观要求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医疗救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
B.医疗救助资助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参加最低生活保障
C.医疗救助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物资补助
D.医疗救助是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身体健康的一种制度

答案:A
解析:
D项:医疗救助是指国家通过提供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帮助贫困人群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健康状况】的一种制度。A项:医疗救助能够帮助贫困群体满足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需求,从而避免疾病的困扰。BC两项:医疗救助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资助城乡困难家庭成员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二是给予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直接的【医疗费用补助】。

第7题:

我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和发展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2003、2005年分别开展农村和城市医疗救助工作以来,从试点到全面建制,工作迅速推进,制度逐步完善,效果逐步显现。
(一)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2006年,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在全国所有涉农的县(市、区)实现全部建制;2008年,全国所有县(市、区)基本都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在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过程中,各地普遍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制度,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
(二)多种方式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的医疗负担。一是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农合;二是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对救助对象难以自负的基本医疗费用按规定给予补助;三是通过临时救助,对医疗救助制度后获救助范围之外因患有大病仍难以自负基本医疗费用的给予临时性帮助;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通过社会捐助、据扶和医疗机构适当减免费用等多种渠道,帮助困难群众缓解医疗难问题。
(三)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在救助范围上,逐步由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其他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体。在救助内容上,在坚持住院救助的同时,普遍开展了常见病的救助。在资金结算方面,积极探索,采取了“医前救助”、“医中救助”等方法,进一步缩短了办理时间,方便了困难群体。在救助标准方面,进一步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比例,并对农村五保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众给予倾斜照顾。在资金结算方面,通过建立医疗救助与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疗救助的信息化即时结算。
(四)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快速增加。2006—2008年,中央财政分别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资金14.3亿元、34亿元、50.4亿元;地方财政分别投入资金27亿元、38.5亿元、42.5亿元。由于资金投入的增加,城乡医疗救助人均筹资水平逐步提高,2006—2008年分别达到77亿元、105亿元、120亿元。
(五)医疗救助效果日益显现。2008年城乡医疗救助支出72.2亿元。全国城乡医疗救助总人次达到5787万,其中民政部直接施救1127万人次,资助参加新农合3746万人,资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914万人。实践证明,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数千万身处贫病交加困境的困难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逐渐成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长效机制。

第8题:

根据我国《农村医疗救助意见》的规定,以下哪一项不是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 ( )

A.农村五保户
B.失地农民
C.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
D.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一类是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另一类是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

第9题:

从我国现阶段儿童美术的发展分析,综合儿童美术心里和美术造型特点,我国现阶段儿童美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正确答案:涂鸦期;象征期;意象表现期;视觉写实期;客观写实期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特点。[2012年真题]

正确答案: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立足社区,在总结初级卫生保健的经验和引进全科医学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基层卫生模式。它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个人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服务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的医疗服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综合性
社区卫生服务向社区全体人群提供“全方位”综合性服务,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服务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而非单纯治疗疾病。综合性体现在服务对象不分性别、年龄和疾病类型;服务层面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服务内容有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范围涵盖个人、家庭和社区;服务手段包括各类适宜的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技术;卫生服务项目有各临床科室常见病、计划免疫、优生优育、心理咨询和家庭护理等。
(2)持续性
社区服务人员对辖区人群的健康负有长期的、相对固定的责任,因此,他们应主动关心社区内出现的所有的健康问题。持续性服务措施包括建立家庭保健合同,建立预约就诊制度,建立慢性病的随访制度,建立急诊或24小时电话值班制度,建立完整的社区、家庭、个人的健康档案等。
(3)协调性
社区内单靠医务人员很难解决好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其他一些非医疗机构通力配合,因此,协调性服务是社区医务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他们要充分协调和利用社会卫生资源,实现对服务对象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4)可及性
可及性既包括服务提供的群众可接受性,也包括时间和地理上的方便性。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与群众的关系绝非医患关系,而是亲人和朋友的关系,这保证了服务更彻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