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结合计算的首位度指数,分析该省的区域结构和城市集聚状况。(4分)

题目
问答题
结合计算的首位度指数,分析该省的区域结构和城市集聚状况。(4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通常我们用( )分析产业集聚状况。

A.产品销量

B.CR指数

C.人均收入

D.经济系数


答案:ABD

第2题:

西部某省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拟在具有相关从产业均衡和配套条件的A市和B市中选择一个区县重点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并委托一咨询公司开展相关研究,经过初步分析,咨询公司从A和B市各筛选出两位区县G,H和K,M,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选,为研究经济发展的集聚程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该咨询公司拟从城市首位度分析和资源承载力分析两个维度开展研究,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见表2-1、2-2。
表2-1 2018年某省GDP前六位城市的GDP及人口数据



表2-2 2018年某省A市和B市所属前两位区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



<1>、计算A市的二城市首位度指数和四城市首位度指数。(6分)
<2>、结合计算的首位度指数,分析该省的区域结构和城市集聚状况。(4分)
<3>、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应选择哪个市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2分),说明理由。(3分)
<4>、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应选择哪个县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2分),说明理由。(3分)


答案:
解析:
<1>、A市的二城市首位度指数=8241/1326=6.215
A市的四城市首位度指数=8241/(1326+1143+1032)=2.354
<2>、A市的二城市首位度指数为6.215,四城市首位度指数2.354,指数过大,表明城市区域结构可能过度集聚,大城市病突出,首位城市压力明显,对该省的经济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3>、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应选择B市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因为A城市区域结构过度集聚,大城市病突出,首位城市压力明显,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应注重其它城市的发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所以应选择B市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
<4>、①生态弹性度评价:生态弹性指越大,表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稳定性越高。K县的生态弹性指数为61.7,M县的生态弹性指数为38.2,表明k县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的稳定性要高于M县。
②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环境承载力指数越大,表明环境承载力越高。K县的环境承载力指数为82.5,M县的环境承载力指数为67.9,表明k县环境承载力要高于M县。
③承载压力度评价:承载压力度指数越大,表明生态系统所受压力越大。K县的环境承载力指数为23.8,M县的环境承载力指数为83.4,表明k县生态系统所受压力要低于M县。
综合以上分析,应选择K县布局产业集聚发展区。

第3题:

计算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时,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磨耗指数PWI两指标应如何选取?()

A.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计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

B.采用路面磨耗指数PWI计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

C.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磨耗指数PWI的平均值计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

D.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和路面磨耗指数PWI二选一用于计算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


答案:D

第4题: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析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B.揭示区域环境质量的状况
C.分析区域环境要素对城市的影响
D.揭示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范围

答案:D
解析:
区域环境在不同的城市规划阶段可以指不同的地域。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指城市与周边发生相互作用的其他城市和广大的农村腹地所共同组成的地域范围。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将所规划的城市纳入更为广阔的范围,才能更加清楚地认识所规划的城市的作用、特点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第5题:

与城市群、城市带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

A.区域内城市的密度
B.中心城市的高首位度
C.区域的城乡结构
D.区域内资源利用的状态

答案:A
解析:
按社会发展阶段划分,城镇体系的演化和发展阶段可以分为:①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职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②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表征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③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市区域(包括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等)的形成,各类城镇普遍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镇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简单地说,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因此,城市群、城市带形成的直接因素应当为区域内城市的密度。

第6题:

城市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有( )。

A、水桶理论、城市首位度理论

B、贝吉曼的中心地理论

C、城市顺序-规模分布理论

D、4城市指数和11城市指数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下列关于城市首位度的表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首位度反映了区域中城市人口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B.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被称为首位分布
C.大力提高城市首位度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D.首位城市对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重要影响

答案:C
解析:
指一国最大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值。

第8题:

城市桥梁结构整体性能、功能状况如何进行评估?()

A、根据诊断的构件材料质量状况、结构中的实际功能,用计算分析评估结构承载能力

B、当计算分析评估不满足或难以确定时,应用静力荷载方法鉴定结构承载能力

C、当计算分析评估满足时,应用静力荷载方法对结构承载能力进行复核

D、当计算分析评估不满足或难以确定时,采用动力荷载方法测定结构力学性能参数和振动参数


答案:ABCD

第9题:

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一些趋势,包括( )。

A.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B.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占据了主导性地位,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处于从属性地位
C.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
D.形成了管理控制层面集聚的城市、研究开发层面集聚的城市和制造装配层面集聚的城市
E.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答案:A,C,E
解析:
就整体而言,经济全球化导致的城市体系结构重组,在垂直性地域分工体系的区位分布上出现了这样一些趋势:①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对于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②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制造装配基地;③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只有少数城市成功地经历了产业结构转型。

第10题:

税源()是采用科学的指数和加权计算方法,对税源发展趋势和税源质量状况进行的综合分析。

  • A、行业发展指标
  • B、预警指标
  • C、风险预警分析
  • D、景气指数分析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