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题目
问答题
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衡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湿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的实证,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对阴偏衰的治疗,由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有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对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阴或阳的偏衰,即阴虚或阳虚,为正气阴或阳的虚损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为“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此外,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还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
(2)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也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来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性: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味:辛、甘、淡药为阳;酸、苦、咸药为阴。升降浮沉;升浮药为阳;沉降药为阴。
总之,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根据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因疾病所致的阴阳失调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中医诊断疾病?


正确答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说明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搜集的各种资料,包括即时的症状和体征,以阴阳理论辨析其阴阳属性是非常重要的。如观察色泽的明暗,可以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色泽鲜明者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者为病属于阴。观察呼吸气息的动态,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区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燥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语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再如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状态分,浮大洪滑者为阳,沉涩细小者为阴。

第2题:

阴阳学说可以指导疾病的诊断。()


参考答案:对

第3题:

经络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正确答案 :经络学说被广泛用于指导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是针灸、推拿及药物疗法的理论基础。①指导针灸推拿治疗:利用经络通行气血、感应传导、联系沟通、传送病邪等特性,用针灸、推拿等方式刺激腧穴,以达到调理经络气血及脏腑功能、扶正驱邪之目的,并以经络学说指导针灸处方配穴。②指导药物治疗:口服和外用的中药以经络为通道,气血为载体,通过经络传输,到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经络学说还是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理论的基础,是指导方剂组成的主要理论之一。

第4题:

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阴阳学说用于治疗疾病的基本观点是补偏救弊,调整阴阳,采用“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方法,促使机体的阴阳恢复至“阴至阳秘”的协调平衡状态。

第5题:

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主要应建立的指导思想

A、软组织理论

B、骨关节理论

C、筋骨整体观

D、阴阳学说

E、经络学说


参考答案:C

第6题:

简述阴阳学说在指导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表现在治则治法的确立和药物的选择方面。阴阳失调的病理虽然有多种,但以阴阳的偏盛和阴阳的偏衰为最基本的病理变化,对阴阳偏盛所致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损其有余”(也叫“实则泻之”),若阳偏盛所致的实热证,其具体治法为“热者寒之”;若阴偏盛所致的实寒证,其具体治法是“寒者热之”。对阴阳偏衰所致病证的治则是“补其不足”(也叫“虚则补之”),若“阳虚则寒”而致的虚寒证,当用“阴病治阳”之法;若“阴虚则热”而致的虚热证,当用“阳病治阴”之法。对阴阳偏衰之久病者,可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分别采用阳中求阴和阴中求阳之法治之。对药物的选择要据寒凉之性的药物属阴,温热之性药物为阳,以及辛、甘、淡味药属阳,酸、苦、咸、涩之味的药属阴的原则,针对不同病情选择不同阴阳属性的药物进行组方治疗。

第7题:

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防治?


参考答案:
调理阴阳,借以保持机体内部以及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阴阳平衡,是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
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确定治疗原则,其基本点是把握阴阳失调的状况,泻其有余、补其不足,调整阴阳,恢复其协调平衡;二是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物的性能,一般地说,主要依据其气(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而药物的气、味、升降浮沉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药性又称四气,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其中寒凉属阴,温热属阳;药味又称五味,共有酸、咸、苦、甘、辛五种药味,其中辛、甘味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中,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第8题:

如何运用阴阳学说指导确定治疗原则?


正确答案:由于阴阳失调是疾病的基本病机,而偏盛、偏衰和互损又是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在把握阴阳失调状况的基础上,调整阴阳偏盛偏衰和互损,恢复阴阳的协调和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阴阳偏盛形成的是实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泻之”,即“损其有余”。具体而言,阳偏盛的实热证采用“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阴偏盛的实寒证采用。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形成的是虚证,故总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之”,即“补其不足”。具体而言,阴偏衰的虚热证,当滋阴制阳,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阳病治阴”;阳偏衰的虚寒证,当扶阳抑阴,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内经》称之为“阴病治阳”。阴阳互损的治疗原则: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两虚,故采用阴阳双补的治疗原则。阴损及阳当补阴为主,兼以补阳;阳损及阴当补阳为主,兼以补阴。

第9题: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治疗,可确定治疗的原则和具体方法,“热者寒之”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哪项病证

A.阳胜则热

B.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

D.阴阳两虚

E.以上均非


正确答案:A

第10题:

阴阳学说如何指导疾病的治疗?


正确答案: 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衡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湿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的实证,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对阴偏衰的治疗,由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有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对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阴或阳的偏衰,即阴虚或阳虚,为正气阴或阳的虚损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为“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此外,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还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
(2)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也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来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性: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味:辛、甘、淡药为阳;酸、苦、咸药为阴。升降浮沉;升浮药为阳;沉降药为阴。
总之,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根据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因疾病所致的阴阳失调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