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单选题瞬目时在参考导联脑电图上显示为( )。A Fp1、Fp2可记录到一个很深的负相波,波幅达100~300μVB 除Fp1、Fp2外,还可波及前颞区,但波幅较低C 正相主波后跟随一个波幅较低的正相波D 瞬目动作与眼球运动差别不大E 瞬目伪迹一般单个出现,不会连续性出现
查看答案
问题:单选题当双眼向上注视时,正确的描述是( )。A Fp1和Fp2同时出现正相的电位偏移B Fp1和Fp2同时出现负相的电位偏移C Fp1出现正向的电位偏移,Fp2出现负相的电位偏移D Fp1出现负相的电位偏移,Fp2出现正向的电位偏移E F7/F8的电位偏转不明显,Fp1/Fp2明显
问题:单选题肌电伪迹与脑电的快波活动或棘波相比,正确的是( )。A 肌电伪迹波幅较高B 肌电伪迹波幅较低C 肌电伪迹时限极短D 肌电伪迹时限较长E 应使用高频滤波消除肌电伪迹
问题:单选题为防止射频干扰,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 尽量远离产生电磁辐射的干扰源或将实验室屏蔽起来B 电极导线尽量相互靠近C 在电气设备的电源输入部分安装高频滤波器D 在记录仪放大器的输入部分安装高频滤波器E 导联用屏蔽线,且屏蔽层接地
问题:单选题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出现基线飘移,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静电干扰B 瞬目C 出汗D 地线脱落E 眼球运动
问题:单选题属于生理性伪差的是( )。A 50Hz交流电干扰B 静电干扰C 肌电伪差D 电磁干扰E 电极伪差
问题:单选题对导线故障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在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时会产生导线摆动,或与衣物摩擦,在各导产生散在50Hz交流电干扰B 如仅有几根导线产生摆动或摩擦,则只在局部产生干扰图形C 应经常用万用表检查电极与导线的链接,有接触不良时及时修理或更换D 导线在长期使用后会折断或产生虚焊现象,出现间断或持续的干扰波形E 记录中应减少运动以防电极线摆动,避免穿毛织或化纤衣物防止摩擦静电可减少这类伪差
问题:单选题患儿,男,7月龄。视频脑电图监测中,其母以左侧乳房哺乳时最不可能出现( )。A 双枕12Hz的α节律B 3Hz的心电伪迹C 2Hz的心电伪迹D 节律性的吸吮动作伪差E 节律性的拍打动作
问题:单选题与脑电图中出现心电伪差有关的因素是( )。A 身高B 年龄C 性别D 体位E 病因
问题:单选题患儿3个月,行脑电图检测过程中,患儿哭闹,家长怀抱拍打安抚患儿。脑电图可能出现( )。A 高频电子脉冲B 50Hz交流电干扰C 日常起居活动引起的伪差D 节律性运动引起的伪差E 慢波节律
问题:单选题下述哪种因素所致脑电伪差属于仪器系统伪差?( )A 肌电伪差B 放大器故障C 眼球运动所致伪差D 心电伪差E 吞咽引起的伪差
问题:单选题脑电图中出现基线间断或持续的不规则漂移现象,多数原因是( )。A 出汗干扰B 心电干扰C 电极故障D 肌电干扰E 眼动伪差
问题:单选题电极产生伪差的原因不包括( )。A 电极固定不好B 长时间记录后导电膏或导电液干燥C 头皮油脂过多D 电极与皮肢之间电阻过大E 仪器接地不良
问题:单选题患者,男。行视频脑电监测过程中,患者出现情绪紧张及眼睑快速短暂的闭合运动,脑电图最可能出现的是( )。A 瞬目伪差B 50Hz交流电干扰C 异常额区慢波活动D 各导基线飘移E 各导大量高波幅的杂乱无序的波形
问题:单选题如下图所示,脑电现象最可能是( )。A 咀嚼伪差B 静电干扰C 强直-阵挛发作期脑电图D 各导暴发2~2.5Hz多棘慢节律E 50Hz交流电干扰
问题:单选题对呼吸伪差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因呼吸引起基线上下摆动,常为不甚规则的波形以相似的间隔反复出现,但起伏的基线上仍有脑电活动B 可随机影响一个或多个电极C 呼吸可引起电极轻微移动、电极线的摆动D 呼吸本身就可产生明显的电位变化E 影响参考电极时导致一侧半球或全头部的基线起伏,多与体位有关,改变体位可消失
问题:单选题患者行脑电监测过程中,家属在患者身旁整理衣物,脑电图可能出现( )。A B C D E
问题:单选题伪差区别于正常脑电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持续出现的节律性或周期性电位缺少癫痫发作期放电的演变B 地线电极接触不良的伪差除修理电极外,在更变为双极导联后也可消失C 同步出现的突出电位具有矛盾性的空间分布D 波形不同于脑波的特征E 来源于参考电极的一侧性或广泛性伪差在变为双极导联后可消失
问题:单选题关于在ICU环境下脑电监测中干扰的排除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 参考电极被心电活动化,可使用双极导联来消除伪差B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将高频滤波置于70HzC 排除交流电干扰,可暂时关闭其他仪器D 交流电干扰在其他方法不能去除时,可开启50Hz陷波E 动脉搏动引起头部振动所产生的伪差,可通过重新摆放患者头位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