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资料如下表。运用差额计算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目
某商品混凝土的成本资料如下表。运用差额计算法,分析成本增加的原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 22776 元
B.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 13104 元
C.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 4473 元
D.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30657 元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B
解析:
A 选项,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630-600)*710*(1+4%)=22152 元;B 选项,单价变化对成本的影响:(730-710)*630*(1+4%)=13104 元;C 选项损耗率变化对成本的影响:【(1+3%)-(1+4%)】*630*730=-4599 元;D 选项,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630*730*(1+3%)-600*710*(1+4%)=30657。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 元
B.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
C.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26624 元
D.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 元
E.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 元

答案:B,C,E
解析:
目标额为:600*715*1.04=446160元。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640*715*1.04=475904元;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640*755*1.04=502528元;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
640*755*1.03=497696元。计算差额可知,因产品增加的差额:475904-446160=29744元;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497696-446160=51536元,B正确。因单价提高的差额:
502528-475904=26624元,C正确。因损耗率下降的差额:497696-502528=-4832元,E正确。

第2题:

1.背景
某机场工程的混凝土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目标成本为504000元,实际成本为560320元,两者差额为56320元。

2.问题
(1)试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根据表中所给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材料费增加的原因


答案:
解析:
(1)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并衡量各有关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措施的改进。具体做法是:当一项成本受几个因素影响时,先假定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计算出该因素的影响额度,然后依次替换其他影响因素,并比较其替换前后的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影响程度的大小。
(2)分析材料费增加的原因:
1)目标成本=800×600×1.05=504000元:
实际成本=850×640×1.03=560320元:
两者差额=560320-504000=56320元:
该指标由产量、单价和损耗率三者组成。
2)以目标数504000元为分析替代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850替代800:
850×600×1.05=53550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640替代600:
850×640×1.05=571200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5:
850×640×1.03=560320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535500—504000=3150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的差额为:571200—535500=35700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的差额为:560320—571200=-10880元。
4)说明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1500元,单价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5700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降低了10880元。各因素影响程度之和为:31500+35700-10880=56320元。

第3题:

某分项工程的混凝土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应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由于产量增加50m3,成本增加21300元

B.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为56320元

C.由于单价提高40元,成本增加35020元

D.由于损耗下降2%,成本减少9600元

 


【正确答案】:

B

 

第4题:

某分部工程商品混凝土消耗情况如下表,则由于混凝土量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额为()元。

A . 8600
B . 9200
C . 9600
D . 18200

答案:A
解析:
运用因素分析法来求出由于混凝土量增加导致的成本增加额:(320-300)*430=8600(元)。

第5题:

某工程商品混凝土的有关产量、单价、损耗率等数据如下表所示。如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施工成本分析,产量、单价、损耗率对成本的影响程度分别是( )。


A.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30680 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6000 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3245 元
B.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30680 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 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2700 元
C.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28080 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 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2700 元
D.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28080 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8600 元;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3245 元

答案:D
解析:

第6题:

背景
某机场工程的混凝土成本数据如下表所示。目标成本为504000元,实际成本为560320元,两者差额为56320元。

问题
(1)试述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2)根据表中所给资料,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其材料费增加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1)因素分析法的基本理论
因素分析法又称因素替换法、连锁置换法或连环代替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计算并衡量各有关因素对成本形成的影响程度,有助于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措施的改进。具体做法是:当一项成本受几个因素影响时,先假定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而其他因素不变,计算出该因素的影响额度,然后依次替换其他影响因素,并比较其替换前后的计算结果,以确定各个因素的变化对成本影响程度的大小。
(2)分析材料费增加的原因
1)目标成本=800×600×1.05=504000元;
实际成本=850×640×1.03=560320元;
两者差额=560320-504000=56320元;
该指标由产量、单价和损耗率三者组成。
2)以目标数504000元为分析替代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850替代800:
850×600×1.05=535500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640替代600:
850×640×1.05=571200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5:
850×640×1.03=560320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为:535500-504000=31500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的差额为:571200-535500=35700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的差额为:560320-571200=-10880元。
4)说明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1500元,单价增加使成本增加了35700元,损耗率
下降使成本降低了10880元。各因素影响程度之和为:31500+35700-10880=56320元。

第7题:

背景
某施工项目经理部在某航站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时,发现某月的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增加了,降低成本目标与实际成本对比资料以及成本降低率如下表所示。

问题
(1)试说明施工成本分析方法有哪些?说明差额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说明工程项目预算成本、成本降低率和成本降低额的差异分别是多少?
(3)根据表中资料,用“差额分析法”分析预算成本和成本降低率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


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1)工程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和比率法。差额分析法是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该工程项目
预算成本差异:96-88=+8万元;
成本降低率差异:3%-2%=1%;
成本降低额差异:2.88-1.76=+1.12万元。
(3)预算成本的增加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9688)×2%0.16万元;
成本降低率提高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程度:(3%-2%)×96=0.96万元;
以上两项合计:0.16+0.96=1.12万元。
其中,成本降低率提高是实际成本降低额比目标成本降低额增加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进一步寻找成本降低率提高的原因。

第8题:

某项目经理部在某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将商品混凝土的实际成本、目标成本情况进行比较(见下表),实际成本比目标成本超支了42974.25元。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

项 目

单位

目标

实际

差额

工程量

m3

3120

3150

+30

综合单价

340

355

+15

损耗率

%

4

2.5

-1.5

成 本

1103232

1146206.25

42974.25

问题:

(1)说明差额分析法基本原理。

(2)用“差额分析法”分析成本超支的原因。

(3)说明成本分析的对象、具体步骤及资料来源。


正确答案:
 (1)差额分析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种形式,它利用各个因素的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差额来计算其对成本的影响程度。
(2)工程量增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3120)X340×(1+4%)=10608元
单价上升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X(355-340) ×(1+4%)=49140元
损耗率下降对成本的影响程度:3150×355×(2.5%-4%)=-l6773.75万元
以上三项合计:10608+49140-16773.75=42974.25元。其中,单价上升是成本超支的主要原因。
(3)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对象为已完成分部分项工程。
分析的内容是:进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三算”对比,分别计算实际偏差和目标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寻求节约途径。
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的资料来源是:预算成本来自投标报价成本,目标成本来自施工预算,实际成本来自施工任务单的实际工程量、实耗人工和限额领料单的实耗
材料。

第9题: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具体资料见下表,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由混凝土单价提高使费用增加了()元。

A.13104

B.22152

C.30657

D.35256

答案:A
解析:
按因素分析法,先以600×710×1.04为目标函数。消耗量为第一替代因素,以630替代600,得到630×710×1.04=465192元。单价为第二替代因素,以730替代710,有630×730×1.04=478296元。所以,单价提高使费用增加了478296-465192=13104元。

第10题:

某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如下表,关于其成本分析方法,正确的有()。


A、 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8600元
B、 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额是51536元
C、 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26624元
D、 该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是497696元
E、 损耗率下降使成本减少了4832元

答案:B,C,E
解析:
目标:600*715*1.04=446160,所以D错误
产量增加为640,即第二步为640*715*1.04=475904,二者相减是29744,所以A错误
第三步,单价为755,则640*755*1.04=502528,与第二步相减是26624,所以C正确
第四步,损耗是3%,则640*755*1.03=497696,与第三步相减是-4832,所以E正确
三步的累计和是29744+26624-4832=51536(所以B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