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

题目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仔细阅读“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针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措施。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结合“给定资料10”,简要解释一下土地流转的含义,并分析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 [答案提示]
要做好农民工的培训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规范培训内容,统一培训标准。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统一职业技能培训标准,推进农民工培训规范化、标准化。
要改进方式方法,下沉培训重心。培训要做到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满足多元化的培训需要。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做好校内培训的基础上,要积极改进方式方法,下沉培训重心,解决工作与培训时间冲突的矛盾。
要利用信息手段,提高培训效率。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工培训,发挥其快捷、方便、高效、覆盖面广、成本低廉的优势,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
要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在岗培训。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在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与用工企业合作,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用工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设置农民工预备岗位,结合岗位开展针对性培训。
另外,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专项的实施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补贴标准,延长培训时间,严格监督管理,提高培训效果。
(2) [答案提示]
观点一的说法错误。城乡经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但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中国的小康,要始终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观点二中认为农民增收潜力不大是片面的。近年来我国的支农惠农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正是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结果。农民收入的增加可以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方面来继续努力,潜力巨大。
观点三是对土地流转的片面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并不损害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因为土地流转是经营权的流转而不是所有权的买卖。因此,要合理有序地推行土地的流转。
劳务输出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增长,观点四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民增收应当寻找新的支撑点,如科技兴农等,而不应当最大限度上依赖劳务的输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给定资料”,以腐败为例,分析“河对面有美丽的风光,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这就是一句空话”这句话的含义。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总结创新型国家的含义。

要求:表述准确、精练、全面,不超过250字。


正确答案:
(1) [答案提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改革的核心就是制度创新。制度就是改革的桥和船,没有它,改革难以成功。制度从本质上说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解放发展生产力,所以,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适时改革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腐败的产生就是原有制度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造成的,严重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制度改革,消除腐败产生的土壤。
(2) [答案提示]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创新投入高;二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是创新产出高,是否拥有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区分创新型国家与非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

第2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材料提到了“禁讨区”,概括设立“禁讨区”的几种观点及理由。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材料提出综合解决城市乞讨者问题的建议。要求建议具有针对性且实际可行,字数在350字左右。


正确答案:
1.(1)赞成,在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公共交通、旅游活动场所,公安、省、市政府部门门前及形象工程、窗口地段设立一些“禁讨区”,保证整个城市形象和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2)不赞成,认为是错误的管理思路;认为每个人都有流浪乞讨的自由;认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做法。
2.城市乞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从以上资料我们发现乞讨人群具有复杂性、低改造性的特点,加之乞讨者属于社会弱势群体,而且城市乞讨现象也是一个亟待解决和缓和的社会问题,我们提供以下解决办法:(1)成立国家救助中心,指定社会乞讨救助专员,其他城市、交通、司法、医疗等国家机构设专员负责乞讨救助事务,各省市设立对口人员和部门,联合立法,联合监督执行;(2)国家拨发专项乞讨救助资金,成立乞讨救助基金会,各省市设分会,各地设立专门司法部门监督资金落实使用,鼓励企业、个人献爱心;(3)鼓励企业、个人收容有劳动力乞讨者进行合法雇用;(4)增加城市救助站规模,改变救助站运作模式,给乞讨者提供可以创造价值的场所;(5)建立救助管理全国联网信息系统,组织有效联管、联防;(6)严厉打击利用残疾人非法乞讨现象。

第3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所给材料,概括出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是什么。不超过200字。

2.给定资料中谈到了食源性疾病,请指出应采取什么措施控制其发展。


正确答案:
1.(1)在传统的多部门各司其职、分段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下,食品监管部门难以有效监管。(2)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更有不法商人见利忘义生产假冒伪劣产品。(3)许多农产品生产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缺乏,滥用农药和添加剂造成农产品源头的污染。(4)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存在问题,不同标准之间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2.(1)培训农业生产者,提高生产技术j改善生态环境,科学的使用农药和添加剂,避免农产品源头的化学污染。(2)加强对食源性致病细菌的监测。食品安全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配备先进的快速检测设备,杜绝食源性疾病的传播。(3)督促检查食品 生产企业把好质量关,提高生产和监测技术,防止带有食源性致病细菌和有毒化学物质食物进入销售领域。(4)长远来说,建立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体系,针对发现的危害因素,及时向社会发出警报,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和报告体系,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立即.开展调查和检验;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体系,重大食物中毒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纳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

第4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资料,我国对征地的用途已经做了规定,为什么还会出现大规模非法征地的现象?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简要解释“三无农民"的含义及其成因。


正确答案:
1.虽然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征收或者征用土地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也就是说必须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对这个“公共利益’’没有做出相应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就导致了政府部门钻法律的空子,随意解释“公共利益”的含义,大量的用于商业目的的征地业解释为“公共利益”并随意征地,导致了大量非法征用土地的现象?
2.“三无农民”是指“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分”的农民。“三无农民”是在政府征用土地后只对农民进行低标准补偿后将之推向社会而产生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农民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政府在征用其土地后进行简单的补偿,在没有给他们进行培训等以使其获得生存技能的情况下,将其推进市场,推向社会,但由于农民自身条件有限,很难找到工作,而补偿款过低又部足以维持生计,从而造成生活无出路。

第5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垄断行业高工资的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其不合理之处。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什么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其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正确答案:
1.垄断行业依靠垄断地位和国家多年的投入,赚取着超额利润,本身就比其他行业具有分配优势。垄断行业利用本属于全民所有的国家资源和行政权力赚取利润,所赚取的 利润本应该上交国家,作为税收造福全民,但却被以各种形式转化为工资或工资外收入,成为了垄断行业内部的收入。同时,由于体制僵化、分配关系混乱,垄断行业的高收入并没有反映真正的按劳分配原则。
2.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体现了市场法则,符合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基本方针。兼顾公平就是要在效率优先的基础上,把分配比例保持在一定的合理界限内,以平衡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之间的差距,保持社会公平。但在现实操作中却形成了只重视效率、对公平考虑较少的局面,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激化了诸多社会矛盾。

第6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给定资料,试解释“引狼入室”的含义。不超过150字。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盲目招商引资“引狼入室”的严重后果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引狼入室"指的是很多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为政绩工程,为了完成招商引资而不择手段,导致了在招商引资工程中不分好坏,不顾项目对本地环境、人民生活、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破坏而继续上马,几乎到了疯狂的状态。这是一种发展中极不正常的现象,直接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
2.(1)被项目征用土地的农民的利益补偿不到位,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
(2)政府的社会形象以及公信力大打折扣,产生信任危机和执政危机;
(3)本来是监督机构的地方人大、政协也卷入其中,更加严重地破坏了正常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第7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建设节约型机关,首要的是以身作则。结合资料概括机关要以身作则主要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为什么说“决策正确是最大的节约”。


正确答案:
1.机关要为全社会作节约的榜样,主要是在三个方面努力:(1)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做到“精兵”、“节官”;(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应该成为服务型政府,主要负责宏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不是无所不管;(3)严格财政预算,使财政预算法制化,并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以从根本上控制和节约支出。
2.中国是政府主导型的社会,所有重大决策都是由政府作出,而这些决策所涉及的经费动辄以亿万计,一个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无可估量,这是一种巨大的、天文数字般的浪费,绝对不是老百姓一点一滴的节约所能补偿得了得。所以,政府应该在决策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多方征求意见,多听听民众的声音,尽量避免决策失误乃至错误。

第8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给定资料中谈到了教育资源“倒挂"的问题,请简要概括教育资源的“倒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试分别解释资料中“踩刹车"和“踩油门"的含义。


正确答案:
1.(1)城乡“倒挂”。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数量的比例为1:4,而城市和农村享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和基建经费却是1:1,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与人口不成比例。
(2)区域“倒挂”。西部和东部拥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悬殊太大,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
(3)本末“倒挂”。国内教育资源的投入上,占全国师生数比例很小的高等教育拥有的公共教育资源却远高于占全国师生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所拥有的教育资源。
2.“踩刹车”是指国家必须停止执行错误的教育投入政策,制止教育投入的不均衡,改变广泛存在的教育不公问题;“踩油门”则是指国家必须要加紧采取各种措施,以促进教育公平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从而为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第9题:

本题仅限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作答。

1.根据所给资料,概括出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机制应如何完善。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四川省公开征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的原因。


正确答案:

1.第一,贯彻落实信息公开制度,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突发性事件发生和处理的全过程,主动与媒体和群众沟通,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使人民群众能够甄别谣言,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形成完善的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制度。保证救灾的专项资金和捐款都能够及时拨付到位,真正使用在灾区群众身上。同时,公开使用情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各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责任机制,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保证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有序进行。
2.第一,由于灾区任务艰巨,对于所有受灾群众都是一次罕见的人生挑战,失去亲人和家园的种种痛苦比较容易形成社会情绪的郁结,需要想方设法加以疏导,引向团结重建的 方向;通过公开征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促使政府实实在在地履行承诺,确立政府和民众互信团结的沟通关系,凝聚民气,维系国家权力和人民之间的互信团结,为赢得抗震救灾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第二,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在网络不断流传,严重削弱抗灾期间形成的政府与人民的新型互信,需及时澄清和做出雷厉风行的相应处理。
第三,为地震遇难学生上访的家长是一种积极、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通过征集抗震救灾社会监督员的举措把他们的监督热情,纳入到一个常规有序的制度轨道上来,从而“变愤怒为建设”,使之成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力量。
第四,这是政府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管理发放工作的监督、增强公开性和透明度的一个重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