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该公司2×18年3月末结存存货200万元,全部为A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该公司按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题目
KD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买及销售商品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该公司2×18年3月末结存存货200万元,全部为A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零。该公司按月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购买原材料甲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36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57.6万元,公司已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该原材料已验收入库。
(2)用原材料甲对外投资,该批原材料的成本为80万元,双方协议作价为120万元(公允价值),投资后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KD公司已开具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3)销售A产品一批,销售价格为200万元(不含增值税税额),实际成本为160万元,提货单和增值税专用发票已交购货方,货款尚未收到。该销售符合收入确认条件。销售过程中发生相关费用4万元,均用银行存款支付。
(4)在建工程(厂房)领用外购原材料甲一批,该批原材料实际成本为40万元,
应由该批原材料负担的增值税税额为6.4万元。
(5)本月领用原材料甲140万元用于生产A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加工成本20万元,均为职工薪酬(尚未支付)。本月产成品完工成本为160万元,月末无在产品。
(6)月末发现盘亏原材料甲一批,经查属自然灾害造成的毁损,已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该批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3.2万元。
(7)KD公司4月末结存的原材料甲的可变现净值为100万元,A产品可变现净值为180万元。4月末无其他存货。
要求:
(1)编制上述经济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
(2)计算KD公司4月末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2002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30-30/1200×400=20(万元),200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1200-400)×360/1200-(1200-400)×(0.26-0.005)=36(万元),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

第2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4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800件,其实际成本为54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5万元。2004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600件。2004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4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9

B.24

C.39

D.54


正确答案:B
⑴存货可变现净值=(1800-600)×0.26-(1800-600)×0.005=306(万元); 
⑵存货期末余额=(1800-600)×(540÷1800)=360(万元); 
⑶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360-306=54(万元) 
⑷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4-45+45×600/1800=24(万元),注意销售时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第3题:

A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7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800件,其实际成本为54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5万元。2007年该公司未发生甲产品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600件。2007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7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9

B.36

C.37

D.24


正确答案:D
解析:(1)存货可变现净值=(1800-600)×0.26-(1800-600)×0.005=306 (万元);(2)存货期末余额=(1800-600)×(540÷1800)=360(万元);(3)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360-306=54(万元);(4)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54-45+45×(600/1800)=24(万元)。

第4题:

M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2009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件,其实际成本为84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5万元。2009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60件。2009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4.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9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156.5

B.174

C.139

D.154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1)存货可变现净值=(120-60)×(4.6-0.5)=246(万元);(2)存货期末余额=840÷2=420(万元);(3)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420-246=174(万元);(4)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74-35/2=156.5(万元)。

第5题:

某企业,期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为借方11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为贷方200万元。期末,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0万元

B、本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

C、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贷方100万元

D、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贷方300万元


答案:BC

解析:由于期末存货成本110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800万元,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下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1100-800=300(万元);由于期初存货跌价准备贷方有余额,则期初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300-200),计入“存货跌价准备”贷方,故期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为300万元(200+100)


第6题:

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3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A商品1000件,其实际成本为每件0.5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0万元。2003年该公司进货A商品600件,每件实际成本0.42万元,A产品全部供应市场无专项销售合同,2003年销售A产品600件,2003年12月31日预计下年销售该产品售价每件0.46万元,销售税费0.01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3年末对A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

B.-14

C.-2

D.14


正确答案:B
解析:期末成本=0.5×400+0.42×600=452(万元),可变现净值=(0.46-0.01)×(400+600)=450(万元),减值准备已有金额=40×40%=16(万元),冲减14万元。

第7题:

A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该公司2008年年初存货的帐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2008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约束,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 0.26万,预计销售每件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 0.005万。该公司2008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A6万

B16万

C26万

D36万


正确答案:BC

第8题:

A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5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5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5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5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1)存货可变现净值:(1200-400)×0.26-(1200-400)×0.005=204(万元);(2)存货期末余额:(1200-400)×(360÷1200)=240(万元);(3)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240-204=36(万元);(4)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6-30+30×(400/1200)=16(万元),注意销售时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

第9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10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10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10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2010年年末甲产品的实际成本=360-360×400/1200=240(万元),可变现净值=800×(0.26-0.005)=204(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末应有金额=240-204=36(万元),已有金额=期初余额30-当期销售结转的金额400/1 200×30=20(万元),则该公司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

第10题:

某公司期末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拥有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分别为240万元、320万元。其中,甲商品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销售价格为200万元,市场价格为190万元;乙商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市场价格为300万元;销售价格和市场价格均不含增值税。该公司预计销售甲、乙商品尚需分别发生销售费用12万元、15万元,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截止2008年11月30日,该公司尚未为甲、乙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为甲、乙商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为( )万元。

A.60

B.77

C.87

D.97


正确答案:C
解析:甲商品的成本是24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200-12=188(万元),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40-188=52(万元);乙商品的成本是320万元,其可变现净值=300-15=285(万元),应该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20-285=35(万元)。所以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额=52+35=87(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