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包头中设置TTL字段(Time to live)的目的是什么?

题目

IP包头中设置TTL字段(Time to live)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了将几个已经分片的数据报重新组装,目的主机需要使用IP数据报头中的哪个字段( )

A、首部长度字段

B、服务类型ToS字段

C、版本字段

D、标识符字段


正确答案:D

第2题:

在IP数据报头中,包括“地址”字段,该“地址”字段中包括 ______。

A.源IP地址

B.目的IP地址

C.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D.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相应的MAC地址


正确答案:C
解析:在IP数据报头的“地址”字段中包括IP数据报发送者的源IP地址和接收者的目的IP地址。因为数据报方式在各个结点上均需要依据IP地址来进行路由选择,所以各分组需携带IP地址,并且该字段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将保持不变。

第3题:

●一个IP数据包经过一台路由器转发到另一个网络,该IP数据包的头部字段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11)。

(11)A.源IP

B.协议号

C.目的IP

D.TTL


正确答案:D

第4题:

运行TRACERT命令的系统向所跟踪的目的系统发送ICMP数据包,这些数据包的TTL字段从()开始递增,中间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该路由器就把TTL字段减(),如果TTL为(),则丢弃该数据包。


正确答案:1;1;0

第5题:

IP报头格式如下图,其中Flags包括MF比特和DF比特。回答下列问题,将解答填入答题纸对应栏内。

【问题1】(2分) IP报头中设置Time to Live字段(TTL)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2】(9分) ①说明MTU的中文意思。 ②说明在IP报头中,与分片有关的字段。 ③有一数据报总长度4820字节,首部20字节,数据4800字节。某一网络能传送的数据报的最大长度是1420字节,需要进行分片。请列出每个分片的IP数据报长度、片位移字段和MF标志的值。 【问题3】(9分) 某一处于以太网中的主机H从打开电源开始,直到打开网页http://www.baidu.com要用到多个因特网协议。要求列出其中的六个协议的英文缩写名、中文名称和在本次通信中的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问题1】(2分)
防止IP数据包消耗网络资源
【问题2】(9分)
(1)最大传送单元
(2)标识、标志、片偏移(英文亦可)
(3)第一片20+1400,片偏移=0,MF=1
第二片20+1400,片偏移=1400/8=175,MF=1
第三片20+1400,片偏移2800/8=350,MF=1
第四片20+600,片偏移4200/8=525,MF=0
【问题3】(9分)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
DNS协议:域名解析协议,用于把域名解析为服务器的IP地址。
TCP协议:传输控制报文协议,提供面向连接可靠的服务。
UDP协议:用户数据包协议,客户端访问DNS用的是UDP协议。
IP协议:网络互连协议,提供访问过程中数据包的寻址。
ICMP协议:因特网差错控制报文协议,封装在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提供转发成功的几率。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用来把服务器的IP地址转为MAC地址,进行链路层的访问。
DHCP协议:动态地址分配协议,客户端通过DHCP服务器获得IP地址等参数。
其中任选6即可。

第6题:

When debugging a routing problem, the time-to-live (TTL) value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A. Number of routes available.

B. Number of router hops.

C. Time that an advertised route is valid.

D. Time to make a round trip.


参考答案:B

第7题:

在下列关于IP数据包中TTL字段的描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TTL(TimeToLivE.指的是IP数据包在网络上的生存期

B.TTL值的特性常被用来进行网络路由探测

C.无论何种操作系统,它们在设计的时候都满足RFC文档的规定,将发送出去的网络数据包中的TTL都设置成一样的值

D.IP数据包中的TTL值每经过网络上的一个路由器或者网关时,都会被减去一,直到该数据包顺利发送至接收方或者变成零为止


参考答案:C

第8题:

在IP网络中,为了避免IP数据无限制地在网络中传输,设置了专门的TTL(Time to Live)。数据包每经过1个路由时,该字段值

A.增加1 B.原值´2 C.减少1 D.原值/2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考生对IP关键字段的理解和应用。在TTL字段中的值每经过1个路由器就会减少1,当该值为0时,数据将被丢弃。

第9题:

在IP的数据包包头中,与分片和重新组装无关的字段有()。

A.Length
B.TTL
C.Offset
D.More flag

答案:B
解析:

版本号(Version):指明所用IP的版本号,如IPv4或IPv6。·数据包头长度(Length):以4字节为单位,如长度为5表示20字节。·服务类型:可选择最小延迟、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花费之一。·数据包总长度:理论上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可达65535字节,但考虑到传输时延和主机的处理能力,多数机器将此长度限制在576字节之内。·数据包标识(Identification):发送方每发送一个数据包,其数据包标识就加1。若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被分成较小的数据段时,每个数据段必须携带其所属数据包的数据包标识,接收方据此可将属于同一个数据包的数据段重新组装成数据包。·DF(Don't Fragment):指示路由器是否将数据包分段。·MF(More Fragment):标识该数据段的后面还有没有其他数据段,即该数据段是不是数据包的最后一个数据段。·段偏移量(Offset):表示该数据段在数据包中的位置,以8字节作为基本单位。·生存时间(TTL):用来限制数据包的寿命。数据包每到达一个路由器该字段即减1,减至0时数据包将被丢弃。·协议类型:指明传输层使用的协议(如TCP或UDP)。·数据包头校验码:用于对数据包头进行校验。分片是由于网络中一般都会限定其转发分组的长度,当一个较大的数据包想要被转发出去就必须被分成几个小数据段来分别转发,其中给每个数据段按照在数据报中的顺序编号,而重装就是指在接收端将这几个小的数据段恢复成那个大的数据包。在恢复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其编号的顺序来实现。在IP的数据包包头中,与分片和重新组装有关的字段有段偏移量(用来确定分段在整个数据包中的位置)、数据包头长度(用来确定分段是否有缺)MF(用来确定当前数据段是否是最后一个数据段)。当最后一个数据段收到后,自动完成组装。

第10题:

一个IP报文在网络传送途中被分片,生成了3个新的IP包,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3个IP包有相同的标识(Identification)字段
  • B、这3个IP包有相同的标志(MF、DF)字段
  • C、这3个IP包有相同的目的地址字段
  • D、这3个IP包有相同的报文总长度(2字节)字段

正确答案: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