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题目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正确答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优化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2题:

论述我过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的完美融合(2)稳固和加强基础教育,由“双基”教育向“四基”教育转变。(3)加强人文教育和道德教育,促进课程人文性和科学性的融合。(4)注重课程的综合化。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减少分科教育的缺陷。(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6)课程的生活化和社会化、法制化和民主化。

第3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分)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分)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1分)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分)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0.5分)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0.5分)

第4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正确答案:(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第5题: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案: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1)课程任务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任务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幢小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牛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6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正确答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郑和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4)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5)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6)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于合作的能力。

第7题:

论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8题:

课程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8项具体目标,构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10题:

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等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5)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