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红河谷》

题目
初中音乐《红河谷》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吉林省长春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红河谷
2.内容: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在10分钟之内完成。
(2)试讲时教师指挥演奏歌曲。
(3)试讲过程需要有适当板书。
答辩题目
1.什么是弱起小节?
2.你是应届毕业生,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音乐教学这项工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中音乐《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讲解故事情节:书生陈世美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赴京赶考得中状元,但是,他贪图富贵,被招为驸马。秦香莲携同儿女进京寻夫,几次相见,陈世美联社都拒不相认,香莲母子只好暂居在一破庙,陈世美派家将韩琪去追杀她们母子,但韩琪知道真相后,放走了秦氏母子后自杀。香莲无奈,于是到开封府包拯(也就是包青天)那儿状告陈世美杀妻灭子,陈世美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强词夺理,包拯拒绝了皇后和公主的说情,处死了陈世美。
2.教师总结:这是《铡美案》讲述的大致故事情节,而我们今天欣赏的是《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这是包拯在审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组织抢答环节,复习京剧知识:
(1)京剧中的行当有什么?(生旦净丑)
(2)京剧中的主要唱腔是什么?(西皮、二黄)
(3)京剧乐队常使用的乐器有什么?(京胡、京二胡、月琴,鼓板、大锣、小锣)
2.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讲解从唱腔上分析属于西皮,讲解京剧板式是指节拍与节奏,不同的板式是与剧情的矛盾冲突、角色所处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及情绪表现相关。
3.总结:这是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中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唱段。
(三)深入分析
1.请同学们认真欣赏京剧视频,思考:包拯在审陈世美时采用不同的语言,在音乐中表现了什么?播放《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2.教师:大家刚才仔细聆听了这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请同学们回答,在审陈世美时,有几种语言变化?(四种)
3.教师再次提问:都是怎样的语言呢?学生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
(1)包拯先是好言相劝,音乐比较缓和,节奏平稳。
(2)随后,陈世美态度恶劣,以势欺人,包拯便在劝导中带有了训斥责问的口吻。
(3)由于陈世美联社的诡辩,激怒了包拯,包拯历数他的罪状。
(4)包拯愤怒,不顾公主和皇后的说情,最后处死了陈世美。
5.播放京剧人物姿态的图片,同学分组进行表演式的模仿。
6.介绍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器与管弦乐器。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7.将同学们分为六人一组,并为同学们分发三角铁、碰铃、木鱼、锣,跟随音乐为乐曲伴奏。并设问:通过刚刚乐曲的聆听,思考应该运用什么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适合运用怎样的节奏进行伴奏?
8.设定十分钟的练习时间,并提示同学们在打击乐编配过程中要注意,在选择打击乐器时要注意音色对比。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智取威虎山》,学生了解故事情节: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数股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
2.师生总结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五)小结作业
京剧艺术很深奥,我们要喜欢去观看、去欣赏,经过这两节课的学唱与欣赏,我们对京剧有了一部分的了解。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争取把国粹发扬光大!
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学陈世美忘恩负义、贪图名利,最后落得如此下场,希望同学们发奋读书,做一个有才识、有抱负的新青年。
【板书设计】略

第2题:

初中音乐《神圣的战争》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在上课之前播放《游击队歌》,并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首歌曲是谁写的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贺绿汀,表达了对日军的愤恨和蔑视,对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同学们还听过哪些抗日歌曲呢?(《保卫黄河》《地道战》)教师总结:这些歌曲都表达了人们的愿望和理想,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3.顺势导入新课《神圣的战争》。(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战争的歌曲《神圣的战争》)
(二)感知歌曲
1.初听歌曲并设问:“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情绪是感情庄严的,速度是稍快的中板)
2.复听歌曲并设问:“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自由发言。(对法西斯的愤恨和战争的艰辛,并人民对战争胜利的期待和信心)
(三)分段赏析
1.再次完整聆听,感受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感?师生总结并介绍作品。(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坚忍不拔的态度。这是一首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歌曲,苏联卫国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卫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准确的体现了人民万众一心抗敌的精神。)
2.欣赏歌曲,感受旋律特点,看看出现了那些节奏型?(弱起、八分休止、附点等)师生共同总结:这样的节奏型更像哒哒的枪声、冲锋的步伐,豪迈激昂。
3.学唱主旋律,老师范唱,学生等跟唱,在唱的过程中感受节奏型的特点。(音乐的停顿、跳跃给人一种沉重步伐的感觉)
4.带着对战争的敬仰完整的聆听一遍歌曲。
(四)巩固提升
1.讲述歌曲的历史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大举入侵苏联。莫斯科一处火车站,成千上万的战士准备开赴前线。亚历山大罗夫苏军红旗歌舞团为战士们演出。当《神圣的战争》响起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表情严峻、全神贯注地倾听着。这首歌曲被连唱了五遍。一位军官在回忆录中写道:“每逢艰难的处境,只要想起《神圣的战争》,就会增添新的力量。
2.请各组分别表演其他抗战歌曲,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神圣的战争》,知道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生在一个伟大和平的年代,我们要感恩这个年代,因为他是无数的革命先驱用鲜血换来的。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谈一谈进行曲的特点。
【参考答案】
在乐曲的形式上,中外进行曲均采用二部或三部曲式,其中少数作品(器乐曲居多)采用回旋曲式。
在表演形式上,一开始声乐演唱多于器乐演奏,后来根据进行曲实用功能的需要逐渐由乐队代替了演唱,适应了各种场合上的演奏,提高了它们的实用价值,扩大了乐曲本身的社会作用。
在创作形式上,声乐曲仍然多于器乐曲,但就器乐曲而论,外国多于中国。
在乐曲所使用的文字标题形式上,中外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多数作品有“进行曲”字样,如《义勇军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等,而少部分作品没有这个字样,如《歌唱祖国》《马赛曲》等。
2.说说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三维目标?
【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聆听、学习歌曲,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塑造的勇敢、紧张、爱国的苏联战士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感知附点音符以及八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并体会作者表达的音乐情感。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我认为在歌唱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欣赏歌曲的兴趣,完成三个教学目标。
第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播放影片方式导入,可以直观的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背景,对歌曲有开门见山的感觉。
第二,运用自主聆听,提问结合找到歌曲中描写了怎样的内容,学生可以主动学习,提升他们对歌曲的认识程度。
第三,通过分析旋律,提出节奏型的作用,让学生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做到对今后的作品分析举一反三。
第四,欣赏也离不开唱歌,最后让学生演唱歌曲,巩固情感体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了保障。

第3题:

在《红河谷》中,宁静饰演的人物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比慷慨陈词更加壮烈、凄美,这时音乐的作用是()。

A.参与叙事

B.抒发感

C.参与影视剧风格的形成

D.塑造气氛


参考答案:B

第4题:

通过初中音乐课程的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  )


A.热爱祖国,具有集体主义精神

B.生活态度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追求

C.接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D.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

第5题:

音乐《红河谷》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带入创设情境,分别播放几首歌曲的片段,猜歌曲的歌名并分别对应说出地区。
2.总结并引入新课: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感知歌曲
1.播放歌曲《红河谷》的录音,熟悉歌曲的内容。并思考问题:
(1)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速度、节拍各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红河谷》这首歌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速度是中速,四四拍。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再次聆听歌曲录音,听辨歌曲的结构。(划分歌曲的乐段,两部分)
(三)演奏实践
1.老师弹奏主旋律,学生轻声模唱或视唱。
2.在反复的演唱中,进一步了解主旋律结构特点、节奏和旋律特点。(有几个乐句组成?典型节奏有哪些?乐句间的旋律有何特点?)(让学生试着听琴填词唱第一乐段歌词)
3.在唱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据旋律、节奏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表现方法及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4.教师讲解分声部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分声部,通过哼唱-演奏-同时唱奏的方式,4人为一组,分组练习旋律。
(1)观察第一小节和其他小节有什么不同?(弱起)
(2)讲解弱起小节和空拍的演奏。
(3)自主学习的二、三、四声部。
5.视唱歌曲旋律,对比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旋律异同。
6.在唱准旋律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组合演奏歌曲。
7.表现歌曲,师评互评。
(1)分组演唱歌曲。
(2)竞赛演奏歌曲。
(四)巩固提升
1.为歌曲配上打击节奏,并跟随录音进行演奏。
2.小组展示,互评。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乐曲《红河谷》,感受了加拿大民歌的风格;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搜集加拿大其他民间歌曲,课下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你在课堂上讲授节奏等重点内容的时候,有两名学生却在交头接耳。请谈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参考答案】
作为一名音乐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尤其是学习课程的知识性重点内容,是我的基本职责。因此,面对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交头接耳的状况,我会立即思考解决办法,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并保证他们能完整地学到我所讲授的内容。我主要会采取课上示意、课下交流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课上示意。我会先将语调升高、暂停授课、眼神暗示、点名作答等方法提醒交头接耳的两位同学,维护好学生尊严。
其次,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调整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合理安排音乐课教学时间,做到动静结合,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有张有弛的氛围中学习。
再次,课下交流。课余时间,我会以谈心的方式,找该学生聊一聊。倾听他对音乐课程内容讲授的想法,检验他的学习效果。同时明确告诉他在音乐课堂上交头接耳的不良影响,既耽误自己听课,又会对其他同学形成不良的暗示。相信他能意识到自己上课交头接耳是一个扰乱课程秩序的行为,并且自觉主动的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最后,在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多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表扬学生,使学生增强自信,发挥音乐潜能。
2.简介一下《红河谷》。
【参考答案】
《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地点有争议)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河谷》这首歌是一首经典英文民歌。美国人相信这首歌来自1860年代的美国得克萨斯州(红河),加拿大人则坚定地认为这首歌有北方色彩,明显属于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红河)。

第6题:

初中音乐《阿玛勒火》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音频,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歌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
学生自由回答。(拉萨,藏族)
教师总结并追问:“那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去干嘛呢?”由此,顺势引入拉萨地区歌舞音乐《阿玛勒火》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
1.初听乐曲,教师进行提问: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作品的情绪优美抒情;表现了藏族人民热情歌舞的热闹场景。
2.再次聆听歌曲思考,并提问学生:歌曲可以分成几段?每段的开头结尾都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可以分成两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且每段结尾都用相同的旋律结尾。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并请学生唱谱。感受、强调旋律的强弱变化及情绪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唱谱,并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旋律中出现了临时变音记号、波音等。
3.教师采用钢琴指导的方式,讲解并巩固变音记号、波音记号的正确演唱方法,之后带领学生完整演唱谱例。
4.教师唱词,学生跟唱,并请学生思考:“可以从歌词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特征?”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词描述藏族风土人情,表达藏族人民与解放军的深厚情谊。
5.教师带领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并思考:“衬词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衬词的作用是强调民族特征,突出情感表达。
6.教师请学生观看阿玛勒火视频,学生小声哼唱,并请学生观察:“在视频歌曲部分与舞曲部分分别有什么特征?”
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部分音乐优美典雅,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部分音乐轻快,舞者只舞不唱。
7.教师引出囊玛这一民歌体裁,简单进行介绍。
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由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铃等六件乐器组成。音乐分为前奏和间奏、歌曲、舞曲三个部分。舞曲是囊玛的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人声停止歌唱,表演者随乐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
8.学生完整聆听并哼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同学们针对本节课的歌曲与视频的观看,进行舞蹈创编,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创编活动。
学生展示,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通过本节课对于藏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体会,及囊玛的了解,树立弘扬民族音乐的积极思想。体会群众与解放军的深厚情谊,树立积极向上的爱党之心。
2.下节课我们以“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主题,开展交流。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藏族舞蹈的音乐形式。
【参考答案】
藏族舞蹈音乐形式主要包含囊玛、堆谐、弦子等。
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乐队由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铃等六件乐器组成。音乐分为前奏和间奏、歌曲、舞曲三个部分。舞曲是囊玛的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人声停止歌唱,表演者随乐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
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是地名,“谐”为藏语“歌唱”之意。堆谐是在藏族最古老的民间歌舞“果谐”(圆圈舞之意)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因在拉萨最盛行,又被称为拉萨踢踏舞。
弦子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故称弦子。
2.在拓展延伸环节,所有同学都在跳藏族的舞步,只有一位同学在扭脖子跳维族舞蹈。作为老师,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对于这件事情我会运用机智、灵活机动的语言讲授,从课堂的主题上扩充学生们的知识面出发:
首先,我会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看她正在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步?”学生们会给出一些答案,之后我会说:“这位同学非常棒,她跳的是我国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步维族的舞蹈。但是我们现在的《阿玛勒火》是藏族的歌舞音乐,我们配上藏族的舞步会不会更适合呢?”学生的齐声回答中学生们继续跳着藏族舞步。
其次,在学生的齐声回答中学生们继续跳着藏族舞步,活跃了课堂气氛,课程也能够继续顺利进行。
最后,下课前我会布置一个作业给学生,请他们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风格,有能力的同学试着练习一下舞步,下节课上课前进行展示。

第7题:

初中音乐《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看过哪些经典的动画片吗?请大家分享一下动画片的名字,简单说说故事情节。
开心一刻:
1.请同学们看动画片名和人物图,进行连线。
2.听音乐辨人物:通过聆听猜测人物,比比谁看过的动画片多,并且熟悉里面的歌曲。《美女与野兽》《哪吒传奇》《灌篮高手》,并将人物与片名和相关的音乐连线。(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注意歌曲的风格特点)顺势引入新课《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二)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动画片《宝莲灯》的影视片段,并请学生介绍《宝莲灯》的故事情节。
2.教师播放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请学生体会歌曲的速度、拍子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4/4拍的歌曲,速度为中速。
(三)新课教授
1.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随钢琴进行基本发声练习。
2.教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跟随钢琴哼唱歌曲主旋律,并注意歌曲的节奏、节拍。通过哼唱歌曲旋律的方式,体验这首歌曲旋律的起伏。
3.将歌曲分段,比较色块中两个乐句旋律的音高和节奏。找出歌曲中的难点。(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高音部分轻声演唱)
4.学生朗读歌词,通过对歌词的理解,来体会影片中小主人公对母亲的思念与坚定的救母之心。
5.教师伴奏,学生加入歌词随音乐跟唱歌曲,进一步感受影片中小主人公的迫切、起伏的心情,同时体会音乐对影视的作用。
6.教师提问:电影为大家塑造了怎样的沉香?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的融入对影片的播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总结:影片中小主人公思念母亲,坚定救母之心,突显了“宝莲灯”神话中的孝道和坚持,将沉香与母亲间的刻骨思念描画得动人心弦。歌曲《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的融入,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具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教师讲述动漫音乐对影片的作用。动画片的人物性格夸张,动物和事物常使用拟人的变现手法。片中主人公的活动,常伴有个性化的音乐,从而起到烘托气氛概括人物的作用,在数字化得今天,高科技电脑合成技术被大量应用在动漫影像和音乐创作中,摆脱了早期动画片靠手工设计及音乐制作单一化地制约,将人物刻画的更加鲜明生动,音乐更加细腻逼真。
2.听一听我们看过的其他的动画片音乐,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哪些动画片的音乐。例如:《烛光里的微笑》《黑猫警长》等。
(五)小结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漫音乐,一起回味了我们的童年乐趣,并且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完成了音乐的欣赏与学唱,请同学们课下观看影片《烛光里的微笑》,感受歌曲《我怎样长大》在影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具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电影音乐具有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3)塑造人物形象。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在中国的武侠、神话作品中,声音是非常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段。
(4)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悬疑片中经常用恐怖的音效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想象。
(5)影视艺术作品中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代替字幕、代替现场乐队的作用,音乐几经成为影视艺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同样带给我们艺术的享受。
2.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①要转变教师角色。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②学生角色的转变。自主学习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课堂的主人,让他们从传统的、从属的、封闭的角色转变为自主、开放的主人地位。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四个阶段
①激趣,学生进入探索性自学阶段。
②活动,学生进入实践性自学阶段。
③探究,学生进入创设性自学阶段。
④鼓励,学生进入自我评价阶段。

第8题:

我是学音乐专业的,教师资格证考的是初中语文,报考特岗教师还能报音乐吗?


只能报语文

第9题:

案例:
在上《红河谷》这节课时,张老师先让同学们跟着音乐听了两遍,同时小声进行哼唱。然后让同学们开始跟着伴奏集体演唱,通过多次的演唱来巩固,直到全体学生都会演唱为止,学生开始变得情绪烦躁,没有激情去唱,而且声音也越来越小……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综合上面教学案例片段,简述自己的观点。


答案:
解析:
张老师的教唱过程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但是忽略了课堂主体是学生。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都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而张老师只是让学生重复唱,没有加入情感体验和课堂互动,以会唱为目的,以至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变得乏味无趣和低沉。此外.兴趣爱好是一切学习的动力.这节课并没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失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此节课教学设计不合理,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审美性和情感性的学科,教师没有注意这点,正确的做法是以感受体验为主,将感情融入到歌曲当中,达到不只会唱,同时给歌曲注入生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课堂互动的效果,从而达到音乐课的教学目的。

第10题:

歌曲《红河谷》的基本指挥图示是(  )


答案:C
解析:
《红河谷》是一首4/4拍子的歌曲,所以指挥图示应是四拍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