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次根式”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题目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掌握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11。②培养根据条件处理问题的能力及分类讨论问题。
③经历观察比较总结和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的意识。
完成下列任务:
(1)请设计一个情境导入。(10分)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至少2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10分)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
(4)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①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 ②要修建一个面积为6.28 m2的圆形喷水池,它的半径为__________πm(π取3.14) ;
③一个长方形的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 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__;
④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开始落下时的高度^(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____。
【活动方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由实际问题人手,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不同的式子中探寻规律.为二次根式的引入做好铺垫。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题目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解答二次根式取值范围的习题.避免一些常见错误。

学生活动:合作交流,讨论解答。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对二次根式的取值范围有更深刻的理解。(3)重点: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所含字母的取值范围。
(4)难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求根公式。
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方程中的系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出课题。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应用根与系数关系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借助问题的引导,发现、归纳并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激发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勇于探索的精神。

第2题:

高中“函数概念(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函数的实质是两个集合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理解函数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理解函数的定义。

完成下列设计,并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至少设计3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设计至少2个例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3)本节函数概念教学与初中函数概念教学有什么不同?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


答案:
解析:
开展概念教学的原则:抓住问题本质,注重知识发展过程,突出核心内容,问题引导教学。1、结合教材中的“思考”、“探究”问题,重新设计围绕核心内容的课堂教学问题。2、用问题引导教学,使教学不拘泥于教材的细枝末节,而是围绕核心内容的问题展开,让教学成为围绕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的过程。

⑴创设问题情境,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

(2)概念的辨析:深入探究、剖析概念

概念中有哪些规定和限制的条件,它们与以前的什么知识有联系;概念的名称、表述的语言有何特点;概念有没有等价的叙述。在概念教学中重要的字、词就是一个条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剖析概念,才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

(3)概念的应用:例题示范、应用概念

学生应用概念自主完成本节课的典型例题,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并各自整理出来。教师说明要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第3题:

师范大学毕业,具备高中生物教师资格。目前从事初中物理教学,想再认定一个初中数学教学,怎么做


重新申请数学教师资格证,从笔试开始

第4题:

简要列举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对其中两种作详细说明。


答案:
解析:
(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l:3头语言结合适当的板书,向学生说明结论或论证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和知识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讨论法。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者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心问题,并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评价或者判断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
(3)自学辅导法。自学辅导法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在总结程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学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发现法。发现式教学法又叫问题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倡导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谈话法。教师通过问答、谈话的方式进行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谈话法。

第5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与解法的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进一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②进一步了解-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配方法、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③会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④通过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休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①、②,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性解法,请设计问题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第6题:

初中数学《二次根式的运算》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第7题:

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5分)
(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 (5分)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5分)


答案:
解析:
(1)实例①:小学使用的地图册里有中国地形图,其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处都标有海拔高度。普通的中国地形图上,也可以找到这些数据,如某地-100米表示低于海平面l00米。
实例②:记录收入支出的某地银行存折图片():图片中的正负数分别表示,存入30000元,支出l8000元。
实例③:北京冬天某天的温度是零下3。E。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实例,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体会到正负数的引入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2)实例①:北京冬季里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
实例②: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分别是2,-2,0,如何确定排名顺序
实例③:2013年某地花生产量比上年增长l_8%,油菜籽产量比上年增长一2.7%,这里增长一2.7%代表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由实例归纳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及从特殊到一般认识问题本质的能力。)
(3)问题①:向东走2米记作+2米,向西走2米记作多少
问题②:某种商品价格上涨l0%和下降l5%,分别怎么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负数。)
(4)重点: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如何表示负数。
(5)难点: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概念,理解0所表示的量的意义。
(6)引入负数后,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能够很好地运用数学来进行描述,说明了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也为我们日后用字母代替数的代数运算做了铺垫,它可以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更深入。

第8题:

数学双基目标是数学教学目标中的基础目标,其他数学教学目标以双基目标为基础。()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第9题:

高中“函数概念”(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函数的实质是两个集合间的特殊对应关系;
②理解函数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③理解函数的定义。
完成下列设计,并且回答问题:
(1)根据教学目标①②,至少设计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
(2)根据教学目标③,至少设计两个例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3)本节函数概念教学与初中函数概念教学有什么不同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各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实例一:自由落体运动
(3)高中函数概念与初中概念相比更具有一般性。实际上,高中的函数概念与初中的函数概念本质上是一 致的。不同点在于,表述方式不同——高中明确了集合、对应的方法。初中虽然没有明确定义域、值域这些集合,但这是客观存在的,也已经渗透了集合与对应的观点。与初中相比,高中引入了抽象的符号f(x)。f(x)指集合B中与x对应的那个数。当x确定时,f(x)也唯一确定。另外,初中并没有明确函数值域这个概念。
教学重点:在研究已有函数实例的过程中,感受在两个数集A,日之间所存在的对应关系厂,进而用集合、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然后再进一步理解它。
教学难点:对抽象符号y=f(x)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设置理由: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而函数概念的核心是“对应”,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是基础。从具体到抽象才符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感知到理解,从表象到概念的认识规律。抽象符号在数学中广泛使用,因此对于它的理解是难点也是重点。

第10题:

初中“正数和负数”(第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②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的扩充过程;

③用负数表示现实情境中的量,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教学目标①,给出至少三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2)根据教学目标②,给出两个实例,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3)根据教学目标③,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用负数表达,并说明设计意图;(5分)

(4)相对小学阶段的负数教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5分)

(5)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课,其难点是什么?(5分)

(6)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后续哪些内容的学习有直接影响?(5分)

本题不支持作答,可直接点击查看解析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如何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

一、灵活使用教材,把教材静止的场景变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合理组合教学内容。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实、延伸教学内容。

数学教学一定要充分考虑“ 生活是数学的归宿,数学要服务于生活”。 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资源, 构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