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题目
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片段:
师:如何解方程3x一3—6(x一1)
生1: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看出来了,x=1。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
生2: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问题:
(1)你对这位老师的课堂行为怎么评价 (10分)
(2)课堂提问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0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这位教师提问时,把学生新颖的回答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标准答案,一味强调机械套用解题的一般步骤和“通法”。殊不知,这两名学生的回答的确富有创造性,可惜,这种偶尔9,-1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仅没有被呵护,反而被教师“标准的格式”轻易否定而窒息扼杀了。其实,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耐心倾听.并给与激励性评析,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又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提问要关注全体学生。提问内容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要富有层次性,不同的问题要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
②提问要有思考的价值,课堂提问要选择一个“最佳的智能高度”进行设问,使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③提问的形式和方法要灵活多样。注意提问的角度转换,引导学生经历尝试、概括的过程,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让学生得到的是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的是成功的快乐,使“冰冷的,无言的”数学知识通过“过程”变成。火热的思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
设计二?
问题:?
(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

(2)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


答案:
解析:
(1)设计一中,教师使用真实情景作素材,立足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从中提出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探究,将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融为一体。其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以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发展为宗旨的教学。
设计二中.教师纯粹是为了讲授知识.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涉及很少。
(2)情境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境教学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进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化学实验、化学史、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经验等为素材。选取素材时,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所处模块的功能定位,不同模块对教学素材的复杂程度、功能价值的要求也不同;其次,素材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再次,对于同一教学目标,可以选取不同的素材,促进学生思想方法的建构;最后,素材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第2题: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的“公共利益的维护——每个人的责任”的教学片段,请阅读并回答问题。

问题:(1)请指出本教学片段中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
(2)结合上述教学片段,谈谈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答案:
解析:
(1)本教学片段所运用的课程资源种类有: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2)对开发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启示:
①课程资源不会自动进入教学领域,需要能动地去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
②自主开发。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要发挥主体作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分析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目标实现的关系,评估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价值;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
③特色开发。学校要从具体的地域特点、学校特点、教师特点、学生特点出发,发挥各自的优势,使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有效实现特色开发。
④共同开发。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共同收集、处理、展示课程资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第3题:

案例教学的作用()

A.案例教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B.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C.案例教学有利于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调高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

D.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

E.案例教学有利于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确答案:ABCE

第4题:

既然是案例教学就应以实际发生的事实作为案例,否则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


答案:错
解析:
案例教学不要求一定要以实际发生的事实作为案例。

第5题:

案例: 下面是“零指数幂”教学片段的描述,阅读并回答问题。

片段一:观察下列式子,指数有什么变化规律?相应的幂有什么变化规律?猜测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把握题干,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灵魂。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这样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第二,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第三,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该确定好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确定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后,要进一步研究、分析,这一“知识与技能”,是怎样获得的,需要经历怎样的科学探究过程,需要用到哪些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第6题:

案例:
足球是初中校园广受男生喜爱的课程,它是一种全身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三某班共有男生24人,教学内容为脚内侧踢地滚球、停地滚球技术,新授课,40分钟。请根据下列教学片段进行分析。

问题:
(1)分析该案例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指出该案例的教法、学法及时间安排上是否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在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设置是合理的,但是知识目标设置不合理。
该案例从三个学习领域安排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足球是一项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情感目标的设计恰到好处,能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是知识目标不合理,这是一堂新授课,第一次授课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基本掌握这次课中讲授的动作技术,而不是一下子掌握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脚内侧停地滚球技术以及多项素质能力。该案例的技能目标是合理的,在这一节课中,学生的控球能力、支配能力、速度耐力等应得到相应的提高。
通过以上分析,该案例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应改为:进一步建立脚内侧踢、停球技术动作的概念。
(2)①教法内容
该案例设计的教法过于简单,内容不详实,略显单调空洞。教学开始时,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做热身运动,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可能会出现运动损伤。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需要在教师巡回观察前加一个学生自由练习的环节。
②学法问题
对新授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仅凭观察教师的动作讲解和示范,认知和理解能力不能立刻跟上去,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隋和学习效果。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脚内侧踢、停地滚球技术,在练习前最好让学生踢固定球,这样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技术。
③时间安排
在时间安排上,对于每个动作技术的学习,每个过程都才10分钟,而比赛时间设置为20分钟,这对于第一次授课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教师应把时间花费在着重解决脚对球接触力量、方向、掌握上,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问进行自主练习巩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球与支配球的能力。

第7题: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通过小学学过的算式到方程概念的引入的关键性知识点,请就初中“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该课程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6分)
(2)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设计一段教学过程。(18分)


答案:
解析: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概念,体会由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化的思想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列表格等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的相等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结合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教学重点:结合问题情境抽象一元一次方程概念。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过程。
(3)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l:问题解决,体会方程
播放2014年巴西世界杯宣传曲。
出示问题:
问题一德国队在2014年世晃杯小组赛
中,胜了2场,平了l场,负0场,巴西队
的积分是多少 (胜一场积3分,平一场
积1分,负一场积。分)
问题二瑞典队在2014年世界杯欧洲区
预选赛中.共参加了l0场比赛,只负了
2场,共得分20分。瑞典队胜了几场
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
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
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
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
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
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
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
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
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4
年巴西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
下三点考虑:
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
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
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
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问题与情境一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活动2:结合实例,抽象概念
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
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
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65%,比女生多l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
多少名同学
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llOcm.每
张纸宽度为26era,横向可以放4张纸.
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
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
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
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
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

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
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
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
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
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
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
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
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
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
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
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
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
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
探索的发现之旅。
活动3:追溯历史,深化认识
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
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
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l3
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l。问王丹同
学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
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
化对“元”的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
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
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
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
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
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活动4: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六老师上周到A中学参加全市数
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
千米后到8县城。继续行驶l5分钟到C
路口,最后行驶l5千米到达火车站,全程
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
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题目)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火车站
的路程吗
(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
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
(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部分量
的表示。(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
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其余量的表
示。(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
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
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
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
“教师引路一自主探路一合作修路一
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
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
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
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5:登山作业,挑战自我
出示珠峰图片和2008年奥运火距在珠
峰传递的路线图。选取“大本营”“前进营
地”“突击营地”三个地点的寓意设计挑
战珠峰登山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登山作业.教师对
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补救。



将三个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融人
了思想教育内涵,激励学生永不放
弃.形成从基础做起的意志品质。


活动6:畅谈收获,寄语人生
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
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y+

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
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
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
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

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
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第8题:

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教学重难点: 
  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 ei 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 pei mei 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敢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 
  (1)指名学生读音节 
  (2)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1)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3)小组轮读 
  (4)指名学生读 
  (5)学生加动作读    
  (6)学生表演读    
  (7)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 
  (8)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第9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析下面案例片段。
某教师在《北京的金山上》的演唱教学中,导入时播放了《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首先让同学们“说”西藏,讨论西藏的风土人情;然后让同学们进行对比,“比”西藏、“赞’’西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共同表达对西藏的赞美。
要求:
(1)对案例提出自己的判断。(3分)
(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5分)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7分)


答案:
解析:
(1)本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
(2)本案例是以“北京的金山上”的演唱为教学内容,但课堂上忽略了音乐本体,过多地讲解西藏相关文化,淡化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地关注了学科以外的文化知识,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曲解了“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等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该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为的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不是本末倒置,无限度地外延与拓展,将音乐课上成历史、地理、自然等课。
(3)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本专业音乐学科的特点,正确地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提倡拓展民族文化,但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到音乐本体的教学上。因为它是发展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的基础。

第10题:

阅读以下案例,回答问题。



(1)以上教学片段体现出王老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
(2)运用案例中具体的事例说明王老师的教学理念。


答案:
解析:
(1)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放性教学理念。 (2)片段1:“他们以4-6人为小组,有的挑选叶片,有的两手撑开袋子,有的将叶片分别装到两只黑色的塑料袋中,有的拿着白线绑扎着,有的在旁指点比划着,有的忙着写标签……”在小组分工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采用这种组织形式进行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在多个方面有所进步,让他们的潜能、生物科学素养得到了发展,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并且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创设了开放
式、民主式的活跃课堂。
片段2:放学的时候,同学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植物会呼吸吗 ”“如果植物能呼吸,它应该是呼出二氧化碳吧 ”“如果植物真的也呼出二氧化碳,那晚上我们的氧气有没有可能不够啊 ”体现了王老师不仅注重课上的实验探究,而且能激励学生将探究迁移到课外,倡导探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3: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王老师注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王老师对于学生实验的失败没有打击,而是鼓励和引导,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