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某教师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题目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某教师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定义,理解数列的分类,掌握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通项公式。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个性意志,体验和感受数学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上述三维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相同吗 存在什么问题 简要回答(6分);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存在什么问题 简要回答(6分);
(3)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给出你的教学目标设计(8分);
(4)结合《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说明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0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1)不相同,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行为主体是学生,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教师。问题是教学目标中行为主体不一致。设计教学目标时在表述对象上应该统一,而不是其中的一条目标是以教师角度来描述的——“使学生……”,另一条又是以学生角度来描述的——“经历……过程”。通常情况下,以学生为主体来表述比较恰当,也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不具有可操作性。问题是教学目标设计的过高过大不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准确把握基础上的,要具体实在不浮华,具有可操作性。
(3)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有关概念,几种简单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通项公式法);了解数列是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体会数列中项与序号之间的变量依赖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然界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抽象出数列的概念;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的规律。抽象、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了解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列源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研究数列可以揭示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一些规律.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把生活实际与数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反映数学的学科特点,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如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是数列及其概念,本质是特殊的函数。②要有计划性,可评价性;要有本节课的大致内容及学习顺序.学习 后学生应有什么样的变化,如会根据其前几项的特征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等。③格式要规范,用词要考究;要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阐述,表述对象要统一,在用词上要慎重.既要有 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又要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和探索”等。④要全面,不能“重知轻思”“重知轻情”等;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还 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⑤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要从记忆、理解和探究三个层次来制定目标。⑥要实在具体,不浮华;要防止教学目标“高大全”,有的甚至是“假大空”,目标“远大”、空洞,形同虚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设计,它必然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环节是( )

A.教学内容设计
B.教学方法设计
C.教学目标设计
D.教学起点设计

答案:C
解析:

第2题:

本节课你设置的教学三维目标是什么?【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美术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目标明确指出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节课我所设置的三维教学目标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分别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韵味”是中国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感受中国水墨画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掌握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巧妙的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正确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初步掌握以破墨法为主要墨法,并以抽象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创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审美素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3题:

以下关于教学设计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

A.教学设计是一种系统方法

B.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

C.教学设计要就是要设计教师的教学过程,即“怎么教”的问题

D.教学设计旨在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给出适合的教学处方或者解决方案


参考答案:C

第4题:

下面是某教师执教《不等式的运用》的教学过程。
教学的具体环节如下: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完成概念图中问号处的不等式;(6分)
(2)请补充完例3通过反例同化的设计意图;(6分)
(3)关于《不等式的运用》的教学过程,给出你的教学目标设计;(8分)
(4)请对上述这位教师执教《不等式的运用》的教学过程作出评价。(10分)


答案:
解析:
(2)例3的设计意图:通过例3剖析错解、引出正确的教学策,把学生置于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矛盾的冲突之中,引导他们顺应新问题、新体会,调整原有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新平衡。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均值不等式,能根据问题条件的需要灵活运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相关知识的梳理,以及正例同化与反例顺应,优化认知结构,进一步发展恒等变形与转化化归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知识的系统化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领悟数学知识的生长规律;经历师生、生生交流、合作与探究、批判与反思,增进理性思维的发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上述教学过程,基本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实际,反映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教学过程设计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有两个环节不容易把握:一是对知识结构梳理;二是利用反例顺应。这两个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认知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应只引申和明确,不能限制学生的思路,要给教学的动态生成以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第5题:

体育课教学设计的重点主要落实在哪一环节( )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策略设计
C.教学内容设计
D.教学过程设计


答案:B
解析:
教学策略是体育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第6题:

在学习“空气”内容时,某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感受人与空气的密切关系,认同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宝贵资源”,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


A.认知性目标

B.技能性目标

C.体验性目标

D.策略性目标

答案:C
解析:
描述体验性学习目标行为的动词有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同等,故本题选c。

第7题:

下列选项中,( )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

A.教学过程的设计
B.教学目标的设计
C.教学策略的设计
D.教学内容的设计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体育教学设计的知识点。

C项,教学策略的设计,是体育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点。主要解决的是体育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综上,C正确。

A项,教学过程的设计,简明扼要表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直观地表示体育教学的过程。故排除。

B项,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学生的需要、学习内容和学生在课堂表现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编写教学目标。同时,也为体育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故排除。

D项,对学习内容的分析,要了解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要达到什么程度和水平。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第8题:

()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

A、教学目标编写

B、教学内容组织

C、教学媒体选择

D、教学策略设计


参考答案:D

第9题: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某教师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列的定义,理解数列的分类,掌握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个性意志,体验和感受教学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兴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上述三维教学目标行为主体相同吗?存在什么问题? 简要回答(6分);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存在什么问题?简要回答(6分);

(3)关于《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给出你的教学目标设计(8分);

(4)结合《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一)》说明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10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学过程概述。

1.论述两位教师做法的优缺点 2.把握题干,将题目涉及相关理论进行完善并完整论述。

第10题:

请根据上题对《梦幻曲》的分析,运用新课程理念,设计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教学目标与
? 教学环节。
? 要求: ?
?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15分)
? (2)设计鉴赏课的基本教学环节。(20分)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乐曲《梦幻曲》,同学们能喜爱这首乐曲,对了解曲作者
舒曼创作乐曲的意图产生兴趣,有进一步了解曲作者舒曼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欲望。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辨、看、说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享受和表现音乐那如诗如梦的浪漫意境,初步了解乐曲的音乐特点(主题重复而又带有细微变化的反复出现)。
③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初步掌握结构与旋律特点。
(2)教学环节
①新课导人
初听完整感受:老师问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答(各抒己见),PPT-梦幻曲。
②教授新课
再次聆听,找到乐段的分界点(同学们划分,老师总结)并分别对划分出的A段、B段以及
A’段进行各自的分析。
③拓展综合
A.尝试采用分组讨论的办法,画出A段的旋律线。
B.体会B段情绪与色彩上的改变(灰暗、低沉、纠结、明亮)。
C.找出A’段与B段,A’段与A段的异同点(此三环节可以采用角色定位等方式)。
D.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④课堂小结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