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

题目

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候是

A.气滞血瘀

B.热毒内闭

C.邪陷心肝

D.肝风内动

E.心阳虚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候是

A:气滞血瘀
B:热毒内闭
C:邪陷心肝
D:肝风内动
E:心阳虚衰

答案:E
解析:
心阳虚衰为肺炎喘嗽的变证。表现为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右胁下可出现痞块,并迅速增大,脉象细弱疾数。本患儿符合心阳虚衰的证候。

第2题:

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候是

A. 气滞血瘀
B. 热毒内闭
C. 邪陷心肝
D. 肝风内动
E. 心阳虚衰

答案:E
解析:
心阳虚损为肺炎喘嗽的变证。正不胜邪,气滞血瘀加重,可致心失所养,心气不足,甚而心阳虚衰,并使肝脏藏血失调,临床出现呼吸不利、或喘促息微、颜面唇甲发绀、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四肢厥冷。本患儿符合心阳虚衰的证候(E对)。气滞血瘀为心阳虚衰变证产生的重要病理机制(A错)。热毒内闭可见壮热烦躁,神昏谵语等(B错)。邪陷心肝可见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C错)。肝风内动可见四肢抽搐,口噤项强,双目上视等(D错)。

第3题:

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候是

A.气滞血瘀

B.热毒内闭

C.邪陷心肝

D.肝风内动

E.心阳虚衰


正确答案:E

111.[解析]心阳虚衰为肺炎喘嗽的变证。临床以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右胁下可出现瘀块,并迅速增大,脉象细微疾数。本患儿符合心阳虚衰的证候,标准答案为E。A为心阳虚衰变证产生的重要病理机制,故非最佳选择。又因本患儿无动风之象C、D亦可排除。B为闭证的一个证候,与肺炎喘嗽 变证心阳虚衰相去较远,故可排除。

第4题:

患儿,1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傍晚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候是

A.气滞血瘀

B.热毒内闭

C.邪陷心肝

D.肝风内动

E.心阳虚衰


正确答案:E

第5题:

患儿8个月、发热咳嗽3天,突然烦躁喘憋加重半天,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查体:R80次/分,两肺广泛细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5cm,考虑患儿发生了

A、脓气胸

B、心力衰竭

C、中毒性脑病

D、气胸

E、循环衰竭


参考答案:B

第6题:

患儿5岁,以肺炎收住入院。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肝右肋下3cm,苔薄白,舌质略紫,脉微弱疾数。治疗首选方剂是

A.四逆汤

B.参附龙牡救逆汤

C.附子汤

D.参附汤

E.金匮肾气丸


正确答案:B

第7题:

小儿肺炎喘嗽心阳虚衰证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突然面色苍白

B、四肢抽搐

C、口唇紫绀

D、呼吸困难

E、四肢厥冷


参考答案:ACDE

第8题:

患儿,2岁。发热,咳嗽,喘憋2天,经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2天后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四肢厥冷,按之右胁下痞块迅速增大。其证属

A、气滞血瘀

B、心阳虚衰

C、热毒内闭

D、邪陷心肝

E、肝风内动


参考答案:B

第9题:

患儿8个月、发热咳嗽3天,突然烦躁喘憋加重半天,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查体:R80次/分,两肺广泛细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80次/分,肝肋下3.5cm,考虑患儿发生了

A、脓气胸

B、心力衰竭

C、中毒性脑病

D、气胸

E、循环衰竭


参考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