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教学楼工程,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地下一层, 地上六层, 檐高25.2m, 主体为框架结构, 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 施工单位进场后, 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 经批准后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了以下事件:

题目
某教学楼工程,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地下一层, 地上六层, 檐高25.2m, 主体为框架结构, 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 施工单位进场后, 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 经批准后开始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 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 根据现场条件, 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 生活区、 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 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二: 结构施工期间, 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 管径50mm, 在临时搭建的95m2木工加工棚内, 配备了2只10L的灭火器。 临时消防道路的净宽为3.5m, 净高4.5m。
事件三: 工程验收前, 相关单位对一间240m2的公共教室选取4个监测点, 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 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如下:

【问题】
1.事件一中, 《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 在计算临时用水总用水量时, 根据用途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用水量?
2.指出事件二有哪些不妥之处, 写出正确方法。
3.事件三中, 该房间监测点的选取数量是否合理? 说明理由。
4.该教学楼根据控制室内环境污染的不同要求, 属于哪一类民用建筑工程? 该房间两个主要指标的报告检测值为多少? 分别判断该两项检查指标是否合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背景: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筏板基础,混合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
问题:1.事件一中,项目部进行施工部署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哪些内容?
2.围绕施工部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成内容有哪些内容?
3.事件二中,项目部对砌体工程冬期施工材料应采取哪些措施?
4.事件二中,冬期施工现浇混凝土板的测温项目与频次的规定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
(1)工程情况;
(2)建设要求;
(3)施工条件。
2.组成内容有: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施工方法;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3.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砌块在砌筑前,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
(2)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4)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或冰块;
(5)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6)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测温项目与频次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第2题:

【背景资料】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m2。筏板基础,框架结构,
现浇混凝土楼板,办公区有部分砌体构造。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
: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

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
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人冬期施工。
问题:
1.事件一中,项目部进行施工部署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哪些内容?
2.围绕施工部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成内容有哪些?
3.事件二中,对砌体工程冬期施工材料有哪些规定和措施?
4.事件二中,冬期施工现浇混凝土板的测温与频次有哪些规定?


答案:
解析:
1.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内容有:
(1)工程情况;(2)建设要求;(3)施工条件。
2.组成内容有:
(1)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
(3)施工方法;
(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5)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3.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和措施:
(1)砖、砌块在砌筑前,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
(2)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4)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Omm的冻结块或冰块;
(5)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6)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
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测温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
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测温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且水泥不得与80
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测温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以上热水直接接触;
(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
4.测温的规定有:
(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
(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
(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第3题:

哈尔滨某商场工程,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4210㎡。筏板基础,混合结构,现浇混凝土楼板。砌筑砂浆、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标准:合格。某施工总承包单位中标后,组建了项目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一:项目部进场后组织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全面部署。事件二: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建设单位对地上结构进行了重大修改。致使现场停工2个月,地上结构50%工程量进入冬期施工。问题:1.事件一中,项目部进行施工部署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哪些内容?2.围绕施工部署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组成内容有哪些内容?3.事件二中,项目部对砌体工程冬期施工材料应采取哪些措施?4.事件二中,冬期施工现浇混凝土板的测温项目与频次的规定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应充分了解拟建工程的:(1)工程情况;(2)建设要求;(3)施工条件。2.组成内容有:(1)施工进度计划;(2)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3)施工方法;(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主要施工管理计划。3.冬期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砖、砌块在砌筑前,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2)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3)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4)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0mm的冻结块或冰块;(5)石灰膏、电石渣膏等材料应有保温措施,遭冻结时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6)砂浆拌合水温不宜超过80℃,砂加热温度不宜超过40℃且水泥不得与80℃以上热水直接接触;(7)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且不得二次加水调整砂浆和易性。4.测温项目与频次的规定有:(1)室外气温测量最高、最低气温;(2)环境温度每昼夜不少于4次;(3)搅拌机棚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4)混凝土出机、浇筑、入模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5)水、水泥、矿物掺合料、砂、石及外加剂溶液温度每一工作班不少于4次。

第4题:

【背景资料】
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7万m2,地下1层,地上6层,檐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1: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
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2: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在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要点。
事件3:结构施工期间,项目有150人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了10人的义务消防队,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和消防箱,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达20m;在临时搭建的95m2钢筋加工棚内,配备了2只10L的灭火器。
事件4: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提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要求该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进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帮助项目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事件5:工程验收前,相关单位对一间240m2的公共教室选取4个监测点,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见下表:

【问题】
1.事件1中,“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在计算临时总用水量时,根据用途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用水量?
2.事件2的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提出哪些技术要点?
3.指出事件3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写出正确方法。
4.事件4中,该企业为了确保上述体系在本项目的正常运行,应围绕哪些运行活动展开“诊断”?
5.事件5中,该房间监测点的选取数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该房间两个主要指标的报告监测值为多少?分别判断该两项检测指标是否合格?


答案:
解析:
1.根据用途应考虑以下方面的用水量: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用水量、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 2.事件2的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提出的技术要点: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事件3中的不妥之处及正确方法。
(1)不妥之处:项目部组建了10人的义务消防队。
正确方法: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项目部应组建至少15人的义务消防队。
(2)不妥之处: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达20m。
正确方法:消防箱内消防水水龙带长度不小于25m。
(3)不妥之处:钢筋加工棚内配备2只10L灭火器。
正确方法:应该是每25m2配备1只10L灭火器,95m2应该配备4只10L灭火器。
4.确保上述体系在本项目的正常运行,应该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控制,记录控制等活动展开“诊断”。
5.事件5中,该房间监测点的选取数量合理。理由:房屋建筑面积大于等于100m2小于500m2时,监测点数不少于3处。
甲醛的报告监测值=[(0.08+0.06+0.05+0.05)1/4=0.06mg/m3。
氨的报告监测值=[(0.20+0.15+0.15+0.14)5/4=0.16mg/m3。
该两项检测指标均合格。
理由:学校教室属于工类建筑。I类建筑的甲醛浓度应该低于0.08mg/m3,氨浓度应该低于0.2mg/m3,甲醛和氨的报告监测值均符合该规定。

第5题:

(2015年案例二)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留待14d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不妥之处1:砌块生产7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
正确做法:砌块生产至少28天后才能进行砌筑。
不妥之处2: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正确做法:砌筑砂浆宜采用自来水(收集的循环水进行二次沉淀并处理达到标准可以使用)。
不妥之处3: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200mm位置。
正确做法: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5m或一步脚手架高(雨天不超过1.2m)。

第6题:

【背景资料】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 1.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檐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二:基坑开挖完成后,经施工总承包单位申请,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总承包单位的相关人员等进行验槽。
事件三:设计图纸中的某型号钢筋市场近期一直缺货,很难买到,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这一种钢筋施工单位在该教学楼工程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从未出现问题,由于本工程使用钢筋仍为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的申请,监理工程师予以拒绝。



【问题】
1.事件一中,《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在计算临时用水总用水量时,根据用途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用水量?
2.事件二中,验槽的组织方式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3.指出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理由。
4.事件四中,该房间检测点的选取数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该房间两个主要指标的报告检测值为多少?分别判断该两项检测指标是否合格?


答案:
解析:
1.现场临时用水包括生产用水、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2.事件二中,验槽的组织方式不妥当。
理由:验槽应该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提出验收申请。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建设、监理、勘察、设计及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设计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
3.施工单位做法的不妥之处如下:
不妥之一:施工单位在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后,用另一种市场供应充足的钢筋进行代换。
理由:当需要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
不妥之二:附近另一工程正在使用、连续五次进场检验均合格,质量稳定的钢筋,向监理工程师提出检验批扩大一倍检查。
理由:在同一工程项目中,同一厂家、同一牌号、同一规格的钢筋连续三批进场检验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后的检验批量才可以扩大一倍。
4.选取点数合理,100㎡≤房屋建筑面积<500㎡时,检测点数不少于3个。当房间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甲醛:(0.08+0.06+0.05+0.05)/4=0.06mg/m3;氨:(0.2+0.15+0.15+0.14)/4=0.16mg/m3。
学校教室属于Ⅰ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应该≤0.08mg/m3,氨浓度应该≤0.2mg/m3,所以这两项检测指标合格。

第7题:

(2016年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高校新建新校区,包括办公楼、教学楼、科研中心,后勤服务楼、学生宿舍等多个单体建筑,由某建筑工程公司进行该群体工程的施工建设。其中,科研中心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十层,地下二层,建筑檐口高度45米,由于有超大尺寸的特殊设备,设置在地下二层的试验室为两层通高;结构设计图纸说明中规定地下室的后浇带需待主楼结构封顶后才能封闭。
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进场后,针对群体工程进度计划的不同编制对象。施工单位分别编制了各种施工进
度计划,上报监理机构审批后作为参建各方进度控制的依据。
【问题】事件一中,按照编制对象不同,本工程应编制哪些施工进度计划?


答案:
解析:
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分阶段(专项工程)进度计划、分部分项工程进度计划。

第8题:

(2015年)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层高 4.5m。工程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墙体采用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工程外脚手架采用双排落地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位于办公楼顶层的会议室,其框架柱间距为 8m×8m,项目部按照绿色施工要求,收集现场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三:因工期紧,砌块生产 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 200mm 位置,留待 14d 后砌筑顶紧。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巡视后责令停工整改。
【问题】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分别写出相应的正确做法。


答案:
解析:
P71~73。
不妥之处 1:砌块生产 7 天后运往工地进行砌筑。
正确做法:砌块生产至少 28 天后才能进行砌筑。
不妥之处 2:砌筑砂浆采用收集的循环水进行现场拌制。
正确做法:砌筑砂浆宜采用自来水(收集的循环水进行二次沉淀并处理达到标准可以使用)。
不妥之处 3:墙体一次砌筑至梁底以下 200mm 位置。
正确做法:砌体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 1.5m 或一步脚手架高(雨天不超过 1.2m)。

第9题:

背景资料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檐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事件一: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辅助设施。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事件二: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在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要点。事件三:结构施工期间,项目有150人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了10人的义务消防队,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和消防箱,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达20m;在临时搭建的95㎡钢筋加工棚内,配备了2只10L的灭火器。事件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提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要求该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进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帮助项目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事件五:工程验收前,相关单位对一间240㎡的公共教室选取4个检测点,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如下:



1.事件一中,《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在计算临时用水总用水量时,根据用途应考虑哪些方面的用水量?
2.事件二的临建施工及使用方案中,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可以提出哪些技术要点?
3.指出事件三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4.事件四中,该企业为了确保上述体系在本项目的正常运行,应围绕哪些运行活动展开“诊断”?
5.事件五中,该房间检测点的选取数量是否合理?说明理由。该房间两个主要指标的报告检测值为多少?分别判断该两项检测指标是否合格?


答案:
解析:
1.临时用水量需要考虑:现场施工用水量、施工机械用水量、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生活区生活用水量、消防用水量。
2.(1)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
(3)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
(4)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5)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
3.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
1)组建10人义务消防队不妥,义务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施工总人数的10%,应组建15人的义务消防队。
2)消防水龙带长度20m不妥,消防箱内消防水管长度不小于25m。
4.应该围绕:培训意识和能力,信息交流,文件管理,执行控制程序,监测,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等活动进行“诊断(项目管理)
5.
(1)合理;理由:根据相关规定,当房间使用面积大于等于100平米、小于500平米时,检测点不应少于3个。
(2)检测值:1)甲醛(0.08+0.06+0.05+0.05)/4=0.06mg/立方米;
2)氨(0.20+0.15+0.15+0.14)/4=0.16mg/立方米。
(3)判断:
1)甲醛浓度合格;理由:I类民用建筑工程甲醛浓度限量≤0.08mg/立方米。
2)氨浓度合格;理由:I类民用建筑工程氨浓度限量≤0.2mg/立方米。

第10题:

背景资料
某教学楼工程,建筑面积1.7 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六层,檐
高25.2m,主体为框架结构,砌筑及抹灰用砂浆采用现场拌制。施工单位进场后,项目经理组织编制了《某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经批准后
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
根据现场条件,厂区内设置了办公区、生活区、木工加工区等生产
辅助设施。临时用水进行了设计与计算。
事件二:
为了充分体现绿色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项目部在临建施工及
使用方案中提出了在节能和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要点。
事件三:
结构施工期间,项目有150 人参与施工,项目部组建了10 人的义
务消防队,楼层内配备了消防立管和消防箱,消防箱内消防水龙带长度
达20m;在临时搭建的95m2 钢筋加工棚内,配备了2 只10L 的灭火器。
事件四: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提出项目经理部在安全与环境方面管理不到位,
要求该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在本项目的运行
进行“诊断”,找出问题所在,帮助项目部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事件五:工程验收前,相关单位对一间240m2 的公共教室选取4 个检测点,
进行了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的检测,其中两个主要指标的检测数据如
下:


答案: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