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

题目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该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最可能是一种()。单选
A:情绪症状
B:躯体症状
C:行为症状
D:精神疾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应表现出()。多选
A:完全接纳
B:感同身受
C:通情达理
D:耐心指导

答案:A,B,C,D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并非主观愿望驱使,不是行为症状,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在原文中可找到的有“心情不好、烦躁、提心吊胆、紧张、心慌”等,而“紧张、心慌、提心吊胆”正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外来访者也是因此感到痛苦才来求助的。而题干要求寻找不包括的症状,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行为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描述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求助行为方面的辨识【试题解析】本题目很简单,首先答案C和D没有提及。而正确答案就可以从资料原文中找到线索:“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属于主动求助,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问题症状的“自知力”概念的考察【试题解析】所渭对症状的“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案例中的求助者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有明确的觉知,但没有涉及对这写问题的解释,因此可判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并未提到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故排除选项B和C。案例中提到的心慌、呼吸不畅和浑身不舒服等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不是严重的躯体症状,也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故选择D。
【考察重点】对心理冲突特点的理解和判断【试题解析】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本案例求助者因一年前考试失利导致“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其焦虑体验与现实处境无密切关系,也没有道德色彩,所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故选择B。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理解和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一般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而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直接逼问。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运用的是封闭式提问。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试题解析】一般在心理咨询的开始不应使用直接逼问的方式。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试题解析】一般来说,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反馈的主要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建议和忠告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技术【试题解析】所谓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运用的就是自我开放技术。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中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试题解析】建立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称谓或译法,如共情、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在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在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训练时,咨询师更应表现出热情和耐心。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咨询师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本案例中,咨询师简单的几句问话,并未体现对求助者的积极关注,故答案是C。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试题解析】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有做好准备工作、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目的、明确表明态度、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确定咨询方式等,本题考察出诊接待应该做的事情,给出具体指导属于咨询中后期的内容,不属于初诊接待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备选答案中,A和B是下一步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故答案为AB。

第2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心理咨询师在下段咨询中最可能进行的工作包括()。多选
A:商定咨询目标
B:商定咨询方案
C:评估咨询效果
D:修正错误认知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并非主观愿望驱使,不是行为症状,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在原文中可找到的有“心情不好、烦躁、提心吊胆、紧张、心慌”等,而“紧张、心慌、提心吊胆”正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外来访者也是因此感到痛苦才来求助的。而题干要求寻找不包括的症状,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行为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描述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求助行为方面的辨识【试题解析】本题目很简单,首先答案C和D没有提及。而正确答案就可以从资料原文中找到线索:“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属于主动求助,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问题症状的“自知力”概念的考察【试题解析】所渭对症状的“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案例中的求助者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有明确的觉知,但没有涉及对这写问题的解释,因此可判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并未提到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故排除选项B和C。案例中提到的心慌、呼吸不畅和浑身不舒服等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不是严重的躯体症状,也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故选择D。
【考察重点】对心理冲突特点的理解和判断【试题解析】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本案例求助者因一年前考试失利导致“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其焦虑体验与现实处境无密切关系,也没有道德色彩,所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故选择B。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理解和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一般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而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直接逼问。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运用的是封闭式提问。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试题解析】一般在心理咨询的开始不应使用直接逼问的方式。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试题解析】一般来说,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反馈的主要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建议和忠告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技术【试题解析】所谓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运用的就是自我开放技术。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中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试题解析】建立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称谓或译法,如共情、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在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在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训练时,咨询师更应表现出热情和耐心。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咨询师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本案例中,咨询师简单的几句问话,并未体现对求助者的积极关注,故答案是C。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试题解析】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有做好准备工作、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目的、明确表明态度、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确定咨询方式等,本题考察出诊接待应该做的事情,给出具体指导属于咨询中后期的内容,不属于初诊接待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备选答案中,A和B是下一步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故答案为AB。

第3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初中学生,因为各科成绩不好前来做心理咨询。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求助者:最近三个多月我一直心情不好。整日坐卧不安,有时心慌,浑身冒汗,甚至喘不上气。我觉得自己得了什么大病,但是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什么病也没有。说是我心理有问题,我就来看心理医生了。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谈一下事情的原因么?
求助者:我总是想学习成绩优秀,所以每天都会努力地学习,上课认真听讲,回家也好好地复习,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也没有上来。爸爸和妈妈还整天说我学习不努力,天天就知道玩,有时候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和他们吵,吵完了自己也后悔,让我很烦躁,总觉得上天不公平,给我一个这么笨的脑子。眼看就要中考了,如果考不上高中怎么办,现在我很烦躁,总是想发脾气。你帮帮我吧!
心理咨询师: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也为你的情况感到着急。我也不聪明,在上学的时候成绩也不好,但是我一直坚持不懈,最终还是考上了大学。无论什么事情都要一直坚持不懈。你这样着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那么你能说一下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吗?我们来详细地讨论一下。
求助者:我最想解决我的学习问题,我不想这么烦躁。
心理咨询师:那么我们现在就针对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一份方案吧!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的计划,包括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评估的手段,时间和次数的安排。
心理咨询师说:“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也为你的情况感到着急。……一直坚持不懈”时使用的技术是( )。
A.内容表达技术
B.情感表达技术
C.影响性概述
D.自我开放技术


答案:A,B
解析:
情感表达技术就是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内容表达技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

第4题:

案例五:
一资料:求助者,男性,47岁,本科学历,公务员。
下面是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今天需要我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呢?
求助者:我最近总是害怕、心神不宁,还头痛、失眠。
心理咨询师:你最想解决的是哪个问题呢?
求助者:最想解决害怕这个问题。
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地谈谈什么事情使你害怕吗?
求助者、大约两个月前,我父亲突发脑出血去世了,没几天我大哥也因脑梗住院了,突然间亲人的变故使我非常痛苦。一天晚上,我突然醒来,觉得浑身不舒服,头痛,心慌、气短、出冷汗,连忙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我心脏有点问题,但不严重、可我觉得我爸、我哥脑血管都出了问题,我可能也会出问题,所以我很害怕、我现在每天提心吊胆,考虑的都是自己的身体,无法集中精力去做事,现在基本不上班了。
心理咨询师:我明白了,你因为父亲、哥哥都得了脑血管病,所以你担心自己也得脑血管病。
求助者:对啊!
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痛苦,也为你的情况感到着急,现在咱们来谈谈怎么解决你的问题吧,我针对你的问题制定了一个咨询方案,咨询方案就是……你按照咨询方案来做就行了。
求助者:那太好了,谢谢您、

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单选

A. 一般心理问题
B.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C. 严重心理问题
D. 精神病性障碍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下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是:由重大现实问题引发(爸爸去世,自己心脏也不好),情绪泛化(每天提心掉胆)。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心理咨询师在这段咨询中使用过的技术是()。单选
A:自我开放
B:解释技术
C:面质技术
D:指导技术

答案:A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并非主观愿望驱使,不是行为症状,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在原文中可找到的有“心情不好、烦躁、提心吊胆、紧张、心慌”等,而“紧张、心慌、提心吊胆”正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外来访者也是因此感到痛苦才来求助的。而题干要求寻找不包括的症状,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行为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描述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求助行为方面的辨识【试题解析】本题目很简单,首先答案C和D没有提及。而正确答案就可以从资料原文中找到线索:“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属于主动求助,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问题症状的“自知力”概念的考察【试题解析】所渭对症状的“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案例中的求助者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有明确的觉知,但没有涉及对这写问题的解释,因此可判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并未提到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故排除选项B和C。案例中提到的心慌、呼吸不畅和浑身不舒服等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不是严重的躯体症状,也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故选择D。
【考察重点】对心理冲突特点的理解和判断【试题解析】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本案例求助者因一年前考试失利导致“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其焦虑体验与现实处境无密切关系,也没有道德色彩,所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故选择B。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理解和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一般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而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直接逼问。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运用的是封闭式提问。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试题解析】一般在心理咨询的开始不应使用直接逼问的方式。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试题解析】一般来说,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反馈的主要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建议和忠告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技术【试题解析】所谓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运用的就是自我开放技术。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中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试题解析】建立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称谓或译法,如共情、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在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在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训练时,咨询师更应表现出热情和耐心。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咨询师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本案例中,咨询师简单的几句问话,并未体现对求助者的积极关注,故答案是C。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试题解析】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有做好准备工作、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目的、明确表明态度、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确定咨询方式等,本题考察出诊接待应该做的事情,给出具体指导属于咨询中后期的内容,不属于初诊接待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备选答案中,A和B是下一步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故答案为AB。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因地震受到心理创伤,无法继续上学,由家长陪同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需要我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求助者:地震后我无法到学校去上学,一想到学校就浑身发抖,特别害怕,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说我应该来心理咨询,所以我就来了。
心理咨询师:能详细谈谈你的情况吗?
求助者:地震的时候我正在教室上课,地震发生后,我在老师的帮助下跑了出来,可我看到的场面太惨了,心里真的太难受了。从那以后我晚上不敢关灯、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那些死伤同学的情形就会浮现在脑海里,不敢睡觉,真的很烦。现在体重下降,胃难受,总想发脾气,经常头痛、失眠,感觉真的很烦,您说我这是怎么回事?
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的情况着急。我参加过地震的救援工作,你说的情况我也见过很多。什么事情都得慢慢来,你这样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
求助者:我最想解决的是能够正常上学,把那些可怕的记忆抹去,还想让自己别这么烦。
心理咨询师:那咱们就针对你这个问题来制定一个咨询方案吧。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的计划,包括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时间和次数的安排。
求助者:好吧。

真诚在心理咨询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多选
A:求助者感到安全
B:求助者感到被接纳
C:咨询师宣泄情感
D:咨询师认识到自我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与提问方式的识别等知识的掌握【试题解析】“你能详细谈谈你的情况吗”这句话属于参与性技术中的具体化技术,目的在于具体了解求助者地震发生时经历的事情。提问方式属开放式提问,问句中咨询师没有预设答案,求助者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字来回答,从而尽可能多地收集更多的资料信息。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心理方面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晚上不敢关灯、不敢睡觉,一闭上眼睛,那些死伤同学的情形就会浮现在脑海里”,表现出恐惧症状。“一想到学校就浑身发抖,特别害怕”,这句话乍一看像是体现恐惧,但进一步结合整个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求助者害怕的其实是有‘‘可能”再次发生强烈地震以及强震“可能”引发惨烈的场面,其情绪是指向未来的,实际上并无任何威胁或危险,她的痛苦情绪体验是与处境不相称的,这是焦虑的典型情绪体验;害怕时浑身发抖,这是焦虑的身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故本题的答案为AB。
【考察重点】分析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即病因识别【试题解析】从病因探索的“生理一心理一社会”角度进行分析:在该案例中,引起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曾经遭遇重大的社会性刺激事件,诸如地震的发生,闭上眼睛就会出现惨烈的情形。案例中并未提及相关的个性因素,而“不爱上学”更是没有根据。故答案就选AC。
【考察重点】求助者躯体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躯体症状即生理症状,可以直接在案例中找。“内心苦恼”属于情绪症状,应排除。故选项为ACD。
【考察重点】咨询技术的识别与判定【试题解析】“自我开放”也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是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案例中“我也参加了地震的求援工作”,表明咨询师把自己的经历与求助者分享,所以,属自我开放技术。选项应为D。
【考察重点】摄入性谈话中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试题解析】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有:1.释义:也称内容反应,把求助者说的内容中重要部分反馈给求助者,具体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问题,包含如下技术=内容反应+具体化+开放式提问。2.中断: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或建议换个地方再谈,或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3.情感反射: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她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注意:初次会谈尽量不用,后期咨询中慎用。4.引导:指由日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案例中咨询师说“什么事······你这样急也解决不了问题”,表现为引入一个通俗化的说法,然后引申出新的话题,是比较明显的引导,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和参与性技术的识别与判定【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参与性技术的反应与影响性技术的表达技术的区别。一般来说,反应技术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表达技术反馈的都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这些技术的使用者虽然都是心理咨询师,但是反应技术的表述一般都是“你(求助者)的······”或“你(求助者)感到······”;表达技术一般的表述是:“我(咨询师)······”“我(咨询师)感到/觉得······”内容的反应和表达一般都是除了情绪情感之外的其他信息的反馈;情感的反应和表达主要针对求助者或咨询师的情绪情感体验。题干中咨询师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的事情着急”,主语是咨询师,所以是明显的表达技术。而且反馈的是咨询师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属于情感表达技术。在影响性技术的涵盖范围之内。故此答案选CD。
【考察重点】对求助者症状的识别与判定【试题解析】强迫性回忆:患者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反复回忆,虽知毫无实际意义,但总是反复萦绕于脑中,无法摆脱,因而感到痛苦。题干中的现象符合强迫性回忆的特点。故选项为A。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中包括的内容【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方案中包括:咨询目标,咨询的具体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各自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相关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在本案例中,咨询师在介绍方案的时候只提及“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时间和次数的安排”,忽略了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费用、其他问题。故选项为BD。
【考察重点】制定咨询目标的原则【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咨询目标是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的目标,是双方都要实现的目标,因此要由双方商定。故选项为B。
【考察重点】咨询目标的特征【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效的心理咨询的目标应具备如下特征:“属于心理学范畴、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咨询态度中真诚的意义【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师的真减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让求助者感到安全,感到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同时为求助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使来访者宣泄情感,发现并认识到自我。选项C、D的主语是“咨询师”,故不能选择,正确选项为AB。

第7题:

案例一: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2岁,大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段咨询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问我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
求助者:我最近心情不好,经常感觉紧张、烦躁,不能集中注意力,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是什么事情让你的心情不好吗?
求助者:我复习考研已经一段时间了。前一段时间,我突然发现以前复习的好多内容都记不清楚了。我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上自习的时候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看一会儿书就想到“这次再复习不好怎么办?考不上研究生前途就渺茫了!”,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紧张,拼命告诉自己“抓紧时间复习,要提高学习效率”。可越是这样,就越紧张不安,越难以集中精力复习,学习效率也大大下降。
心理咨询师:以前学习的内容忘记很多,现在你急切地想复习好,但越是急切,你越是紧张、烦躁,对吗?
求助者:是啊,您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认为导致你出现这种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求助者:因为以前学习的效果不好,如果效果好的话,就不会出现现在的问题了。
心理咨询师:哦,你认为以前学习效果不好是问题的原因,对此我有些不同的看法。你说的原因在心理学中只能称为问题的诱发性事件,而不是导致你问题的直接原因。
求助者:不是直接原因?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呢?
心理咨询师:直接原因是你对以前学习效果不好这件事的想法。
求助者:想法?什么意思?
心理咨询师: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假设某个周末的傍晚,你在校园里散步,这时你的一个同学迎面走来,你高兴地与他打招呼,但他却与你擦肩而过,根本就没理你。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
求助者:我会很生气。他怎么可以这么轻视我!
心理咨询师:那我现在告诉你,他之所以没理你,是因为他刚接到邻居的电话,说他家里出了急事,让他尽快赶回家。你们相遇的时候,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家人现在的情况,正在为家人担心,根本没有察觉到有熟人和他打招呼。
求助者:哦,原来是这样。
心理咨询师:现在,你还会生他的气吗?
求助者:当然不会!
心理咨询师:你看,你与同学打招呼这件事,两种情况都是他没有理你,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
心理咨询师:我们回到你现在的问题,很多考研的同学在复习的时候都遇到过挫折,这是很常见的事,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出现你这种状态,为什么呢?
求助者:(沉默)……是我想法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是的,正是你的想法导致了你现在的问题。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举了在校园里遇见同学的例子,说明其( )。单选

A. 激励求助者改变
B. 缓解求助者情绪
C. 启发求助者思考
D. 释放求助者压力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方案
咨询师举这个例子是要让求助者明白同一件事情,看法改变了,情绪也就随之改变了。

第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因地震受到心理创伤,无法继续上学由家长陪同主动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咨询师:你需要我提供什么心理帮助?
求助者:地震后我无法到学校去上学,一想到学校就浑身发抖,特别害怕,老师和爸爸妈妈都说我应该来心理咨询,所以我就来了。
咨询师:能详细谈谈你的情况吗?
求助者:地震的时候我正在教室上课,地震发生后我在老师的帮助下跑了出来,可我看到的太惨了,心理真的太难受了。从那以后我晚上不敢关灯,一闭眼那些死伤同学的情形就会浮现在脑海里,不敢睡觉,真的很烦。现体重下降,胃难受,总想发脾气,经常头痛、失眠,您说我这是怎么回事?
咨询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为你的情况着急。我也参加过地震的救援工作,你说的情况我也见过很多。什么事情都得慢慢来,你这样急也解决不了问题。你现在最想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
求助者:我最想解决的是能够正常上学,把那些可怕的记忆抹去,还想让自己别这么烦。
咨询师:那咱们就针对你这个问题来制定一个咨询方案吧。咨询方案就是咨询的计划,包括咨询目标,实现咨询目标所用的心理学方法或技术的原理、过程、时间和次数的安排。
求助者:好吧。
真诚在心理咨询中所起的作用是使()。
A.求助者感到安全
B.求助者感到被接纳
C.咨询师宣泄情感
D.咨询师认识自我


答案:A,B
解析:
真诚在咨询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真诚可以为求助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他知道可以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而无需顾忌,使求助者切实感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另一方面,咨询师的真诚坦白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求助者可以因此而受到鼓励,以真实的自我和咨询师交流,坦然地表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情感,也可能因而发现和认识真正的自己。

第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引发该求助心理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单选
A:严重躯体疾病
B:缺乏社交
C:缺乏社会理解
D:认知偏差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并非主观愿望驱使,不是行为症状,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在原文中可找到的有“心情不好、烦躁、提心吊胆、紧张、心慌”等,而“紧张、心慌、提心吊胆”正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外来访者也是因此感到痛苦才来求助的。而题干要求寻找不包括的症状,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行为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描述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求助行为方面的辨识【试题解析】本题目很简单,首先答案C和D没有提及。而正确答案就可以从资料原文中找到线索:“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属于主动求助,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问题症状的“自知力”概念的考察【试题解析】所渭对症状的“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案例中的求助者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有明确的觉知,但没有涉及对这写问题的解释,因此可判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并未提到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故排除选项B和C。案例中提到的心慌、呼吸不畅和浑身不舒服等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不是严重的躯体症状,也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故选择D。
【考察重点】对心理冲突特点的理解和判断【试题解析】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本案例求助者因一年前考试失利导致“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其焦虑体验与现实处境无密切关系,也没有道德色彩,所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故选择B。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理解和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一般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而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直接逼问。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运用的是封闭式提问。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试题解析】一般在心理咨询的开始不应使用直接逼问的方式。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试题解析】一般来说,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反馈的主要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建议和忠告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技术【试题解析】所谓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运用的就是自我开放技术。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中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试题解析】建立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称谓或译法,如共情、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在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在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训练时,咨询师更应表现出热情和耐心。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咨询师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本案例中,咨询师简单的几句问话,并未体现对求助者的积极关注,故答案是C。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试题解析】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有做好准备工作、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目的、明确表明态度、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确定咨询方式等,本题考察出诊接待应该做的事情,给出具体指导属于咨询中后期的内容,不属于初诊接待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备选答案中,A和B是下一步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故答案为AB。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大专学生。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好,请坐。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
求助者:我心情很不好,总是烦躁不安,提心吊胆,老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你能帮帮我吗?
心理咨询师: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是什么让你烦躁不安?
求助者:我原先学习一直很好,一年前因为头痛期末考试没考好,以后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心慌。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很烦躁,睡眠也不好。你说我该怎么办?我不学习没办法毕业,前途就毁了。
心理咨询师:哦,听你说的情况我也很为你着急,本来应该在学校上课,却为此缺课这么多,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
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你能告诉我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我们共同讨论下一步怎么办,好吗?

该求助者心理冲突的性质是()的。单选
A:道德性
B:变形
C:非道德性
D:常形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求助者当众写字手发抖并非主观愿望驱使,不是行为症状,而是焦虑的躯体表现,称为“精神运动性不安”。因此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情绪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求助者的主要情绪在原文中可找到的有“心情不好、烦躁、提心吊胆、紧张、心慌”等,而“紧张、心慌、提心吊胆”正是“焦虑”的情绪表现,另外来访者也是因此感到痛苦才来求助的。而题干要求寻找不包括的症状,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症状诊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症状表现【试题解析】心理学方面的症状一般从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动机兴趣等方面整理。本题主要考察行为方面症状的识别,案例中描述求助者“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因此答案选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求助行为方面的辨识【试题解析】本题目很简单,首先答案C和D没有提及。而正确答案就可以从资料原文中找到线索:“求助者:是的,所以就来求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属于主动求助,答案选A。
【考察重点】对问题症状的“自知力”概念的考察【试题解析】所渭对症状的“自知力”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作怎样的解释。案例中的求助者只有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有明确的觉知,但没有涉及对这写问题的解释,因此可判断只有答案C符合题意。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中的病因诊断【试题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可从三个方面分析:生理、心理和社会。根据本案例提供的资料,并未提到社会交往方面的原因,故排除选项B和C。案例中提到的心慌、呼吸不畅和浑身不舒服等是由焦虑情绪引起的躯体症状,不是严重的躯体症状,也不是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故选择D。
【考察重点】对心理冲突特点的理解和判断【试题解析】心理冲突的变形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二是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本案例求助者因一年前考试失利导致“近一个月来,不愿去教室,在教室里总感到心慌,看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现在人多时感到浑身不舒服,呼吸都感到不顺畅,,当众写字手会发抖”,其焦虑体验与现实处境无密切关系,也没有道德色彩,所以判断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变形冲突。故选择B。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理解和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理解【试题解析】心理咨询初期阶段要使用各种参与性技术,目的是为了澄清问题,启发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提问技术主要包含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开放式提问就像问答题,提问没有预设的答案,会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封闭式提问就像选择题,带有预设的答案,以便咨询师澄清事实、获取重点或缩小讨论的范围。而对于“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一般指初诊接待时咨询师对求助者求助动机的了解。一般用间接提问的方式,如“你希望我能够为你提供哪些帮助”。而案例中“你有什么问题,咱们谈谈吧”是直接逼问。案例中“你能谈谈心情怎么了吗?什么让你烦躁”运用的是开放式提问。“这让你感到心烦,是吗?”运用的是封闭式提问。
【考察重点】在摄入性会谈中提问方式的运用【试题解析】一般在心理咨询的开始不应使用直接逼问的方式。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技能参与性技术的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影响性技术的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试题解析】一般来说,内容反应和情感反应不论从主体来说还是从内容来说,反馈的都是求助者的内容和情感;而内容表达和情感表达反馈的主要是咨询师的内容和情感,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建议和忠告也是内容表达的一种形式。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影响性技术的自我开放技术【试题解析】所谓自我开放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本案例中咨询师说“我想告诉你,我年轻时也曾考试紧张,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运用的就是自我开放技术。
【考察重点】建立咨询关系中咨询态度的重要性【试题解析】建立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尊重”意味着无条件接纳;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与体验就是“共情”,共情在心理咨询各理论流派中有不同的称谓或译法,如共情、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在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在对求助者进行启发、引导、解释和训练时,咨询师更应表现出热情和耐心。故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咨询师积极关注的咨询态度【试题解析】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本案例中,咨询师简单的几句问话,并未体现对求助者的积极关注,故答案是C。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试题解析】初诊接待的工作程序有做好准备工作、使用礼貌接待方式和语言、间接询问求助目的、明确表明态度、说明保密原则、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义务、确定咨询方式等,本题考察出诊接待应该做的事情,给出具体指导属于咨询中后期的内容,不属于初诊接待的内容,因此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一般程序包括六个方面,分别是资料的搜集、资料的分析、综合评估、诊断、鉴别诊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备选答案中,A和B是下一步最有可能进行的工作,故答案为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