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设计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设计意图。

题目
请设计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以及设计意图。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解、辨认钟面针的长短,让幼儿基本掌握钟面分针、时针和数字问的初步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让幼儿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3.通过游戏体验、拓展延伸,初步感受时间的宝贵。
【活动准备】
准备大时钟一只(可拨动操作)、挂钟一只、挂图一张;幼儿人手一套可操作的钟面学具。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1)谜语引出课题:兄弟两个好朋友,围着柱子转呀转,弟弟要比哥哥长,哥哥倒比弟弟短,如果不去珍惜它,就会悄悄地溜走。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2)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请小朋友们在教室里找一找时钟(幼儿找时钟)。
(3)教师提问:我们平时用什么来看时间?
2.活动组织
(1)认识时钟。
①师:启发幼儿自己说说对时钟的认识。
②师:出示可拨动操作的大教具钟面。请小朋友观察钟面,说说在钟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它们的名称。
③幼儿:进行观察;尝试描述钟面上的部件与名称;说说数字。
④师:指导幼儿分组操作大的教具钟面,熟悉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
⑤幼儿:小组人员分别指出时针、分针等。
(2)认识整点。
①幼儿:4人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指的地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第一、二组看图画指针;第三、四组看图拨针;第五、六组做“钟面”等游戏活动,学习看时钟。
②请幼儿仔细观察钟面,尝试着读钟面上的时间。说说自己读时间的好方法。(幼儿思考后举手回答)
③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某整点)。
④游戏。
游戏一:抢答。教师拨教具钟指向某整点,幼儿抢答说出几时。
游戏二:拨一拨。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拨学具钟(小组同伴问可轻轻地讨论)。
游戏三:画一画。教师报某整点,幼儿学习在纸质钟面上画出来。
(3)学习认识半点。
①师:出示大教具钟,指导幼儿学习认识半点,初步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
②引出认识半点的方法。
师问:当时针在两个数字中间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时间该称哪个半点?(幼儿思考、回答)
幼儿:观察学具;4人小组讨论;讲出半点的特点。
③练一练。
幼儿:拨钟、辨认半点练习游戏。
3.巩固新知
(1)游戏一:“争分夺秒”——看谁认得快。
师:宣布游戏规则,全班幼儿参赛,辨认时针、分针,整点、半点。
(2)游戏二:“小小修表匠”——教师报出某一整点、半点,但出示有残缺的钟面,让幼儿观察、辨认后,在自己的学具钟上进行“修理”(添画出正确的时问)。
4.延伸活动
(1)小结。
(2)拓展。
①师:请小朋友讲一讲,我们参观过的小学,小哥哥、小姐姐们几点做广播操?几点开始上课?可不可以迟到?
②猜一猜:古人在没有发明钟表前是怎样看时间的?
③介绍古老的钟:观察挂图上古老的各种不同的钟。
④引导幼儿收集一些有关时问的资料,渗透守时、惜时教育。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围绕环保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保护地球(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制作服饰,体现“绿色环保.保护地球”的活动主题。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展示自己。
3.感受与父母一起活动的快乐,愉快地度过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二、活动准备
1.发放家长邀请书。
2.场地布置,制作横幅、评分表、幼儿号码牌。
3.磁带、录音机。
4.活动前和幼儿一起练习走模特步。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星球,这颗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颗星球叫什么吗?(地球)对呀,地球妈妈很高兴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可是最近她很生气,为什么呢?
2.幼儿自由回答。
3.小结:原来地球上的人乱砍树木,地球妈妈的绿色衣裳都被破坏了,做成的杯子、塑料袋、报纸、纸盒呢,也到处乱扔,都快让地球妈妈变成一个垃圾场啦,怎么办呢?
4.幼儿自由回答。
5.小结:对呀,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在幼儿园度过的最后一个儿童节,我们该为地球妈妈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我们一起把地球妈妈身上的垃圾捡起来,好吗?那么,这些垃圾还有没有用呢?我们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利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可以制作出一件又一件漂亮的衣服,是不是?小朋友们,今天,就让我们用这些东西来打扮自己,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好吗?
(二)幼儿和家长制作
1.要求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衣服,打扮好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摆放,注意安全。
(三)时装表演秀
1.师:呀,小朋友们都好漂亮呀,你们见过服装表演吗?那你们想不想上来像模特儿一样走一走呢?
2.提出要求。
(1)按学号排队,两个幼儿和其家长一起上台。
(2)由其他家长在下面打分,一位老师统计,并及时记录在幼儿名单上。
(3)最后评选“最佳模特奖”及“最佳服装设计奖”。
(四)颁奖
1.师: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了许多漂亮的衣服,你们开心吗?地球妈妈也很开心,把她打扫得这样干净,她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礼物,你们看,漂亮吗?等一会儿每个小朋友自己去领一份,好吗?
2.今后我们要怎样关心爱护我们的地球妈妈呢?(不砍树木,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尽量不用一次性杯子等)
3.幼儿回答.结束活动。

第2题:

请为幼儿园中班设计一份美术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D、IY蔬果颜料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保护水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2.尝试利用各种工具制作蔬果颜料,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材料:橘子、青菜、西红柿。
2.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纱布
3.操作示意图、蔬果颜料、箩筐、透明小碗等。
三、活动过程
1.直接导人,让幼儿知道一些水被污染了,想想能不能制作出一种没有污染的环保颜料。
2.展示蔬果颜料、激发幼儿制作蔬果颜料的兴趣。
(1)出示蔬果颜料,提示幼儿用各种感官探索颜料使用什么东西制作的。
指导语:你们看一看、闻一闻、猜一猜这些颜料使用什么做的?
(2)告诉幼儿这是一种没有毒的蔬果颜料,是用蔬菜和水果做出来的。
3.展示工具,看操作示意图,了解操作步骤。
(1)展示工具舂子、石磨、擀面杖和纱布。
(2)出示图谱,请幼儿讨论操作的步骤。
(3)一起看操作示意图,说说操作步骤,提出操作要求。
4.探索制作蔬果颜料,展示自己制作的颜料。
幼儿探索操作怎样把蔬果颜料制做出来,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引导幼儿尝试各种工具。(方法:用纱布挤、用舂子捣、用擀面杖压、用石磨磨)
幼儿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蔬果颜料。
5.和蔬果颜料玩游戏。
教师示范玩的方法:从塑料袋里将颜料挤到画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全体幼儿每人拿一份蔬果颜料,集体作画。
幼儿大胆创想画面内容,体验集体作画的乐趣。
教师总结:哇,这么漂亮的一幅画,我们拿出去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来看看吧!

第3题:

请为大班幼儿设计健康教育活动“小脚真棒”,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


正确答案:
《小脚真棒》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赤足玩的乐趣。
2.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材料并尝试进行探索游戏。
3.培养幼儿积极活动、勇敢、坚韧、进取等良好品质,并且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活动准备:
布袋六个(分别装海绵、海洋球、筷子、插片、洗衣板),红、黄、蓝信箱,球、沙包若干,塑料筐四个,红、黄、蓝标志报纸若干份,音乐磁带,布置好场景。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1)幼儿赤脚走入活动场地。
(2)师生一起做生活健身操。
(3)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用脚做不同动作(用脚尖走路、跳舞、见面打招呼、互相拥抱、碰一碰等)。
2.提供活动材料,幼儿自由探索、交流游戏。
(1)小脚不仅可以单独游戏,而且还可以运沙包和球,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2)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鼓励幼儿合作。
(3)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玩法,鼓励幼儿模仿学习。
(4)用刚才的玩法把沙包和球全部运到对面筐内(老师和幼儿一起运沙包和球)。
(5)带幼儿散步:探索奇妙的小路,感受多种材料。
(6)请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袋子,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材料?并请幼儿打开袋子看一看猜对了吗?
(7)游戏:送报纸。
幼儿分红、黄两队,从每队筐子中取出带颜色标志的报纸一份,轮流经过小路,送到对面相应颜色的报箱里,再经过小路回来,每队下一位幼儿依次送,直到筐内报纸送完为胜(幼儿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小路,平坦的小路或崎岖的小路)。鼓励幼儿勇敢尝试。
3.放松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放松动作。
(2)讲一讲身残志坚的无臂大哥哥的故事,并说一说小脚的重要性。

第4题:

以元宵节为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欢乐元宵节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二、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
4.布置好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
1.开场白(放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2.(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得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教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3.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4.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5.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待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得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
6.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得多的小朋友分些给做得少的小朋友)
7.煮元宵、吃元宵。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8.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小朋友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观察。只要我们平时稍加留心,就会 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地方都非常的奇妙,值得我们去看。
本次活动到此结束。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第5题:

围绕认识新朋友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我的好朋友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交新朋友的愿望,感受拥有新朋友的快乐。
2.进一步了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胆地介绍自己,与同伴分享、合作。
一、活动准备
1.录音带:歌曲《找朋友》。
2.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名片,自带一件物品。
二、活动过程
活动前半部分分别在菠萝班、香橙班两个班上进行。
1.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入活动。
(1)刚才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为什么都能很快猜出后边的小朋友呢?(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2)我们菠萝班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们快乐吗?
(3)为什么很快乐?
(4)那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朋友会怎么样呢?
(3)你们想认识新朋友吗?
2.两位邻班教师(本班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带着礼物出现。
“当当当……”响起敲门卢,老师打开门后说:“真巧,一说到新朋友,现在就有新朋友来了。请进!”
新老师与小朋友打招呼,并分别作自我介绍。
3.幼儿做自我介绍。
(1)刚才我们认识了新老师,现在怎样让新老师认识我们呢?
(2)请幼儿分別用名片、口头介绍。
(3)名片上面有些什么内容?(姓名、电话号码、住址……)
(4)教师小结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让别人记得更清楚、更长久)
4.自由交流活动。
老师听说香橙班的小朋友也在找新朋友,老师和他们约好了在音乐厅见面,现在,让我们带上名片和礼物,一起去认识新朋友吧。
(1) 音乐开始,两个班的小朋友分別从两个门进入。
香橙班:你们好,我们是香橙班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乐心情!
菠萝班:你们好,我们是菠萝班的小朋友,菠萝菠萝,健康快乐!
两个班的老师分別作自我介绍:
(2)幼儿自主交往。
5.小结:请幼儿和自己新认识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师:你认识了儿个新朋友?你是怎么企业认识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小结: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朋友越多,我们的快乐也越多。
6.音乐《找朋友》结束
师:认识了新朋友真高兴。现在让我们和新朋友一起吧歌跳舞吧!

第6题:

请为幼儿园大班设计一份“环境保护”的教育主题活动: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保护环境(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责任感,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培养幼儿从小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有积极参与环保的初步意识。
2.向幼儿进行宣传教育,使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懂得“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保护好她”的道理。
3.在制作宣传牌的过程中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培养幼儿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利用户外活动或郊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让小朋友知道地球就是我们的家园。
2.幼儿准备:收集有关地球变热的资料和图片;事先了解有关地球变热的知识。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请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地球妈妈是我家》,引出课题。
2.基本部分
(1)请小朋友一起看课件,听故事《地球妈妈变热了》。
(2)请小朋友说一说“地球妈妈”为什么变热了。
(3)看课件,老师总结地球变热的原因:科学家分析了地球变热的原因,认为主要是人类自身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比如.砍伐森林树木,草原上过度放牧,就减少了能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森林和牧草等植被。还比如,海洋上船舶航行,污染海面,尤其是油污染海面,使海水不能正常地吸收二氧化碳。更主要的是工业发展,兴建许多工厂,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烟囱冒烟,汽车排放废气等,增加了很多二氧化碳。三者加在一起,就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猛增。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就像给地球盖的屋顶,愈来愈厚,地球表面散发的热量无法散到宇宙中,都被二氧化碳阻挡了,这就叫“温室效应”:也就像我们到玻璃暖房一样,太阳光可以照进来.热量散不出去,屋子里就暖和了。
(4)看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地球气候变热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地球变热使居住在地球上的广大居民受到热浪的袭击,天气少雨、干旱,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由于地球气候变热,南极冰山也会渐渐融化。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那么许多沿海城市就会被淹没,整个地球就将面目全非。
(5)“地球妈妈”变热了,就像我们小朋友生病发烧了一样。“地球妈妈”生病了,那我们怎么办呢?请小朋友们讲一讲,如果你是“地球医生”你会怎么给“地球妈妈”治病呢?
(6)看课件,总结日常生活中防止地球变暖的措施:出门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环保型的汽车;少使用空调;多植树造林;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不使用的家用电器要把插头拔掉: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购物时携带购物袋,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等。
3.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向家人宣传保护环境的知识;分小组制作宣传牌(共同讨论,自由分工)
(1)自己设计宣传画。
(2)自编宣传标语。
(3)装饰宣传牌。
(4)教师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安放宣传牌。
(5)保护地球是我们的责任,应该尽自己的力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不仅自己要做环保小卫士.还要提醒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做环保卫士。
四、活动延伸
1.请家长和其他班的幼儿到我们班参观环保画展,由幼儿当讲解员。
2.续编故事《地球不热了》,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第7题:

围绕防晒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中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夏季要降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夏季炎热,要注意防晒,不要在烈日下玩耍。

  2.帮助幼儿认识一两种降温工具,并简单了解人们夏季防暑降温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常见降温工具的实物、图片,降温方法的图片,几件幼儿夏季服装。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伴随律动《我爱洗澡》入场。

  2.教师出示几件夏季服装,提问:“小朋友,这些衣服是什么时候穿的?”“夏季穿上这样的衣服感觉怎样?”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几件服装,知道它们是夏季服装,并了解了夏天天气很热,小朋友想不想让自己凉快一些?

  2.带领幼儿到树荫下,让幼儿谈谈在树荫下和烈日下的感受,启发幼儿说出哪里凉爽。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来降温的(如:空调、电风扇、洗澡、树下乘凉等)。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使自己凉快?

  (1)夏季人们的衣着,如:背心、短裤、裙子、凉鞋等。

  (2)夏季的日常用品,如:凉席、电风扇、空调、太阳帽等。

  (3)夏季的食品,如:冷饮、西瓜等。

  (4)夏季的活动,如:游泳、洗澡等。

  5.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想了很多夏季降温的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欣赏故事《小狗不热了》。

  6.提问幼儿:故事里的小狗为什么不热了?它是用什么方法降温的?

  7.教育幼儿不在烈日下玩耍。

  8.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游戏《电风扇》。

  9.引导幼儿回家给爷爷、奶奶等人扇扇子或做扇子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第8题:

请以“我的小手”为内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领域不限,年龄段不限),要求写明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活动名称:我的小手(小班语言教育活动) 设计意图:
孩子对自己的小手充满了好奇。本次活动通过观察、体验、操作、表演等,让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领,对自己的肢体有所了解,从而达到认识自己的目标。这样的课题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可以有效激起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双手,了解小手的用处。
2.尝试用手的触觉感知物体的大小、软硬、粗细等特征。
3.体验“我的小手真有用”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手的图片;装橡皮泥,石头,积木的魔术袋;装糖果的魔术袋。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双手,知道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师:嘿!小朋友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谁啊?
师:哈哈。我的名字叫手!你们能在自己的身上找到我吗?我要和找到我的小朋友握握手!你们真能干!
师:哈哈,小朋友们可真厉害,都找到我了,那你们知道我身上都有些什么吗?请你仔细看看自己的小手,告诉我好吗?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自由回答,教师最后介绍:
(1)每只小手上都有许多长长的柱子,它的名字叫——手指。我们一起数数,一只小手上有几个手指。
(2)每个手指上都有一个窗户,它的名字叫——指甲。我们摸摸看,指甲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硬)?一只小手上有几个指甲。
(3)小手有几张脸?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背,没有指甲的这张脸叫手心。
小朋友们,你们都认识我的身上有什么东西了吗?老师现在来考考你们,看谁最聪明!
2.启发幼儿讨论:小手能做什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
师:谁知道小手还有什么本领?(画画,吃饭,玩积木,跳舞,拉拉手……)
请幼儿逐一练习小手本领。
小手的本领可真大!老师还知道,小手还可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唱歌对不对?我们一起来唱唱《小手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鼓励幼儿通过手的触摸判断魔术袋里的物体。
猜中给予一定的奖励,并带领集体幼儿说:“XX的小手真有用!”
刚才我发现××小朋友的小手最能干,唱歌的时候动作做得最好看,我现在要请这双能干的小手来寻宝。请你把小手伸到这个洞里,看看里面有什么!
你摸到东西了吗?摸起来什么感觉?请你拿出来看一看。
请数名幼儿来寻宝!引导幼儿集体表扬寻宝的小朋友:“你的小手真有用!”
刚才很多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干,找到了很多宝贝,现在老师又有一个魔术袋,我要请小朋友摸摸里面是什么,猜对了,老师就把它送给你。
请幼儿逐个摸摸,自由谈论里面是什么东西,摸起来怎么样,猜猜可能是什么?
教师揭示谜底——糖果!请幼儿吃糖果,体验小手带来的成就感!

第9题:

围绕保护牙齿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小班活动方案。要求写明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


答案:
解析:
洁白的牙齿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牙齿,了解牙齿的功用。
2.知道如何才能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3.使幼儿懂得如何保护牙齿。
二、活动准备
1.牙齿的挂图。
2.关于保护牙齿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呈现牙齿的挂图,引导幼儿观察牙齿。
(1)呈现牙齿的挂图。
(2)引导幼儿观察牙齿,包括牙齿的颜色、大小、形态。
2.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
(1)让幼儿互相观察牙齿的颜色和整齐度。
(2)比较谁的牙齿更加整齐、洁白。
3.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为什么有的人牙齿整齐、洁白,而有的人牙齿不整齐、发黄或发黑?
4.介绍如何才能生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1)换牙时应注意不用手摇动松动的牙齿。
(2)换牙时不要吃很多软糖。
(3)坚持早晚刷牙。
5.呈现有关保护牙齿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如何保护好牙齿。
(1)酸甜食物会破坏牙齿的保护层,使牙齿受到细菌的侵害,因而睡前不应吃酸甜食物。
(2)坚持早晚刷牙,能够清除口腔和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杀灭口腔中的细菌。
6.教师进行小结。
想拥有整齐、洁由的牙齿,就要注意保护牙齿。

第10题:

围绕“玩水”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


答案:
解析:
玩水游戏(大班)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并在运水的游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活动准备
(1)四大箱水,四个大盆,幼儿每人一个箩筐;
(2)幼儿操作材料:盆、桶、瓶、针管、薄膜纸、塑料袋、盒、有洞的盆、瓶、桶、没盖没底的矿泉水瓶、白纸、塑料膜、有小洞的塑料袋、小箩筐、漏斗、漏网、橡皮泥;
(3)辅助材料:皮筋、各种大小的瓶盖、塑料纸、透明胶、剪刀、毛线、泡沫、布等。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幼儿第一次探索
(1)导入活动,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师:这里有一些材料,请小朋友们玩一玩,试一试它们能不能装水不漏出来,把可以装水的放在这边,不能装水的放在那边,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大家要注意些什么呀?
幼:不挤在一起、卷袖子、尽量不把水洒在外面等。(幼儿分散尝试每一种材料是否能装水并分类)
(2)集体验证,发现问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些工具可以装水?
2.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再次探索,教师指导
(1)提出问题
师:为什么这边的桶、盆不能装水呢?
幼:(你一言我一语)桶上有洞、会漏;塑料袋是破的,水都漏出来了……
师: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可以装水而且不漏水呢?这里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说不定它们可以帮你的忙呢!大家多试几种材料,多想几种办法,看看哪个办法行得通,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放在自己的箩筐里,一会儿介绍给其他的小朋友。
(2)幼儿操作,鼓励幼儿互相合作,教师可给予指导帮助A小朋友拿着小箩筐:“这个洞太多了,怎么办呢?咦,我拿塑料纸垫在里面试试看呢!”B小朋友拿着没盖没底的塑料瓶到处找合适的盖子;C小朋友拿透明胶带在补桶上的洞;D小朋友找E小朋友帮忙拿着塑料袋用皮筋扎上面的小洞;等等。
(3)请幼儿展示改装成功的作品,交流介绍自己的好办法“大家想了很多的办法让漏水的工具也可以装水了,那你愿意把你改装成功的工具介绍给大家吗?”(由于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他们争先恐后地要介绍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F小朋友说:“漏斗下面漏水,我拿东西堵住不漏水了,还可以用胶带贴、用纸包……”G小朋友高高举起箩筐里的瓶子:“看!这个没有底没有盖的瓶用塑料纸包底,再用皮筋绑住也不漏水了。”H小朋友说:“有洞的盒子可以用泡沫贴住洞口……”他们想到了很多种方法,得意地展示着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
3.用自己改装的工具做运水游戏,体验成功的快乐
(1)提出要求,讨论要注意的事情
“刚才我们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让这些漏水的工具也能装水了,那我们用这些自己改装成功的工具把水运到那边的盆里好吗?大家要注意可以互相帮忙、水尽量不要漏在外面:”
(2)幼儿自由结伴做运水游戏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