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在市区内拟建一个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将该小区确定为集中建设多层住宅。小区内规划公共建筑设施比较齐全,交通方便。小区南北分别为城市主次干道,西侧有110 kV的高压走廊,东邻居住用地,北边尚有空地。小区总用地21 ha,规划总建筑面积29. 4万m2。示意图(图2-4-4)中除居住组团外,尚需要布置的小区公共建筑有:小学一所、托幼两所(其中一所8个班,一所6个班)、工业企业办公楼一栋以及小区变电

题目
某市在市区内拟建一个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将该小区确定为集中建设多层住宅。小区内规划公共建筑设施比较齐全,交通方便。小区南北分别为城市主次干道,西侧有110 kV的高压走廊,东邻居住用地,北边尚有空地。小区总用地21 ha,规划总建筑面积29. 4万m2。示意图(图2-4-4)中除居住组团外,尚需要布置的小区公共建筑有:小学一所、托幼两所(其中一所8个班,一所6个班)、工业企业办公楼一栋以及小区变电所。


请你在小区内留有的6块空地(图2-4-4)中选择合适地块,布置上述5项设施(用文字叙述某地块布置某项目即可)。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布置设施如下。

1号:办公楼。

2号:变电所。

3号:绿化或空地。

4号:8个班托儿所。

5号:6个班托儿所。

6号:小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市在市区内拟建一个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将该小区确定为集中建设多层住宅。小区内规划公共建筑设施比较齐全,交通方便。小区南北分别为城市主次干道,西侧有110kV的高压走廊,东邻居住用地,北边尚有空地。小区总用地21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29.4万m2。示意图(如图2—16所示)中除居住组团外,尚需要布置的小区公共建筑有:小学一所、托幼两所(其中一所八个班,一所六个班)、工业企业办公楼一栋以及小区变电所。

请你在小区内留有的6块空地(如图2—16所示)中选择合适地块,布置上述5项设施(用文字叙述某地块布置某项目即可)。


答案:
解析:
布置设施如下:
1号——办公楼;
2号——变电所
3号——绿化或空;
4号——8个班托儿所;
5号——6个班托儿所;
6号——小学。

第2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 公顷。现状市政管线己埋入道路地下,己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要求。该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两幢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一处幼托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现己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



图4 危改小区示意
  【问题】
  试根据现状条件(如图4)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根据现状条件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包括:
  (1)小区内现有两所小学应合并为一处;
  (2)托幼所位置不当,应调整;
  (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污染,应迁出;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
  (5)完善道路系统,停车场地;
  (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乐等。

第3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次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面积为14.5hm2。现状市政管线已埋人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的要求。该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两栋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和一处托幼所,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



【问题】
试根据现状条件(如图4)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该居住小区需要增加物业管理、社区活动、养老等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2)现状学校布局分散,应将两所小学合并为一所小学,并适中布置。
(3)汽车配件铸造厂紧邻居住区,对居住小区有污染,应迁出。
(4)部分道路没有按照规划要求实施,道路路网结构不合理,需进一步完善,同时需完善停车场地。
(5)托幼所偏离居住区,没有考虑服务半径,位置应调整。
(6)小区缺少绿地,需要增加集中绿地或小区绿地。
答案解析:
图示中没有明确设置停车场地,需完善。
图示中有的道路标注了“水泥路”的字样,有的标注了“土路”的字样,表示了道路系统需要完善。
图示中标注了“公厕”、“菜场”的字样,提示了居住小区应该配套建设的居住公共服务设施。
图示中标注的两所小学分别位于用地的南、北两个部分,提示了应该对教育用地资源进行整合。
图示中标注了托幼所位于商贸中心北侧,周围均为商业金融设施,表示托幼所的位置不合适,没有考虑服务半径,需要进行调整。
将审题后得出的信息整理如下:三面临城市次干道,南侧为支路,说明用地相对独立,配套自行解决;市政管线已埋入,配电房能满足改建后的要求,说明市政不需要改建;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说明已有部分配套设施,需要增加;用地14.5hm2、一所中学、两所小学,说明需要调整;危旧居住区内有汽车配件铸造厂,说明需要调整;没有明确设置停车场地,说明需要完善;土路,说明道路需要完善;托幼所位于商贸中心北侧,说明需要调整;最后按照性质、规模、布局、退界、间距、交通、绿化、市政的顺序逐项校核,发现该居住小区内还需要增加绿地。

第4题:

某开发商拟在滨江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12公顷,提出了一个用地功能的布局方案。该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图如图1一10所示。
试对该居住小区的规划方案指出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小区被城市次干道穿越,不利于组织小区结构完整性,不利于提供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议将城市次干道向南改道至小区边缘。
2.小区内部无集中绿地,虽然在东部有市级绿地,但不能取代小区绿地。建议将小区集中绿地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及托幼结合布置在小区中心位置。
3.托幼用地位置不合理,不要与小学靠近。建议将托幼与中心绿地合设。
4.小区商业服务用地位置较偏。建议将小区商业服务向西移至市级公建邻近,以体现经济的集聚作用。
5.滨江道路,布置髙层住宅会阻挡南部住宅的景观视线。建议将低层住宅移至滨江边,将高层住宅移至小区南部。
6.小区没有核心空间。建议由托幼、集中绿地、公共活动中心共同构成小区核心空间。
7.小学位置不当,用地规模偏小。建议将小学移至小区东南角,小学入口开设在小区内部道路上,用地规模宜为1.0~1.5公顷。
8.小区南北联系不便。建议小区内组织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的道路。

第5题:

我国东北某市某小区,占地约25 hm2,安排居住人口约9000,小区北邻市区交通性主干路,西侧是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及该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东侧为农村民房,南侧有一条河流 通过。
小区规划采用了组团小区的结构模式,形成1个中心、3个小区,8个组团,组团向心布置。该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如图2所示。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价。


答案:
解析:
1.方案优点如下。
(1)该小区规划布局完整,结构清晰。
(2)住宅的布置合理适用。
(3)小区道路等级、结构清晰,交通组织基本合理。
(4)小区在中心位置布置了一片大的绿地,又在每个组团中都保证一个小的绿化组团,绿地布置均匀,等级明确。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措施如下。
(1)小区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小区居住人口约9000,应配建小学、幼儿园,而方案中只配建了一所中学,因此应在中心绿地附近补上。
(2)小区级公建配置设施位置不当,应布置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与小区居民日常活动流向相符合的位置。本方案中应布置在中心绿地或湖后附近较合适。
(3)小区北侧对城市主干开口过多(3个),其间距远远小于150m,应保留中间位置小区主路开口,封闭小区支路在城市主干路上的开口。
(4)北邻城市主干路的建筑过长,已超过160m,中间设消防通道,显然不符合防火要求,应在中间位置加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保证消防通道不小于80m。
(5)小区南部通向河滨的路是一条尽端式道路,根据图中比例尺其长度已超过120m,不符合居住小区道路规划要求,应将这条道路与小区东侧道路连起来,或缩短长度,并设不小于15m×15m的消防车回车场(兼作回车场)。
(6)人工湖西侧有2栋多层住宅距离太近,小于6m的防火距离要求。同样靠近小区南侧边缘的高层住宅间距也不满足高层之间13m的防火间距要求。必须加大其间的距离,满足防火要求。
(7)小区南侧有一条河流,但小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滨河绿地来设计小区的景观环境和绿化。可以通过借景手法,设置垂直于河滨的景观绿带与小区联系,为小区创造一个较好的景观环境。

第6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公顷。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要求。该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两幢新建住宅楼和一所中学;另有两所小学、一处幼托所以及两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一处汽车配件铸造厂(如图2—10所示)。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试根据现状条件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区内现有两所小学应合并为一所。
2.托幼位置不当。
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干扰。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
5.完善道路系统。
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乐等。

第7题:

某城市小区,三面临城市干道,其南侧为支路。总用地为14.5hm2。现状市政管线已埋入道路地下,已建配电房能满足小区改建后要求。该小区用地东侧已建成金融、商业服务中心;小区西北角有2幢新建住宅褛和1所中学;另有2所小学、1处托儿所以及2片危旧平房住宅区和1处汽车配件铸造厂(如图4所示)。现已决定将此小区列为危改居住小区进行统一规划。
试根据现状条件及一般危改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提出需要调整和增加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小区内现有2所小学应合并为1所。
2.托儿所位置不当。
3.汽车配件铸造厂对小区有干扰。
4.增加小区公共绿地。
5.完善道路系统。
6.增加小区配套的公共设施、社区娱乐等。

第8题:

某开发商拟在滨江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12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功能的布局方案。该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图如图所示。



【问题】


试对该居住,小区的规划方案指出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小区被城市次干道穿越,不利于组织小区结构完整性,不利于提供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议将城市次干道向南改道至小区边缘。


(2)小区内部无集中绿地及公共活动空间,虽然在东部有市政绿地,但不能取代小区绿地。建议将小区集中绿地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及托幼结合布置在小区中心位置。


(3)托幼用地位置不合理,不要与小学靠近。建议将托幼与中心绿地合设。


(4)小区商业服务用地位置较偏。建议将小区商业服务向西移至与市级公建邻近,以体现经济的集聚作用。


(5)滨江道路,布置高层住宅会阻挡南部住宅的景观视线。建议将低层住宅移至滨江边,将高层住宅移至小区南部。


(6)小区没有核心空间。建议把托幼、集中绿地、公共活动中心共同构成小区核心空间。


(7)小学位置不当,用地规模偏小。建议将小学移至小区东南角,小学入口开设在小区内部道路上,用地规模宜为1.0~1.5hm2


(8)小区南北联系不便。建议小区内组织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的道路。


【解析】


首先看整体规划结构,这个与道路及路网结构是息息相关的。主要包括道路等级设置情况(主干道、次干首、支路),道路是否穿越用地,道路间距路网密度是否合理,道路规划是否起到了联系通达的目的等。然后看功能布局。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绿地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合理,不同类型的住宅布置是否合理,公建服务半径是否较好覆盖整个用地,小区公建是否帮助形成居住区公共核心,不同公建相邻设置是否合理,公建规模是否符合标准。


然后看绿地景观。当周围有良好的景观时,用地布局应结合景观,发挥环境优势。另外就是居住区的公共绿地位置、规模。


对居住区规划来说,一般考虑四方面:道路、住宅、公建、绿地。以上分析都包括了。


第9题:

下图为中国北方某城市一个居住小区规划,基地面积含代征道路用地共计15 公顷。用地西侧为主干路,北侧为次干路,南侧和东侧为支路。用地内为高层住宅;沿东侧支路设置商业配套设施;另设片区中心小学一所和全日制幼儿园一所,市政设施齐全;地段内还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居住小区采用地下停车,车位符合相关规范。地段规划建筑限高45m。当地住宅日照间距系数约为1.3。规划住宅高2.95m,层数见下图。



图3 居住区规划总平面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该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理由。


答案:
解析:
(1)1#、2#、7#住宅部分存在东西向布置,影响日照不合理。
  (2)2#、4#建筑沿街长度超150 米未设计消防通道不合理;1#超80 米不设人行消防通道不合理。
  (3)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开向城市道路不合理,北面的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存在人车交通混杂不合理。
  (4)西侧建筑没有后退用地红线、城市绿线,甚至部分建筑紧贴用地红线不合理。
  (5)7#与10#建筑间距不满足日照系数1.3 的要求。
(6)7#、8#建筑山墙间距不满足不少于13 米的间距要求。
(7)幼儿园与8#建筑没有建筑间距,不满足消防要求。
  (8)幼儿园没有南向活动场地,不合理。
  (9)11#住宅对幼儿园存在日照遮挡问题,不合理。
  (10)11#住宅侵占文保单位保护红线不合理。
  (11)小学与停车场距离太近,有噪音污染不合理。
  (12)小学运动场地距离11#住宅太近,影响居民生活不合理。
  (13)小学没有200 米田径运动场不合理。
  (14)小区道路交通不成网络体系,缺少组团和宅间道路。
  (15)缺乏绿化景观设计,缺少一个完整的中心公共绿地,同时小区道路影响小区绿地使用不合理。
  (16)1#、2#建筑超高,不满足规划设计条件不合理。

第10题:

某开发商拟在滨江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规模约12 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功能的布局方案。该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图如图1所示。

试对该居住小区的规划方案指出不妥之处。


答案:
解析:
1.小区被城市次干道穿越,不利于组织小区结构完整性,不利于提供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建议将城市次干道向南改道至小区边缘。

2.小区内部无集中绿地,虽然在东部有市级绿地,但不能取代小区绿地。建议将小区集中绿地与小区公共活动空间及托幼结合布置在小区中心位置。

3.托儿所用地位置不合理,不要与小学靠近。建议将托儿所与中心绿地合设。

4.小区商业服务用地位置较偏。建议将小区商业服务向西移至与市级公建邻近,以体现经济的集聚作用。

5.滨江道路,布置高层住宅会阻挡南部住宅的景观视线。建议将低层住宅移至滨江边,将高层住宅移至小区南部。

6.小区没有核心空间。建议把托儿所、集中绿地、公共活动中心共同构成小区核心空间。

7.小学位置不当,用地规模偏小。建议将小学移至小区东南角,小学入口开设在小区内部道路上,用地规模宜为1. 0~1. 5 hm2。

8.小区南北联系不便。建议小区内组织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的道路。

更多相关问题